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流行性出血热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相当“年轻”的一种传染病。

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鼠类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随鼠类的唾液、尿、粪排出,污染尘埃、食物、人或鼠接触、食入或吸入就有可能引起发病。从感染病毒到出现症状;要经过5~40天,一般为7~14天。起病急骤,病初酷似感冒,自觉发冷、寒战、继之发热。体温常常可高过40℃,甚至更高,病人颜面部、颈部和肩胸部皮肤发红,好象喝醉了酒似的,医学上称“三红征”或“酒醉貌”,是出血热特征之一。

除了“三红征”外,病人自觉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三痛”症状。腋下、胸前、背、颈和上肢等处皮肤和眼结膜、口腔软腭等处粘膜上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许多出血点连在一起,虽虚线状排列,犹如手抓的血痕。严重时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讲胡话,若不及时抢救,病人很快出现休克、尿闭、多尿和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本病应争取早期治疗。发热期可用环磷酰胺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丹参注射液等。发生低血压休克时应补充血容量。如有少尿可用利尿剂静脉注射,无尿者可用20%甘露醇250毫升口服,如效果不明显可加用50%硫酸镁40~60毫升,每天1次。多尿时应补充足够水和电解质,以口服为主。

出血热好发于冬春季,青壮年容易得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迄今还缺乏令人满意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因此,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出血热疫苗研究已经成功,有可能近期内可推广应用。在疫苗还未广泛使用情况下,根据大量科学研究资料证实,灭鼠防鼠是预防出血热的关键。有人调查,鼠密度控制在5%以下时,就能控制出血热的流行;如鼠密度能进一步降到1%以下时,就能控制出血热发病。因此,抓紧时机,因地制宜,反复灭鼠是预防出血热的上策。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做好防鼠工作,不食鼠类咬过或接触过食物。不直接接触鼠类,野外作业,特别是兴修水利开河等工程时,野外住宿时要睡高铺,铺草要严格消毒杀虫,防止传染上出血热。一旦发病,应及时请医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