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新华字典>都组词

都相关字典

都[dū]字在结尾的词语

  • 山都[shān dū]
      兽名。又称豚尾狒狒,是狒狒类中最大的一种。
  • 名都[míng dū]
      1.著名的城市。 2.著名的都城。
  • 建都[jiàn dū]
      建立首都;把首都设在某地。 建立国都;定都
  • 中都[zhōng dū]
      1.京都。 2.指一般城市。
  • 汉都[hàn dū]
      汉代都城。亦泛指汉族政权的都城。
  • 帝都[dì dū]
      京都;京城:居必人才,游必帝都。
  • 丽都[lì dū]
      华丽;华贵。 华丽;华美妻子衣服丽都。——《战国策.齐策》
  • 改都[gǎi dū]
      迁都。
  • 酆都[fēng dū]
      地名,在四川。今作丰都。
  • 首都[shǒu dū]
      一个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通常是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
  • 曼都[màn dū]
      柔媚。
  • 旧都[jiù dū]
      故都。
  • 紫都[zǐ dū]
      帝都。
  • 王都[wáng dū]
      天子的都城。
  • 州都[zhōu dū]
      州大中正的别称。三国魏曹丕时行九品中正制,郡置中正,州置大中正,掌管地方选拔官吏事宜。隋时避讳,改大中正为州都,常以重臣兼任,如炀帝为晋王时,即曾任州都。开皇后罢九品中正制,改行科举,州都遂废。
  • 下都[xià dū]
      1.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
  • 东都[dōng dū]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
  • 鸿都[hóng dū]
      1.汉代藏书之所。 2.东汉灵帝光和元年设在鸿都门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出授高级官职。 3.借指秘书省。 4.指仙府。参见“鸿都客”。
  • 江都[jiāng dū]
      扬州的别名。 扬州的别名江都围急。——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 通都[tōng dū]
      四通八达的都市。
  • 星都[xīng dū]
      指汉长安故城。
  • 故都[gù dū]
      过去的国都。 以前的国都国无人莫我知兮,不何怀乎故都。——《楚辞.屈原.离骚》
  • 蜀都[shǔ dū]
      古代蜀国的都城。即今四川省成都市。
  • 迁都[qiān dū]
      迁移国都。 迁移国都
  • 古都都[gǔ dū dōu]
      1.形容不断腾涌的水声。 2.形容声音不绝貌。
  • 仙都[xiān dū]
      1.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2.山名。在今浙江省缙云县。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缙云山。唐神龙初,以此名县。又名丹峰山,天宝七载改今名。道书以为第二十九洞天。
  • 二都[èr dū]
      1.西周都城镐京与东周都城洛邑的合称。《诗.王风.王城谱》孔颖达疏:“《车攻序》云‘复会诸侯于东都’,谓王城也。周以镐京为西都,故谓王城为东都。王城即洛邑。”后因沿以称长安和洛阳。长安为西汉都城,镐京在其西南;洛阳为东汉都城,即东周的洛邑。 2.两个都邑。
  • 移都[yí dū]
      搬迁京都。
  • 本都[běn dū]
      本来建都之境。
  • 人都[rén dū]
      兽名。山都的一种。
  • 燕都[yàn dū]
      指燕京。即今之北京。
  • 定都[dìng dū]
      把首都设在(某地)。
  • 幽都[yōu dū]
      1.北方之地。 2.谓阴间都府。
  • 大都[dà dū]
      1.古代王畿外围公的采地。 2.泛称都邑之大者。 3.大概;大抵。 4.称事物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5.大多。 6.仅仅;不过。 7.元代京城﹐旧址在今北京城内。蒙古忽必烈以开平为上都﹐辽之燕京为中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中都东北兴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大都﹐二十年(公元1283年)筑成。城东西两面相当今北京内城东西城墙﹐南至今东﹑西长安街﹐北至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参阅《元史.地理志一》﹑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建置》。
  • 吴都[wú dū]
      1.指春秋吴国的都城。在今之江苏苏州。 2.指三国吴的都城建业。即今江苏南京市。
  • 边都[biān dū]
      犹边邑。

都[dū]字在中间的词语

  • 大都会[dà dū huì]
      大城市。
  • 酆都城[fēng dū chéng]
      迷信传说指阴间 。
  • 滴脩都速[dī xiū dū sù]
      同“滴羞篤速”。元 无名氏《替杀妻》第三折:“我这里孜孜覷了,諕的扑扑心跳,好教我战战兢兢,滴脩都速,魄散魂消。”
  • 右都御史[yòu dū yù shǐ]
      官名。明代都察院(国家的监察机关)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如:南京右都御史。——清.张廷玉《明史》。 官名。明代都察院(国家的监察机关)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南京右都御史。——清. 张廷玉《明史》
  • 鸿都门学[hóng dū mén xué]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设在洛阳鸿都门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学成后多授予高级官职。
  • 中都城[zhōng dū chéng]
      明中都皇城。在今安徽省凤阳县,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九年下诏营建。现遗存部分城门﹑门楼等,残存石雕精细﹑优美,琉璃制品形象生动。城南有朱元璋父母陵墓,陵前尚存精美的石人﹑石兽雕像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大明皇陵碑》。
  • 八旗都统[bā qí dū tǒng]
    1. 不贤都头[bù xián dū tóu]
        不贤人的首领。指极不贤慧的人。
    2. 边都护[biān dū hù]
        界方的谑称。
    3. 京都十景[jīng dū shí jǐng]
        见“京都八景”。
    4. 佥都御史[qiān dū yù shǐ]
        官名。明代都察院官员,地位次于左右副都御史。 官名。明代都察院设有此职,位在副都御史之下佥都御史王用汲。——《明史》
    5. 成都市[chéng dū shì]
        四川省省会。在省境中部、成都平原中心,成渝、宝成、成昆等铁路交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蜀汉、五代前后蜀及北宋李顺、明末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先后在此建都。前蜀皇帝在此广植芙蓉,故成都简称“蓉”,别称“芙蓉城”。又因成都古代织锦著名,又称“锦城”。1928年设市。人口307.8万(1995年)。为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名胜古迹有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青羊宫等。有四川大学、成都工学院等高等学校。
    6. 成都平原[chéng dū píng yuán]
        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的冲积扇组成。在四川盆地西部,以都江堰市为顶端。面积约9100平方千米。海拔600米左右。有都江堰灌溉工程。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
    7. 射鸱都将[shè chī dū jiāng]
        北魏拓跋干的美称。
    8. 济馋都护[jì chán dū hù]
        对可以解馋的美食的谑称。
    9. 墨曹都统[mò cáo dū tǒng]
        笔的谑称。

    都[dū]字在开头的词语

    • 都头[dū tóu]
        1.军职名。都将的别称。唐末田令孜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诸都以都将率领,亦称都头。五代沿之。宋时禁军有都头﹑副都头,位次指挥使。 2.旧时称衙役﹑捕快头目。 3.泛指头领,头脑。
    • 都畿[dū jī]
        1.京都及其周围地区。 2.唐道名。辖今河南省西部。
    • 都人士[dū rén shì]
        指居于京师有士行的人。
    • 都统笼[dū tǒng lóng]
        贮藏各种茶具的大笼子。
    • 都市[dū shì]
        大城市。
    • 都试[dū shì]
        汉代的阅兵制度。用以考试讲武。以立秋日总试。翟义诛王莽后,于每年九月间举行。 汉代一种讲武习兵的考试制度如古都试之法。——宋. 苏轼《教战守》
    • 都尉[dū wèi]
        武官名。始置于战国,位略低于将军。秦时设郡,掌郡内军事。西汉时为郡守之辅佐,掌全郡军事。东汉时废,但在边郡仍设置,或遇有战事时临时设置。唐代至明代为勋官称号,有轻车都尉、骑都尉等。清代时为三四品武散官。
    • 都护[dū hù]
        1.官名。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其后废置不常。晋宋以后,公府则有参军都护﹑东曹都护,职权较卑,与汉制异。唐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权任与汉同,且为实职。元代有北庭都护。明清废。 2.传说中的一种鸟名。
    • 都江堰[dū jiāng yàn]
        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世界上最大的无坝引水枢纽。在四川省岷江中游。渠首工程在灌县(今都江堰市)城西北。战国时,秦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后代屡有扩建。引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兼具防洪、水运、城市供水等多种效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在四川省灌县境内。该工程为公元前256年秦朝时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以后历代又经改造,工程系将部分岷江水引到成都平原灌溉农田,过去总灌溉面积20多万公顷,目前已达46万公顷
    • 都伯[dū bó]
        1.行刑人,刽子手。 2.统领百人的军官。
    • 都柱[dū zhù]
        汉张衡所制地动仪中央的铜柱。 粗大的柱子。都,大。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 都御使[dū yù shǐ]
        官名,都察院的长官。 官名,都察院的长官公为都御史。——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 都鄙[dū bǐ]
        1.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2.京城和边邑。 3.美好和丑陋。
    • 都邑[dū yì]
        1.城市。 2.指京城,京都。
    • 都府[dū fǔ]
        1.都会。 2.唐节度使的别称。
    • 都亭[dū tíng]
        都邑中的传舍。秦法,十里一亭。郡县治所则置都亭。
    • 都督[dū du]
        古时的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 都梁[dū liáng]
        1.亦称“都梁香”。 2.泽兰的别名。 3.香名。
    • 都图[dū tú]
        《宋史.袁燮传》:“浙西大饥,常平使罗点属任振恤。燮命每保画一图,田畴﹑山水﹑道路悉载之,而以居民分布其间,凡名数﹑治业悉书之。合保为都,合都为乡,合乡为县,征发﹑争讼﹑追胥,披图可立决。”此为有“都图”之治。后因以指标明乡村区划﹑四至的地图。
    • 都司[dū sī]
        指都指挥使司,掌管一方军政的官署。 指都指挥使司,掌管一方军政的官署以钦依都司掌徼巡。——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都辇[dū niǎn]
        京城,国都。
    • 都甸[dū diàn]
        都邑郊外之地。
    • 都统[dū tǒng]
        武官名。始置于十六国时期,为统兵之将官。唐代沿用,至后期因诸道行营统兵长官皆称都统,又在其上加置都都统。宋辽金时皆为统兵主帅。清代时为八旗组织中每旗的最高长官。清末实行军衔制,上等军官(将官)皆称都统,有正、副、协三级。
    • 都城[dū chéng]
        首都。 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国都
    • 都邑簿[dū yì bù]
        古代以记载帝京宫阙﹑陵庙﹑街廛﹑郭邑规模制度为主的典籍。
    • 都下[dū xià]
        京都。
    • 都丽[dū lì]
        华丽;美丽。
    • 都竈[dū zào]
        蒸炊用的大灶。《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昭帝 元凤 元年,燕王 宫永巷中豕出圂,坏都灶,衔其鬴六七枚置殿前。”颜师古 注:“都灶,烝炊之大灶也。”
    • 都中[dū zhōng]
        京都,京城。

    都[dū]字的成语

    • 都头异姓[dū tóu yì xìng]
        最高贵的称呼。
    • 过都历块[guò dū lì kuài]
        越过都市,经过山阜。意指纵横驰骋,施展才能。
    • 都俞吁咈[dū yú xū fú]
        皆为古汉语叹词。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论政问答,融洽雍睦。
    • 都鄙有章[dū bǐ yǒu zhāng]
        都:国都;鄙:边远的地方;章:规章。国都和边远的地方车服尊卑各有规定。
    • 都中纸贵[dū zhōng zhǐ guì]
        形容别人的著作受人欢迎,广为流传。
    • 成都卖卜[chéng dū mài bǔ]
        汉代人严光在成都时靠卖卜谋生。比喻不做官靠自己的劳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都[dōu]字在开头的词语

    • 都卢伎[dōu lú jì]
        古代爬竿杂技。
    • 都里[dōu lǐ]
        乡里,故里。
    • 都乡侯[dōu xiāng hòu]
        东汉所封侯国名,在列侯之下,关内侯之上。
    • 都关[dōu guān]
        主关,中心关隘。
    • 都念子[dōu niàn zǐ]
        1.亦作“都捻子”。 2.果名。即倒捻子。
    • 都赫[dōu hè]
        显赫,有权势。
    • 都都知[dōu dōu zhī]
        唐代统领都知的乐官。
    • 都检点[dōu jiǎn diǎn]
        五代设置的禁军最高统帅官。宋初即废。清代借称提督。
    • 都辖[dōu xiá]
        宋时缉捕盗贼的治安机构。
    • 都居[dōu jū]
        1.水汇聚之所。 2.居住。
    • 都坑[dōu kēng]
        用作公厕的粪坑。
    • 都官[dōu guān]
        隋唐时指刑部尚书。
    • 都保[dōu bǎo]
        宋神宗熙宁时王安石创行保甲法,以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
    • 都铎王朝[dōu duó wáng cháo]
        英国的封建王朝。1485年由都铎家族的亨利(即“亨利七世”)结束玫瑰战争后建立。王朝统治期间,建立国王专制统治,鼓励工商业,推进对外殖民,展开圈地运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1603年被斯图亚特王朝取代。
    • 都夷香[dōu yí xiāng]
        传说中的食物名。
    • 都漫[dōu màn]
        见“都缦”。
    • 都管[dōu guǎn]
        1.总管,管家。 2.大多,大概。
    • 都将[dōu jiāng]
        唐五代禁军统兵官名。
    • 都祭堂[dōu jì táng]
        为纪念众多死难者而建的祭奠大厅。
    • 都军[dōu jūn]
        1.殿前司都虞候的别称。 2.宋时禁军的别称。 3.指兵马都监。
    • 都船[dōu chuán]
        汉执金吾属官。执掌治水。
    • 都君[dōu jūn]
        1.古称诸侯。 2.指帝王。
    • 都鹅[dōu é]
        野鹅。体大,故名。
    • 都把势[dōu bǎ shì]
        大头目。
    • 都啰[dōu luō]
        古代高丽语。呼人取物曰“都啰”。
    • 都録[dōu lù]
        犹录事。
    • 都大[dōu dà]
        1.官名。宋置。主管铸钱贸易之事。 2.原来;本自。
    • 都人子[dōu rén zǐ]
        1.美好的女子。 2.明代内庭对宫人之子的习称。
    • 都纂[dōu zuǎn]
        总编。
    • 都寺[dōu sì]
        1.太常寺的别称。 2.寺院中统管总务的执事僧。
    • 都盛盘[dōu shèng pán]
        盛放文具的器皿。
    • 都丞盒[dōu chéng hé]
        盛放文具的盒子。
    • 都功[dōu gōng]
        1.亦作“都工”。 2.道教职称。后汉张道陵创五斗米道。道陵死,张鲁复行之。设二十四治,各治设治头﹑祭酒,以为管理﹑治事,由都功总领之。
    • 都总[dōu zǒng]
        1.总是。 2.清代武官名。 3.旧时区乡一级政权的头头。
    • 都纻[dōu zhù]
        精美的苎麻布。
    • 都匠[dōu jiàng]
        大匠。水利﹑土木等工程的技术总监。
    • 都老[dōu lǎo]
        古代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对酋长﹑长辈的称呼。
    • 都卢橦[dōu lú tóng]
        同“都卢寻橦”。
    • 都无[dōu wú]
        倘无,若无。
    • 都雅[dōu yǎ]
        美好闲雅。
    • 都灶[dōu zào]
        蒸炊用的大灶。
    • 都长[dōu cháng]
        美貌忠厚。
    • 都师[dōu shī]
        古代卿大夫采邑的军队。
    • 都人[dōu rén]
        1.京都的人。 2.明代称宫女。 3.《诗.小雅》篇名《都人士》的省称。
    • 都都磨磨[dōu dōu mó mó]
        1.亦作“都都摸摸”。亦作“都都抹抹”。 2.方言。畏缩不前貌。
    • 都天教主[dōu tiān jiào zhǔ]
        宋徽宗的自封号。
    • 都骑[dōu qí]
        对他人坐骑的美称。
    • 都士[dōu shì]
        1.《周礼》官名。掌理都家狱讼事。 2.京都或大城市的人。
    • 都家[dōu jiā]
        周代王子弟﹑公卿﹑大夫的采地。
    • 都速[dōu sù]
        颤栗貌。犹哆嗦。
    • 都卢缘[dōu lú yuán]
        同“都卢寻橦”。
    • 都讲生[dōu jiǎng shēng]
        协助主讲的儒生。
    • 都国[dōu guó]
        国都,都城。
    • 都冶[dōu yě]
        美艳,漂亮。
    • 都公[dōu gōng]
        唐尚书省左右司的别称。
    • 都噜[dōu lū]
        象声词。连续小声自语的样子。
    • 都养[dōu yǎng]
        为众人做饭烧菜。
    • 都监[dōu jiān]
        1.官名。三国时称内侍官。 2.官名。唐中叶后常以太监为监军,亦称都监。 3.官名。宋于诸路﹑州﹑府,皆置兵马都监,省称“都监”。 4.宋代道教职称名。
    • 都都抹抹[dōu dōu mǒ mǒ]
        见“都都磨磨”。
    • 都宪[dōu xiàn]
        明都察院﹑都御史的别称。
    • 都部[dōu bù]
        统率兵众。
    • 都知[dōu zhī]
        1.旧时妓院中的班头,分管诸妓。 2.教坊歌师。 3.五代﹑宋殿前武官名,属殿前司。 4.对店小二客气的称呼。
    • 都肄[dōu yì]
        谓检阅操练士卒。
    • 都凡[dōu fán]
        1.大凡,大概。 2.总共。
    • 都厕[dōu cè]
        大厕所。
    • 都啰啰族[dōu luō luō zú]
        古鞑靼族的部族名。
    • 都来[dōu lái]
        1.统统,完全。 2.总共;共有。 3.算来。 4.总是,老是。
    • 都内[dōu nèi]
        1.内府,国家的金库。 2.掌管国库的官吏。
    • 都了[dōu le]
        昆虫名。寒蝉的别称。
    • 都契[dōu qì]
        要义﹑要领。
    • 都候[dōu hòu]
        古代主行夜巡逻的卫士官。
    • 都魁[dōu kuí]
        土豪。
    • 都布[dōu bù]
        布名。即荅布。一种质地粗厚的布。
    • 都庄[dōu zhuāng]
        都城的大道。
    • 都野[dōu yě]
        1.都邑与郊野之地。 2.古湖泽名。
    • 都老爷[dōu lǎo yé]
        明清时对都察院长官的俗称。
    • 都梁香[dōu liáng xiāng]
        见“都梁”。
    • 都作院[dōu zuò yuàn]
        1.宋代制造军械的地方,隶属工部军器所。 2.金代各州囚犯服役之所。
    • 都泽[dōu zé]
        水流汇聚的草泽地带。
    • 都缦[dōu màn]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以横幅布绕腰的一种服饰。
    • 都目[dōu mù]
        纲目,纲要。
    • 都然[dōu rán]
        倘然,若然。
    • 都君子[dōu jūn zǐ]
        从都邑征发的亲兵。
    • 都胜[dōu shèng]
        1.花名。 2.牡丹的一种。 3.菊花的一种。 4.芍药的一种。 5.山茶品种名。
    • 都乡[dōu xiāng]
        犹坊厢。
    • 都料匠[dōu liào jiàng]
        古代称营造师,总工匠。
    • 都孔目[dōu kǒng mù]
        宋时管理簿籍之官吏。元时亦泛指判官﹑吏目一类官吏。

    都[dōu]字在中间的词语

    • 待都来[dài dōu lái]
        犹言不过。
    • 谩都謌[màn dōu gē]
        痴呆。
    • 低都儿低[dī dōu ér dī]
        低而又低,很低。
    • 鸿都客[hóng dōu kè]
        神仙中人。
    • 三都赋[sān dōu fù]
        晋左思作。构思十年始成,豪贵之家竞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见《晋书.左思传》。后因以“三都赋”指广为流传的名篇。
    • 滴修都速[dī xiū dōu sù]
        同“滴羞笃速”。
    • 盘都丞[pán dōu chéng]
        对文具盒的戏称。
    • 痕都斯坦[hén dōu sī tǎn]
        即印度。
    • 郅都鹰[zhì dōu yīng]
        汉郅都,孝景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后迁为中尉,行法严酷,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之畏惧,侧目而视,时号为“苍鹰”。见《史记.酷吏列传》。后因以“郅都鹰”形容威仪慑人。
    • 把都儿[bǎ dōu ér]
        1.亦作“把都”。 2.蒙古语勇士﹑武士的音译。
    • 夫甘都卢[fū gān dōu lú]
        古国名。其地或以为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见《汉书.地理志下》。《汉书.西域传赞》及张衡《西京赋》省译作“都卢”。唐代称为骠国。
    • 弟子都养[dì zǐ dōu yǎng]
        替学生管理伙食的人。
    • 云都赤[yún dōu chì]
        蒙古语音译。意为带刀的人,元代用以名皇帝的侍卫官。
    • 八都鲁[bā dōu lǔ]
        蒙古语baatur音译﹐义为勇士﹐即满语之“把图鲁”。多见于元代史籍﹑戏剧等。
    • 鸿都学[hóng dōu xué]
        见“鸿都门学”。
    • 的历都卢[de lì dōu lú]
        方言。形容眼睛看物不定。
    • 战都速[zhàn dōu sù]
        见“战笃速”。
    • 滴羞都苏[dī xiū dōu sū]
        同“滴羞笃速”。
    • 仙都观[xiān dōu guān]
        道观名。在四川丰都县平都山。
    • 中都官[zhōng dōu guān]
        汉代京师各官署的统称。
    • 骨都侯[gǔ dōu hòu]
        汉时匈奴官名。冒顿单于设置,分左右,由异姓贵族担任,位在谷蠡王之下,是单于的辅政近臣。《史记.匈奴列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亦省称“骨都”。借指匈奴官员或异姓大臣。
    • 玄都观[xuán dōu guān]
        1.北周﹑隋﹑唐道观名。原名通道观,隋开皇二年改名为玄都观。在陕西省长安县南崇业坊。见宋宋敏求《长安志》。后废。 2.泛指道观。
    • 巴都儿[bā dōu ér]
        即巴图鲁。

    都[dōu]字在结尾的词语

    • 邛都[qióng dōu]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国名。在今四川省西昌市东南。汉通西南夷,以邛都为越嶲郡。
    • 长都[cháng dōu]
        指汉都长安。
    • 五都[wǔ dōu]
        1.战国齐所设的五个行政区划。约当于其他各国的郡。 2.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
    • 一各都[yī gè dōu]
        见“一圪塔”。
    • 媚川都[mèi chuān dōu]
        五代南汉刘鋹据岭南,于海门镇置兵八千人,专以采珠为事,号为“媚川都”。至宋开宝五年诏罢置。
    • 嘴卢都[zuǐ lú dōu]
        1.撅着嘴,鼓着嘴。 2.多言多语。
    • 南都[nán dōu]
        1.地名。东汉光武帝的故乡在南阳郡,郡治宛在京都洛阳之南,因称宛为南都。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汉张衡有《南都赋》﹐李善注引挚虞曰:“南阳郡﹐治宛﹐在京之南﹐故曰南都。” 2.明人称南京为南都。如吴应箕记南京召试事,书名为《南都应试记》。
    • 闲都[xián dōu]
        文雅俊美。闲,通“娴”。
    • 楚都[chǔ dōu]
        古楚国的都城。多指郢。
    • 汩都都[gǔ dōu dōu]
        水流声。
    • 军都[jūn dōu]
        1.军中战友。 2.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
    • 邺都[yè dōu]
        指邺城。因曾作都城,故名。
    • 上都[shàng dōu]
        1.古代对京都的通称。 2.古对陪都(下都)而言,称首都为上都。
    • 桃都[táo dōu]
        传说中的树名。
    • 姑都[gū dōu]
        嘴撅起貌。
    • 关都[guān dōu]
        边关与都城。
    • 皇都[huáng dōu]
        1.京城;国都。 2.辽都名。辽神册三年建﹐会同元年改称上京。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 黑云都[hēi yún dōu]
        五代杨行密亲兵的称号。唐末藩镇亲军多以“都”为名。
    • 嘴骨都[zuǐ gǔ dōu]
        同“嘴卢都”。
    • 拔都[bá dōu]
        1.亦作“拔突”。 2.蒙古语。意为勇士。
    • 仲都[zhòng dōu]
        方士王仲都,相传为汉元帝时汉中道士,能忍寒暑。《水经注.渭水》引汉桓谭《新论》:“乃以隆冬盛寒日,令袒载驷马,于上林昆明池上环冰而驰。御者厚衣狐裘寒战,而仲都独无变色,卧于池台上,曛然自若。夏大暑日,使曝坐,环以十炉火,不言热,又身不汗。”后用以为典故。
    • 末都[mò dōu]
        酱的一种。一说即榆子酱。
    • 吹都都[chuī dōu dōu]
        方言。玩具名。
    • 雄都[xióng dōu]
        险要雄伟的城邑。
    • 百都[bǎi dōu]
        犹百城。各个城邑。
    • 玉都[yù dōu]
        1.道教称天帝的居所。 2.道教语。指身躯。 3.京城。
    • 北都[běi dōu]
        指今北京市。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由应天(今江苏南京市)迁都北京,正统六年正式定都北京,故北京亦称北都。
    • 全都[quán dōu]
        全体,全部。如:去年栽的树全都活了。
    • 玄都[xuán dōu]
        1.古诸侯国名。 2.传说中神仙居处。 3.道观名。见“玄都观”。 4.坛名。见“玄都坛”。
    • 卢都[lú dōu]
        嘴唇鼓翘貌。表示不满。
    • 伯都[bó dōu]
        古代方言。虎的别称。
    • 柴都[chái dōu]
        传说中的古泉名。
    • 添都[tiān dōu]
        五代时称资助军队。
    • 列都[liè dōu]
        各城邑。
    • 护宝都[hù bǎo dōu]
        宋时警卫解县﹑安邑两盐池的武装组织。
    • 洛都[luò dōu]
        即洛阳。因是著名的古都,故称。
    • 小都[xiǎo dōu]
        古代卿之采地。
    • 赤都[chì dōu]
        对十月革命后俄国首都的称呼。
    • 浄都[jìng dōu]
        净土。
    • 还都[hái dōu]
        1.回到都城;返回都城。 2.迁回原都。
    • 迷丢答都[mí diū dá dōu]
        见“迷丢没邓”。
    • 诸都[zhū dōu]
        全都。
    • 碌都[lù dōu]
        颤动;哆嗦。
    • 嘴碌都[zuǐ lù dōu]
        同“嘴卢都”。
    • 希颩胡都[xī biāo hú dōu]
        1.形容情不自禁;胡涂。 2.形容神思迷迷糊糊。
    • 邦都[bāng dōu]
        距王城四百里到五百里的地方。即公之采地与王同母弟及王之庶子所食邑。
    • 喜都都[xǐ dōu dōu]
        形容非常高兴喜悦的样子。
    • 清都[qīng dōu]
        1.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 2.帝王居住的都城。
    • 浚都[jùn dōu]
        语出《诗.墉风﹑干旄》:“孑孑干旟,在浚之都”。浚,春秋卫邑名。后泛指卫地。
    • 琼都[qióng dōu]
        1.京都。 2.指仙都。
    • 贰都[èr dōu]
        犹陪都。
    • 计都[jì dōu]
        梵历中的九星之一。它与罗?均为假想的星座。旧时星命家以为它们均主灾咎。

    都[dōu]字的成语

    • 长鸣都尉[cháng míng dōu wèi]
        鸡的别名。
    • 鸿都买第[hóng dōu mǎi dì]
        以之泛指买官行贿。
    • 清都绛阙[qīng dōu jiàng què]
        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同“清都紫微”。
    • 清都紫微[qīng dōu zǐ wēi]
        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 研京练都[yán jīng liàn dōu]
        指文思缜密而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