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新华字典>笔组词

笔相关字典

笔[bǐ]字在结尾的词语

  • 濡笔[rú bǐ]
      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 乩笔[jī bǐ]
      扶乩时在沙盘上写字的木锥。亦指扶乩中假托神灵书写的字迹。
  • 骚笔[sāo bǐ]
      犹文笔。
  • 焚笔[fén bǐ]
      犹焚草。
  • 燕然笔[yàn rán bǐ]
      汉班固为窦宪作《封燕然山铭》,记其功勋。后以“燕然笔”指歌颂战功的文笔。
  • 减笔[jiǎn bǐ]
      减省笔划。
  • 持笔[chí bǐ]
      执笔,执笔为文。
  • 纵笔[zòng bǐ]
      放手书写。宋苏轼有《纵笔》诗。
  • 刀笔[dāo bǐ]
      1.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 2.借指文章。 3.指法律案牍。 4.见“刀笔吏”。 5.指诉讼文字。 6.指奏议及制诰等公牍文字。 7.指尺牍。 古代在竹简上刻字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案牍的事叫做刀笔,后多指写状子的事。多用作贬义临汪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史记.酷吏列传》长于刀笔刀笔吏
  • 檄笔[xí bǐ]
      犹檄手。
  • 辍笔[chuò bǐ]
      停笔。 写作或作画中途停止;中途搁笔
  • 揸笔[zhā bǐ]
      大毛笔。笔杆粗短,书写时以五指抓住,故称。
  • 圆珠笔[yuán zhū bǐ]
      用油墨书写的一种笔,笔芯里装有油墨,笔尖是个小钢珠,油墨由钢珠四周漏下。参见“原子笔”。 一种以小钢珠作笔尖的笔,钢珠可在其承窝转动,钢珠因与笔杆内的墨水管相接触而带上墨水
  • 光笔[guāng bǐ]
      电子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装置,与显示器配合使用。对光敏感,外形像钢笔,多用电缆与主机相连。可以在屏幕上进行绘图等操作。
  • 蜡笔[là bǐ]
      颜料搀在蜡里制成的笔,画画儿用。
  • 画笔[huà bǐ]
      绘画用的笔。 画画专用笔,有毛笔和硬刷
  • 采笔[cǎi bǐ]
      彩笔;文采绚丽之笔。
  • 杰笔[jié bǐ]
      杰出的文笔。
  • 把笔[bǎ bǐ]
      1.执笔。借指书写;写作。 2.握着初学儿童的手和笔教其习字。
  • 顺笔[shùn bǐ]
      在写某一事物时,顺便写到另一事物。
  • 峻笔[jùn bǐ]
      高超的文笔。 高超的文笔;遒劲的文笔
  • 彩笔[cǎi bǐ]
      1.五彩之笔。 2.江淹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晩年又梦一个自称郭璞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笔”指词藻富丽的文笔。
  • 神笔[shén bǐ]
      1.神妙的文笔。 2.对帝王亲笔文字的尊称。 3.谓神助之笔。常用作对他人书法的赞美之辞。
  • 化笔[huà bǐ]
      造化之笔。犹妙笔。
  • 沙笔[shā bǐ]
      一种用墨少,笔势遒劲,笔画中有丝丝露白的书画笔法。亦称渴笔或飞白。
  • 诠笔[quán bǐ]
      评判文章优劣。诠﹐通“铨”。
  • 篆籀笔[zhuàn zhòu bǐ]
      写篆文和籀文所用的笔法。
  • 漫笔[màn bǐ]
      随手写出的表现形式灵活自由的文章(多用于文章的题目):灯下漫笔|戒庵老人漫笔。
  • 鬼笔[guǐ bǐ]
      菌之一种。 生长在潮湿地方的一种真菌。菌盖带红色,表面有粘液,味臭,不可食。有的地方叫“狗尿苔”
  • 的笔[de bǐ]
      真迹;亲笔。
  • 呵笔[hē bǐ]
      天寒笔冻,嘘气使解。
  • 着笔[zhuó bǐ]
      落笔;下笔。 落笔;下笔
  • 秽笔[huì bǐ]
      谓凭个人好恶﹐不符事实地编写史书。
  • 螭头载笔[chī tóu zǎi bǐ]
      《新唐书.百官志二》:“其后复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因以“螭头载笔”表示史官侍值。
  • 悬笔[xuán bǐ]
      悬肘运笔。
  • 屈笔[qū bǐ]
      犹曲笔。因有顾忌而委曲叙事的一种笔法。
  • 恭笔[gōng bǐ]
      工整的笔画。
  • 误笔[wù bǐ]
      犹笔误。唐黄滔有《误笔牛赋》。
  • 逸笔[yì bǐ]
      放纵自如的笔致。
  • 大笔[dà bǐ]
      1.犹大手笔。谓重要文章。 2.对他人文章或书画的赞词。 敬语。赞扬某人的书法造诣或文章写作水平
  • 白笔[bái bǐ]
      1.古代侍从官员用以记事或奏事的笔﹐常插于冠侧。 2.特指谏官用的笔。亦借指谏官。
  • 尖笔[jiān bǐ]
      1.尖头自来水笔,铁笔型自来水笔。2.用以在蜡板上写字的工具,一头尖、一头钝而光滑并稍大,用以抹平蜡面从而擦去所写的字。
  • 格笔[gé bǐ]
      1.笔架。 2.谓搁笔,停止写作。
  • 润笔[rùn bǐ]
      《隋书.郑译传》:“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颎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唐宋翰苑官草制除官公文,例奉润笔物。后泛指付给作诗文书画之人的报酬。
  • 毒笔[dú bǐ]
      谓文笔刻毒。
  • 麒麟笔[qí lín bǐ]
      即麟角笔。
  • 吟笔[yín bǐ]
      写诗的笔;诗人的笔。
  • 浯溪笔[wú xī bǐ]
      唐 安史 之乱平定后,元结 作《大唐中兴颂》,由书法家 颜真卿 书写,刻在 浯溪 旁的石崖上,以歌颂 肃宗 的功德。后因称书写歌功颂德文章的笔为“浯溪笔”。
  • 原子笔[yuán zǐ bǐ]
      即圆珠笔。用油墨书写的一种笔,笔芯里装有油墨,笔尖是个小钢珠,油墨由钢珠四周渗下。 旧称圆珠笔
  • 谢笔[xiè bǐ]
      考中进士者给应试时所用的笔的制作者的酬金。由制笔工匠上门索取。
  • 伏笔[fú bǐ]
      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 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 橐笔[tuó bǐ]
      1.亦作“槖笔”。 2.古代书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笔于头,侍立于帝王大臣左右,以备随时记事,称@持橐簪笔,简称“橐笔”。语本《汉书.赵充国传》:“卬家将军以为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橐,契囊也。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纪也。”元马祖常《奏对兴圣殿后》诗:“侍臣橐笔皆鹓凤,御士櫜弓尽虎罴。”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自淀园被毁,昔日天潢授简之区,邹枚橐笔之舍,瑶瓦芝楣,鞠为茂草。”后亦以指文士的笔墨耕耘。
  • 江笔[jiāng bǐ]
      见“江淹笔”。
  • 枉笔[wǎng bǐ]
      不符事实的记载。
  • 枣核笔[zǎo hé bǐ]
      即枣心笔。一种用古法制的毛笔。
  • 宸笔[chén bǐ]
      帝王亲笔。
  • 方笔[fāng bǐ]
      指书法上的方形笔画。
  • 属笔[shǔ bǐ]
      1.谓执笔撰写。 2.委托执笔。
  • 涩笔[sè bǐ]
      谓看似古拙不流利,实则庄茂而沉着有力的笔法。
  • 定名笔[dìng míng bǐ]
      唐时卖给应试举人答卷用的毛笔,称“定名笔”。取功名藉此而定之意。
  • 脑后插笔[nǎo hòu chā bǐ]
      古代俗谚。谓好打官司。
  • 赐笔[cì bǐ]
      汉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令仆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后因以“赐笔”指受到君王宠爱恩赐。
  • 随笔[suí bǐ]
      1.犹言随手下笔。 2.一种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 3.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
  • 鹦鹉笔[yīng wǔ bǐ]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载:祢衡少有才辩,而气刚傲物。孔融荐衡于曹操,操送衡于刘表,表又送之于江夏太守黄祖。祖长子射为章陵太守,与衡善。“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因以指祢衡作《鹦鹉赋》的高超文笔。
  • 运笔[yùn bǐ]
      1.书法用语。指运腕用笔。 2.书写或写作。 3.指诗文的风格。 笔法的运用;动笔悬腕运笔时而搁笔沉思,时而运笔如飞
  • 拙笔[zhuō bǐ]
      1.劣等的毛笔。 2.质朴的诗文。 3.称自己所作诗文书画的谦词。 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 词笔[cí bǐ]
      指有韵和无韵的文字﹐亦指赋诗作文的才能。
  • 洪笔[hóng bǐ]
      大笔。比喻擅长写文章。
  • 佣笔[yōng bǐ]
      犹佣书。
  • 当笔[dāng bǐ]
      1.宋高承《事物纪原.师保辅相.当笔》:“《通典》曰:‘肃宗至德二年三月,宰相分直政事笔,人知十日。德宗贞元五年五月八日,又分日一人执笔。’迄今为故事曰当笔。”后称主政为“当笔”。 2.指主持撰拟文稿。
  • 生花笔[shēng huā bǐ]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以“生花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 排笔[pái bǐ]
      由几枝毛笔连成一排而成,用于绘画﹑裱糊﹑粉刷或油漆等。 由平列的一排毛笔或几枝笔做成,用于绘画、裱糊、粉刷或油漆等
  • 小笔[xiǎo bǐ]
      1.较小的毛笔。 2.指绘画中的小作品。 3.小数量的(用于款项)。
  • 试电笔[shì diàn bǐ]
      又称“测电笔”,简称“电笔”。测试线路、用电器等是否带电的电工工具。其结构和使用方法如图所示。常见的有钢笔式和旋凿式两种。使用时,手握金属笔尾,不能碰到笔尖,笔尖触及被测部位,通过氖管的发光与否,可判断被测物体是否带电。
  • 朱墨笔[zhū mò bǐ]
      指处理文案用的朱笔与墨笔。
  • 措笔[cuò bǐ]
      下笔。指写作或绘画。
  • 鼠牙笔[shǔ yá bǐ]
      一种形状似笔的尖头刻刀。
  • 硬笔[yìng bǐ]
      1.遒劲有力的笔法。 2.指钢笔﹑圆珠笔﹑铅笔等尖端为硬质材料的书写工具。
  • 诗笔[shī bǐ]
      1.诗和散文。 2.写诗的笔。
  • 干笔[gān bǐ]
      犹枯笔。指画法中含水墨甚少的笔法。
  • 陪笔[péi bǐ]
      指陪衬的文字。
  • 炭笔[tàn bǐ]
      用细木枝烧焦或用炭粉制成的笔。多供素描写生之用。 用细木板烧焦或用炭粉制成笔
  • 班笔[bān bǐ]
      典出《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后以“班笔”比喻文书琐事。
  • 豪笔[háo bǐ]
      酣畅的文笔。
  • 贬笔[biǎn bǐ]
      指曲折而意含贬抑的文字。
  • 枣心笔[zǎo xīn bǐ]
      一种用古法制的毛笔。
  • 篆笔[zhuàn bǐ]
      谓以篆体书写;篆书笔画。
  • 工笔[gōng bǐ]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区别于“写意”)。如:这是一幅很出色的工笔画。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区别于“写意”)这是一幅很出色的工笔画
  • 活笔[huó bǐ]
      自然浑成的笔法。
  • 言笔[yán bǐ]
      口头之辞与书面之辞。
  • 托笔[tuō bǐ]
      委托代笔。
  • 钝头笔[dùn tóu bǐ]
      笔尖又短又钝的钢笔。 笔尖又短又钝的钢笔
  • 色笔[sè bǐ]
      即五色笔。
  • 界笔[jiè bǐ]
      一种用于划直线的画笔。
  • 散笔[sàn bǐ]
      即散卓笔。
  • 染笔[rǎn bǐ]
      蘸墨挥笔。
  • 走笔[zǒu bǐ]
      挥笔疾书:走笔如飞|走笔疾书|没用多少时间,一篇文章他走笔立成,如有宿构。
  • 巨笔[jù bǐ]
      1.大笔。多用于称撰写宏文巨著的笔。 2.指大手笔,大作家。
  • 彩色粉笔[cǎi sè fěn bǐ]
      有色粉笔。 有色粉笔
  • 逞笔[chěng bǐ]
      放任笔墨;毫无拘束地写作。
  • 垩笔[è bǐ]
      粉笔。
  • 鼠须笔[shǔ xū bǐ]
      用鼠须制作的一种名笔。
  • 王笔[wáng bǐ]
      1.指晋王羲之的书法。 2.指宋王彦博的文章。
  • 鼠毫笔[shǔ háo bǐ]
      用黄鼠狼的毛制成的笔。也称狼毫。
  • 调笔[diào bǐ]
      握笔挥写。
  • 春秋笔[chūn qiū bǐ]
      相传孔子据史实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字寓褒贬,不佞不谀,使乱臣贼子惧。后遂以“春秋笔”指据事直书的史笔。
  • 降笔[jiàng bǐ]
      犹降箕。
  • 缺笔[quē bǐ]
      文字笔画有缺省。旧时多为表示避讳的一种方式。自唐代以来﹐在书写或镌刻本朝皇帝或尊长的名字时﹐有意缺笔以示避讳。一般省略最末一笔。
  • 尹卿笔[yǐn qīng bǐ]
      唐尹思贞文笔严峻,风厉善政,不徇私情,当时称其为尹卿笔。
  • 直笔笔[zhí bǐ bǐ]
      形容说话过分直率,不委婉。
  • 宣笔[xuān bǐ]
      指安徽宣城所产的毛笔。
  • 开笔[kāi bǐ]
      ①旧时指开始学做诗文:他八岁开笔,九岁就成了篇。②旧时指一年中开始写字:新春开笔。③指开始写某一本书或某篇文章。
  • 木笔[mù bǐ]
      1.即毛笔。因初始的毛笔以木为管,故名。 2.木名。即辛夷。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3.指此种植物的花。
  • 散卓笔[sàn zhuó bǐ]
      毛笔的一种。其笔毫约长寸半,藏一寸于管中,一笔可抵他笔数支,为世所重。宋代宣州诸葛高以善制散卓笔名世。
  • 顾笔[gù bǐ]
      指晋代画家顾恺之的绘画技法。
  • 蝇栖笔[yíng qī bǐ]
      前秦苻坚将大赦境内﹐议于露堂﹐亲为赦文﹐时有大苍蝇集于笔端。事见《晋书.苻坚载记上》。后因以为议赦之典。
  • 阁笔[gé bǐ]
      停笔;放下笔。
  • 徐偃笔[xú yǎn bǐ]
      指毫锋柔韧便于书写的毛笔。相传徐偃王有筋而无骨,故以为喻。
  • 振笔[zhèn bǐ]
      奋笔;挥笔。
  • 揽笔[lǎn bǐ]
      1.亦作“擥笔”。 2.执笔。指写文章。
  • 转笔[zhuǎn bǐ]
      犹运笔。
  • 弃笔[qì bǐ]
      犹言投笔。谓放弃文墨之事。
  • 书写笔[shū xiě bǐ]
      笔头可以写出粗细不同字母的钢笔尖。
  • 真笔[zhēn bǐ]
      1.真迹。 2.指原作。
  • 鸡毛笔[jī máo bǐ]
      笔头用鸡毛制成的毛笔。
  • 朱砂笔[zhū shā bǐ]
      蘸朱砂墨的毛笔。
  • 画日笔[huà rì bǐ]
      五代时,晋王李存勖欲称帝,唐故臣苏循谒拜晋王,舞蹈呼万岁,泣而称臣,又献大笔三十管,谓之“画日笔”。晋王大喜,以循为节度副使。见《旧五代史.唐书.苏循传》。唐制,皇太子监国,下令书则画日。献“画日笔”,即劝进之意。参见“画日”。
  • 咋笔[zé bǐ]
      犹操笔。古人构思为文时常以口咬笔杆,故称。
  • 顶笔[dǐng bǐ]
      古代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谓之“顶笔”。
  • 搦笔[nuò bǐ]
      执笔。
  • 鸿笔[hóng bǐ]
      1.大手笔。 2.巨笔。
  • 省笔[shěng bǐ]
      减少字的笔画。
  • 遗笔[yí bǐ]
      1.犹遗墨。 2.犹遗嘱。
  • 如椽笔[rú chuán bǐ]
      典出《晋书·王珣传》:“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议,皆 珣 所草。”后遂以“如椽笔”比喻笔力雄健。犹言大手笔。宋 杨万里《送罗永年归永丰》诗:“所喜如椽笔,能挥却日戈。老夫留病眼,看子中文科。”明 郭贞顺《上俞将军》诗:“欲为将军纪战绩,天家自有如椽笔。”陈毅《题<长征会师图>》诗:“感谢母子如椽笔,写来悬挂人民之心间。”参见“大手笔”。
  • 还笔[hái bǐ]
      《南史.江淹传》:“又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后以“还笔”为才尽之典。
  • 如椽巨笔[rú chuán jù bǐ]
      像椽子一般粗大巨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 赡笔[shàn bǐ]
      谓写作富于文采。
  • 停笔[tíng bǐ]
      1.停止书写。 2.指停止写作。
  • 削笔[xiāo bǐ]
      删改定稿。
  • 泚笔[cǐ bǐ]
      以笔蘸墨。
  • 趁笔[chèn bǐ]
      谓不假思索地随意书写。
  • 逆笔[nì bǐ]
      形反而神同的一种笔法。
  • 引笔[yǐn bǐ]
      犹挥笔。
  • 直笔[zhí bǐ]
      指史官据事直书,无所避忌。 照直客观记录书写史书应该是直笔的
  • 钢笔[gāng bǐ]
      笔头用金属制成的笔。一种是用笔尖蘸墨水写字,也叫蘸水钢笔。另一种有贮存墨水的装置,写字时墨水流到笔尖,也叫自来水笔。
  • 戏笔[xì bǐ]
      随意戏作的诗文书画。
  • 朽笔[xiǔ bǐ]
      用木炭作国画起稿。
  • 佩笔[pèi bǐ]
      1.古代一种佩挂在腰带上的毛笔。 2.佩带毛笔。犹言怀笔。
  • 译笔[yì bǐ]
      指译文的风格或质量。 指译文的文笔译笔流畅
  • 奋笔[fèn bǐ]
      1.秉笔直书﹐直言不讳。 2.挥笔疾书﹐一气呵成。
  • 鼓笔[gǔ bǐ]
      奋笔书写。
  • 法笔[fǎ bǐ]
      对人所作书画的敬称。
  • 水笔[shuǐ bǐ]
      1.一种书画兼用的毛笔。笔头一般用两种毛做成:里面是羊毛或兔毛,以便保存水分;外面裹以狼毛,使笔锋劲挺。 2.自来水笔。
  • 旋风笔[xuàn fēng bǐ]
      形容文笔快捷。
  • 毛笔[máo bǐ]
      用动物的毫毛制成的笔,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和绘画工具,常见的有狼毫、羊毫、紫毫、兼毫。 用禽、兽的毛制成的笔
  • 簪笔[zān bǐ]
      1.谓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2.指仕宦。
  • 用笔[yòng bǐ]
      1.指书画的运笔。 2.指运用写作技巧。
  • 曲笔[qū bǐ]
      史家不据实直书,有所隐讳的写史方法。后指写作时委婉的表达手法:曲笔阿世|此处我用了转弯抹角的曲笔,你看出来了吗?
  • 涉笔[shè bǐ]
      动笔;落笔:涉笔成趣|据案涉笔,拥文墨之纷纭。
  • 抒笔[shū bǐ]
      犹挥毫,抒写。
  • 椽笔[chuán bǐ]
      《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后因以“椽笔”指大手笔,称誉他人文笔出众。
  • 御笔[yù bǐ]
      1.谓帝王亲笔所书或所画。 2.借指圣旨。
  • 顿笔[dùn bǐ]
      1.搁笔;停笔。 2.谓作文或书法至着力处故作停顿。
  • 结笔[jié bǐ]
      文章的结束部分。
  • 纸笔[zhǐ bǐ]
      1.纸和笔。书写用具。 2.指文章;文字。 3.指字据。
  • 朱笔[zhū bǐ]
      蘸红色的毛笔,多用以批点或校阅文稿。 蘸红色的毛笔,用以批公文、校古书、批改作业等
  • 怼笔[duì bǐ]
      出于怨恨的记载。
  • 倦笔[juàn bǐ]
      谓写作者无心经营,故笔力不健。
  • 煞笔[shā bǐ]
      1.文章的结束语。如:文章的煞笔还没有写出来。2.写文章、书信等停笔。如:就此煞笔。
  • 肆笔[sì bǐ]
      犹纵笔。
  • 援笔[yuán bǐ]
      执笔。 执笔援笔立就
  • 行笔[xíng bǐ]
      1.中国书法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语本汉蔡邕《九势》:“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2.指行文。
  • 粉笔[fěn bǐ]
      在黑板上写字用的条状物,用白垩、熟石膏粉等加水搅拌,灌入模型后凝固制成。 熟石膏粉加水搅拌、灌入模型后凝固成的条状物,主要用来在黑板上写字
  • 奇笔[qí bǐ]
      1.谓奇妙的书法。 2.指新奇的文笔。
  • 杂笔[zá bǐ]
      文体名。随意抒写﹐不拘形式的作品。
  • 意笔[yì bǐ]
      中国画的一种画法。以简练之笔墨勾勒景物的神态,抒发作者的意趣。也叫写意。
  • 名笔[míng bǐ]
      指有名的文章或书画。
  • 唇笔[chún bǐ]
      用来描唇线的笔状化妆品,有多种颜色。
  • 踢墨笔[tī mò bǐ]
      古代杂技的一种。
  • 龙门笔[lóng mén bǐ]
      见“龙门笔法”。
  • 嚼笔[jiáo bǐ]
      咬毛笔尖。
  • 秉笔[bǐng bǐ]
      执笔。 执笔
  • 狂笔[kuáng bǐ]
      指狂放恣肆的书画笔法。
  • 赘笔[zhuì bǐ]
      冗词,多馀的笔墨。宋章渊着有《稿简赘笔》。
  • 封笔[fēng bǐ]
      指作家、画家、书法家等不再从事创作活动:封笔之作|老画家由于健康原因已正式封笔。
  • 硃笔[zhū bǐ]
      使用朱墨之笔;红色笔。
  • 电笔[diàn bǐ]
      试电笔。
  • 双笔[shuāng bǐ]
      《太平御览》卷六○五引《汉官仪》﹕“尚书令仆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旧唐书.李峤传》﹕“﹝李峤﹞为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后以“双笔”为颂人出任官职或文才出众之词。
  • 冰笔[bīng bǐ]
      犹冻笔。
  • 螭头笔[chī tóu bǐ]
      指史臣入值记事。
  • 代笔[dài bǐ]
      1.指科举时代顶替考生入场代写文章。又称枪替。 2.替人书写信函或其他文件。 3.代作字画。亦指代作字画的人。 替他人写东西
  • 侧笔[cè bǐ]
      书法上指用笔取侧势。
  • 描笔[miáo bǐ]
      描花之笔;画笔。
  • 凡笔[fán bǐ]
      谓普通人的笔迹。
  • 筹笔[chóu bǐ]
      运笔筹划。
  • 搁笔[gē bǐ]
      (写作、绘画)停笔;放下笔。 放下笔;停笔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林觉民《与妻书》
  • 鬻笔[yù bǐ]
      谓以文辞谋利。
  • 提笔[tí bǐ]
      握笔。指写文章。
  • 斗笔[dǒu bǐ]
      一种大型毛笔,笔头儿安装在一个斗形部件里,上安笔杆儿。
  • 练笔[liàn bǐ]
      ①练习写作。②练习写字。
  • 泼笔[pō bǐ]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 丰笔[fēng bǐ]
      书法用语。谓用满毫书写,不仅用笔锋。
  • 搠笔[shuò bǐ]
      见“搠笔巡街”。
  • 渴笔[kě bǐ]
      1.谓笔枯少墨。 2.指绘画中的渴笔法。
  • 麟角笔[lín jiǎo bǐ]
      笔名。
  • 枯笔[kū bǐ]
      1.犹秃笔。多用为谦词。 2.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
  • 麟笔[lín bǐ]
      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故称史官之笔为“麟笔”。
  • 执笔[zhí bǐ]
      1.持笔。 2.引申为记录或写作。 3.书法术语。写毛笔字持笔的方法。
  • 点笔[diǎn bǐ]
      犹染翰。
  • 文笔[wén bǐ]
      ①古代泛指文章、文辞。后指文章的风格笔调。②六朝人把文体区分为文、笔。有韵的作品(诗赋)为文,无韵的文章为笔。也泛称有情采的诗赋为文,议论记叙一类的文章为笔。后世论文也区分文、笔,如有韵对偶的为文,无韵散行的为笔。
  • 鸭嘴笔[yā zuǐ bǐ]
      文具名。制图时用来画墨线。笔头由两片弧形的金属片合成,略呈鸭嘴形。两片间的空隙可贮墨水。 制图时画直线的工具,笔头由两片弧形的钢片相向合成,略呈鸭嘴状
  • 倩笔[qiàn bǐ]
      请人代笔。
  • 颤笔[chàn bǐ]
      传统中国书画中指笔势颤动的笔法。

笔[bǐ]字的成语

  • 意前笔后[yì qián bǐ hòu]
      指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现。
  • 笔冢研穿[bǐ zhǒng yán chuān]
      秃笔成坟,砚磨穿孔。指写作著述功力极深。
  • 大笔一挥[dà bǐ yī huī]
      挥:挥写。形容善于写作者运笔神速或任意签字、涂改。
  • 笔削褒贬[bǐ xuē bāo biǎn]
      笔:记载;削:删改。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论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 持橐簪笔[chí tuó zān bǐ]
      橐,口袋;簪,插。指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 笔力独扛[bǐ lì dú gāng]
      扛:用两手举。形容文笔雄健,文章的气势极大。
  • 投笔从戎[tóu bǐ cóng róng]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中国后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后人把文人从军叫做投笔从戎
  • 笔老墨秀[bǐ lǎo mò xiù]
      指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
  • 笔歌墨舞[bǐ gē mò wǔ]
      指文笔奇妙精采。
  • 下笔千言[xià bǐ qiān yán]
      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 一笔勾绝[yī bǐ gōu jué]
      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 点睛之笔[diǎn jīng zhī bǐ]
      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
  • 下笔有神[xià bǐ yǒu shén]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 笔墨之林[bǐ mò zhī lín]
      斯文萃集的地方。
  • 笔下有铁[bǐ xià yǒu tiě]
      铁:兵器,如刀剑之类。形容文笔锋利。
  • 笔墨纸砚[bǐ mò zhǐ yàn]
      指书写工具。
  • 纸笔喉舌[zhǐ bǐ hóu shé]
      比喻社会舆论。
  • 一笔勾销[yī bǐ gōu xiāo]
      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原义是指把帐目上的数字一笔抹去,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或者比喻再也不提往事
  • 欣然命笔[xīn rán mìng bǐ]
      命笔:提笔书写。指高兴地提笔写作。
  • 舞笔弄文[wǔ bǐ nòng wén]
      指舞文弄墨。
  • 振笔疾书[zhèn bǐ jí shū]
      振笔:挥笔。挥动笔杆,急速地书写。形容书写速度很快。
  • 江淹梦笔[jiāng yān mèng bǐ]
      传说南朝梁江淹夜梦郭璞索还五色笔,尔后为诗遂无佳句。后以之比喻才思减退。
  • 刀笔贾竖[dāo bǐ jiǎ shù]
      刀笔:古人在竹简上写字,错了用刀削去重写;贾竖:相当于“小子”。是对刀笔吏的蔑称。
  • 鸿笔丽藻[hóng bǐ lì zǎo]
      形容诗文笔力雄健,词藻华丽。
  • 刀笔之吏[dāo bǐ zhī lì]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 簪笔磬折[zān bǐ qìng shé]
      古代插笔备礼,曲体作揖,以示尊敬。
  • 妙笔生花[miào bǐ shēng huā]
      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 笔走龙蛇[bǐ zǒu lóng shé]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 下笔风雷[xià bǐ fēng léi]
      形容书法或绘画运笔迅速,气势浩大。
  • 调墨弄笔[tiáo mò nòng bǐ]
      指玩弄文字技巧。
  • 口诛笔伐[kǒu zhū bǐ fá]
      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口头谴责,笔端讨伐他捐廉弃耻,向权门把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明. 汪廷讷《三祝记》
  • 形诸笔墨[xíng zhū bǐ mò]
      形:描写;诸:“之于”的合音。用笔墨把它写出来。
  • 误笔成蝇[wù bǐ chéng yíng]
      把屏风上的因误笔而成的污点画成苍蝇。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
  • 信笔涂鸦[xìn bǐ tú yā]
      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 涉笔成趣[shè bǐ chéng qù]
      涉笔:动笔:趣:风趣,意味。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
  • 心正笔正[xīn zhèng bǐ zhèng]
      旧时认为书法的优劣与字人的品性有关,心正写出来的字就端正。
  • 笔枪纸弹[bǐ qiāng zhǐ dàn]
      以笔为枪,以纸为子弹。指用文字作为战斗的武器。
  • 意到笔随[yì dào bǐ suí]
      指写诗绘画时一旦思绪或构思清晰成熟,即刻可将意境现诸笔端。形容运笔时文思敏捷。
  • 笔酣墨饱[bǐ hān mò bǎo]
      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 润笔之绢[rùn bǐ zhī juàn]
      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
  • 笔底春风[bǐ dǐ chūn fēng]
      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 孟诗韩笔[mèng shī hán bǐ]
      孟郊的诗,韩愈的文笔。指诗文佳作。
  • 奋笔疾书[fèn bǐ jí shū]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非常快地写字作文章
  • 意前笔启[yì qián bǐ qǐ]
      意:构思。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 意存笔先[yì cún bǐ xiān]
      意:构思。指写字作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 浮笔浪墨[fú bǐ làng mò]
      指多余累赘的文字。
  • 下笔便就[xià bǐ biàn jiù]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 意在笔先[yì zài bǐ xiān]
      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 笔墨横姿[bǐ mò héng zī]
      指书画诗文美妙多姿。
  • 笔下春风[bǐ xià chūn fēng]
      形容绘画、作文栩栩如生,如同春风来到笔底下。也比喻能使人受惠的文字。
  • 一笔抹杀[yī bǐ mǒ shā]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 笔补造化[bǐ bǔ zào huà]
      笔补造化指笔墨可以弥补自然界的不足。形容笔墨的作用大,笔力高超。
  • 援笔而就[yuán bǐ ér jiù]
      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 笔墨官司[bǐ mò guān si]
      笔墨:指文字或文章。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指用文字进行的论战
  • 一笔抹倒[yī bǐ mǒ dǎo]
      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 沈诗任笔[shěn shī rèn bǐ]
      ①南朝梁沈约以诗着称,任昉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时人称为“沈诗任笔”。笔,指无韵之文。②用以泛指诗文。
  • 刀笔老手[dāo bǐ lǎo shǒu]
      刀笔:古人在竹简上写字,错了用刀削去重写。旧指撰写公文或诉状有经验的人。
  • 董狐直笔[dǒng hú zhí bǐ]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 涉笔成雅[shè bǐ chéng yǎ]
      指动笔就雅致而不落俗套。
  • 呵笔寻诗[hē bǐ xún shī]
      呵笔:冬天笔凉或冻结,用口吹暖气使之解冻;寻诗:寻觅诗句。用口吹暖气,使笔解冻,然后挥笔作诗。形容冬日苦吟。
  • 一尺之笔[yī chǐ zhī bǐ]
      借指文章。
  • 刀笔吏[dāo bǐ lì]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 笔下超生[bǐ xià chāo shēng]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 游戏笔墨[yóu xì bǐ mò]
      指以游戏态度所写的诗文。
  • 捉刀代笔[zhuō dāo dài bǐ]
      指代人出力或代写文章。
  • 笔笔直直[bǐ bǐ zhí zhí]
      非常直,没有曲折、弯弧或棱角。
  • 秉笔直书[bǐng bǐ zhí shū]
      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 下笔不休[xià bǐ bù xiū]
      原形容动笔写文章思路顺着行文漫延无边,不能紧扣主题适可而止。后多形容文思充沛而敏捷。
  • 笔底生花[bǐ dǐ shēng huā]
      形容文采特异,作品华丽。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 笔参造化[bǐ cān zào huà]
      造化:创造化育。一支笔参与了创造化育。形容文笔高妙。
  • 笔精墨妙[bǐ jīng mò miào]
      笔触精到,着墨巧妙。
  • 大笔如椽[dà bǐ rú chuán]
      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 心织笔耕[xīn zhī bǐ gēng]
      比喻靠卖文生活。
  • 春秋笔法[chūn qiū bǐ fǎ]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 笔下生花[bǐ xià shēng huā]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 笔诛墨伐[bǐ zhū mò fá]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 形之笔墨[xíng zhī bǐ mò]
      形:描写。用笔墨把它写出来。
  • 荆笔杨板[jīng bǐ yáng bǎn]
      荆:晋惠帝时权臣楚王司马玮;杨:晋惠帝时权臣杨骏;板:诏书。形容权臣专权用事。
  • 走笔成文[zǒu bǐ chéng wén]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浮白载笔[fú bái zǎi bǐ]
      浮:罚人饮酒;白: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载笔:拿着笔。一面喝酒,一面写作。旧时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气。
  • 屠毒笔墨[tú dú bǐ mò]
      用笔墨毒害人。比喻内容不好的书。 恶毒伤人的文章
  • 意在笔外[yì zài bǐ wài]
      意思或含义表现于笔墨之外。
  • 摇笔即来[yáo bǐ jí lái]
      不用多思索,一动笔就写出来了。形容写文章快。
  • 摇笔弄舌[yáo bǐ nòng shé]
      耍笔杆,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 投笔请缨[tóu bǐ qǐng yīng]
      指弃文就武,请战擒敌。
  • 笔耕砚田[bǐ gēng yàn tián]
      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
  • 如椽之笔[rú chuán zhī bǐ]
      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 援笔立就[yuán bǐ lì jiù]
      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 名公大笔[míng gōng dà bǐ]
      名家的大手笔。
  • 浪费笔墨[làng fèi bǐ mò]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 下笔成章[xià bǐ chéng zhāng]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 弃觚投笔[qì gū tóu bǐ]
      觚:竹简,古人用以作书。比喻抛弃文字工作。
  • 神来之笔[shén lái zhī bǐ]
      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 落笔成蝇[luò bǐ chéng yíng]
      把屏风上的因误笔而成的污点画成苍蝇。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
  • 一笔勾倒[yī bǐ gōu dǎo]
      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 心慕笔追[xīn mù bǐ zhuī]
      心中仰慕而追随仿效。同“心慕手追”。
  • 笔翰如流[bǐ hàn rú liú]
      指文笔快捷无滞。

笔[bǐ]字在开头的词语

  • 笔句[bǐ jù]
      文句。
  • 笔债[bǐ zhài]
      指受别人约请而未交付的字、画或文章。
  • 笔枪[bǐ qiāng]
      以笔为枪。谓用文字进行批判或战斗。
  • 笔芯[bǐ xīn]
      铅笔或圆珠笔的芯子。 也作笔心。
  • 笔陡[bǐ dǒu]
      1.谓十分陡峭。
  • 笔帽[bǐ mào]
      (笔帽儿)套着笔头儿保护笔的套儿。
  • 笔套[bǐ tào]
      (笔套儿)①笔帽。②用线、丝织成或用布做成的套笔的东西。
  • 笔受[bǐ shòu]
      〈书〉用笔记下别人口授的话。 ∶用笔把别人口授的话记录下来
  • 笔会[bǐ huì]
      ①以文章的方式对某个专题或专题的某个侧面进行探讨、报道等的活动:文艺评论笔会。②一种由作家联合成的组织。
  • 笔墨[bǐ mò]
      指文字或诗文书画等:笔墨流畅ㄧ西湖美丽的景色,不是用笔墨可以形容的。
  • 笔致[bǐ zhì]
      书画、文章等用笔的风格:~高雅。
  • 笔谏[bǐ jiàn]
      谓借用书法运笔的道理讽喻劝谏。
  • 笔盒[bǐ hé]
      放笔的盒子。如:塑料笔盒。
  • 笔橐[bǐ tuó]
      笔囊;携带文具用的袋子。喻文学侍臣或文章渊薮。
  • 笔干[bǐ gān]
      要求润笔的戏语。
  • 笔楮[bǐ chǔ]
      犹笔纸。
  • 笔管菜[bǐ guǎn cài]
      黄精苗的俗名。
  • 笔误作牛[bǐ wù zuò niú]
      《晋书·王献之传》:“桓温 嘗使﹝ 王獻之 ﹞書扇,筆誤落,因畫作烏駮牸牛,甚妙。 ”后因以“筆誤作牛”喻随机应变,化拙成巧或持功补过。
  • 笔形[bǐ xíng]
      指汉字的笔画和由笔画构成的形体,如‘一’、‘丿’、‘亠’、‘扌’等。
  • 笔直[bǐ zhí]
      很直:~的马路ㄧ站得~。
  • 笔记[bǐ jì]
      ①用笔记录:老人口述,请人~下来,整理成文。
      ②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做的记录:读书~|课堂~。
      ③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小说。
  • 笔到[bǐ dào]
      书法精到。
  • 笔刀[bǐ dāo]
      制笔刀具。
  • 笔冢[bǐ zhǒng]
      书法家埋藏废笔的处所。
  • 笔简[bǐ jiǎn]
      1.犹纸笔。泛指文具用品。
  • 笔困纸穷[bǐ kùn zhǐ qióng]
      谓所写文字极多。
  • 笔生[bǐ shēng]
      谓以书写为业的人。
  • 笔杆子[bǐ gǎn zi]
      ①笔的手拿的部分。②指写文章的能力:耍笔杆子ㄧ他嘴皮子、笔杆子都比我强。‖也说笔杆儿。③指能写文章的人。
  • 笔花生[bǐ huā shēng]
      见“笔生花”。
  • 笔牍[bǐ dú]
      1.犹纸笔。泛指文具。 2.犹文牍。
  • 笔友[bǐ yǒu]
      通过书信往来、诗文赠答结交的朋友。 通信朋友,通常为未见过面而与之友好地继续通信的人
  • 笔孽[bǐ niè]
      谓以刀笔害人而造成的罪孽。
  • 笔端[bǐ duān]
      指写作、写字、画画时笔的运用以及所表现的意境:~奇趣横生。愤激之情见于~。
  • 笔伐[bǐ fá]
      用文字声讨:口诛笔伐。
  • 笔障[bǐ zhàng]
      画屏。
  • 笔顺[bǐ shùn]
      汉字书写时笔画的先后顺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如“现”字的顺序是:
  • 笔录[bǐ lù]
      ①用笔记录:您口述,由我给您笔录。②记录下来的文字:口供笔录。
  • 笔籥[bǐ yuè]
      犹笔纸。指文字著作。
  • 笔纸[bǐ zhǐ]
      笔和纸。泛指文具。《晋书·文苑传·左思》:“復欲赋《三都》……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 笔底下[bǐ dǐ xia]
      指写文章的能力:他笔底下不错(会写文章)ㄧ他笔底下来得快(写文章快)。
  • 笔錔[bǐ tà]
      笔套。
  • 笔诛[bǐ zhū]
      犹笔伐。 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三:“打算调查战地惨状,以反对 齐燮元,同时对于 曹锟、吴佩孚 辈加以笔诛。”
  • 笔快[bǐ kuài]
      谓文笔快速。
  • 笔悬[bǐ xuán]
      文具名。用以悬挂毛笔的架子。
  • 笔迹[bǐ jì]
      每个人写的字所特有的形象;字迹:对~ㄧ这可不像他的~。
  • 笔路[bǐ lù]
      1.笔法。
  • 笔底[bǐ dǐ]
      犹笔下。
  • 笔外法[bǐ wài fǎ]
      指意在言外的笔法。
  • 笔谈[bǐ tán]
      1.两人对面在纸上写字交换意见,代替谈话(因聋哑、语言隔阂等原因)。
  • 笔偈[bǐ jì]
      仿照佛家偈语编成的书法口诀。如唐柳公权有《笔偈》:“圆如锥﹐捺如凿﹐只得入﹐不得却。”
  • 笔宣[bǐ xuān]
      谓以文字表达。
  • 笔榻子[bǐ tà zǐ]
      笔套。
  • 笔管树[bǐ guǎn shù]
      梡树的别称。
  • 笔彩[bǐ cǎi]
      1.亦作“笔采”。 2.谓文笔辞采。 3.指图画的光华色彩。
  • 笔心[bǐ xīn]
      铅笔或圆珠笔的芯子。也作笔芯。
  • 笔脚[bǐ jiǎo]
      字迹,笔迹。
  • 笔花[bǐ huā]
      见“笔生花”。
  • 笔战[bǐ zhàn]
      用文章来进行的争论。 指通过文字进行论战
  • 笔箭[bǐ jiàn]
      笔锋。借喻策试文章。元 陈泰《将离京师别李朝端陈伯奎二同年》诗:“陈生 射策未三十,笔箭如锋不破的。”
  • 笔筒[bǐ tǒng]
      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插笔的筒儿。
  • 笔疏[bǐ shū]
      指章疏奏议。
  • 笔次[bǐ cì]
      谓用笔写作之际。
  • 笔法[bǐ fǎ]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他的字,笔法圆润秀美ㄧ他以豪放的笔法,写出了大草原的风光。
  • 笔摩[bǐ mó]
      彝族以求神﹑作帛﹑送鬼为职业的人。
  • 笔研旧[bǐ yán jiù]
      指文墨交情。
  • 笔仗[bǐ zhàng]
      1.谓书画诗文的风格。 2.笔战。
  • 笔铅[bǐ qiān]
      制造铅笔芯子的石墨。
  • 笔削[bǐ xuē]
      笔指记载,削指删改,古时在竹简、木简上写字,要删改得用刀刮去,后用做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 敬称。请人修改文章留情笔削,敦悦‘丘、坟’。——《晋书.皇甫谧传》
  • 笔述[bǐ shù]
      1.文字记述;著作。
  • 笔上蝇[bǐ shàng yíng]
      《三国志·魏志·梁习传》:“官至九卿,封列侯”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苛吏传》:“思(王思)又性急,尝执笔作书,蝇集笔端,驱去復来,如是再三。
  • 笔性[bǐ xìng]
      书画诗文中所表现的作者各自的风格特点。
  • 笔调[bǐ diào]
      文笔的格调:他以幽默的~淋漓尽致地勾画出那些反动分子的丑恶嘴脸。
  • 笔仙[bǐ xiān]
      后晋时﹐有不知名高士﹐善制笔﹐人称“笔仙”。
  • 笔翰[bǐ hàn]
      1.毛笔。唐 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今年敕放 巫山 阳,蛟龙笔翰生辉光。”
  • 笔断[bǐ duàn]
      笔写的断语;文字结论。
  • 笔柱[bǐ zhù]
      毛笔头的中心部分。
  • 笔格[bǐ gé]
      1.笔架。 2.字画诗文的格调。
  • 笔力[bǐ lì]
      写字、画画或做文章在笔法上所表现的力量:笔力雄健ㄧ笔力遒劲。
  • 笔床[bǐ chuáng]
      亦作“笔牀”。卧置毛笔的器具。
  • 笔误[bǐ wù]
      1.因疏忽而写了错字:这篇文章~的地方不少。
  • 笔架[bǐ jià]
      (笔架儿)用陶瓷、竹、木、金属等制成的搁笔或插笔的架儿。 搁笔或插笔的架儿
  • 笔辩[bǐ biàn]
      犹笔论。
  • 笔砚[bǐ yàn]
      1.亦作“笔研”。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文昭甄皇后”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夏侯玄”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魏氏春秋》:“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秤等,经卷鍼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清 昭槤《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
  • 笔情[bǐ qíng]
      字画诗文表现的情致。
  • 笔杆儿[bǐ gǎnr]
      笔杆子①②。
  • 笔语[bǐ yǔ]
      指文字著述。
  • 笔管条直[bǐ guǎn tiáo zhí]
      笔直(多指直立着):这棵树长得~。大家~地站着等点名。
  • 笔头公[bǐ tóu gōng]
      笔公。
  • 笔阵[bǐ zhèn]
      1.比喻写作文章。 谓诗文谋篇布局擘画如军阵。
  • 笔划[bǐ huà]
      见“笔画”。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
  • 笔思[bǐ sī]
      犹文思。
  • 笔石[bǐ shí]
      一类海生群体动物。在地质时代延续约一亿多年。多数营漂浮生活,有些营固着生活,现已灭绝。笔石演化迅速,是划分和对比奥陶纪和志留纪地层的重要化石之一。
  • 笔公[bǐ gōng]
      北魏古弼的绰号。
  • 笔舌[bǐ shé]
      宣道立言。
  • 笔记小说[bǐ jì xiǎo shuō]
      以人物为中心、具有情节结构的笔记体著作。
  • 笔资[bǐ zī]
      旧时称写字、画画、做文章所得的报酬。
  • 笔洗[bǐ xǐ]
      用陶瓷、石头、贝壳等制成的洗涮毛笔的用具。 供洗毛笔用的小盂
  • 笔师[bǐ shī]
      笔工。
  • 笔苑[bǐ yuàn]
      犹文苑。
  • 笔精[bǐ jīng]
      谓笔墨神妙。
  • 笔杰[bǐ jié]
      写作才能杰出的人。
  • 笔头[bǐ tóu]
      1.笔上用以书写的部分。 2.谓写作。 3.指书面。
  • 笔距[bǐ jù]
      犹笔锋。
  • 笔试[bǐ shì]
      要求把答案写出来的考试方法(区别于‘口试’)。
  • 笔记本[bǐ jì běn]
      1.用来做笔记的本子。
  • 笔译[bǐ yì]
      用文字翻译(区别于‘口译’)。
  • 笔政[bǐ zhèng]
      报刊编辑中指撰写重要的评论的工作。
  • 笔管枪[bǐ guǎn qiāng]
      旧式兵器名。柄如笔管,一端装有锐利金属头。
  • 笔祸[bǐ huò]
      谓因写作所遭的祸殃,如文字狱之类。
  • 笔奏[bǐ zòu]
      指表章奏议。
  • 笔词[bǐ cí]
      犹文辞。
  • 笔名[bǐ míng]
      作者发表作品时用的别名,如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
  • 笔体[bǐ tǐ]
      各人写的字所特有的形象;笔迹:对笔体ㄧ我认得出他的笔体。
  • 笔墨畦径[bǐ mò qí jìng]
      指写字画画作文的一般程式或方法。
  • 笔飞[bǐ fēi]
      谓笔势飞举。
  • 笔姿儿[bǐ zī ér]
      所写文字呈现的形象。
  • 笔囊[bǐ náng]
      笔胆。自来水笔贮存墨水的橡皮管。
  • 笔算[bǐ suàn]
      用笔写出算式或算草来计算。
  • 笔胆[bǐ dǎn]
      自来水笔笔杆内贮存墨水的橡皮囊。也叫笔囊。
  • 笔锋[bǐ fēng]
      1.笔毫的尖端。

笔[bǐ]字在中间的词语

  • 赤笔书[chì bǐ shū]
      谓道教的仙书﹑符箓之类。
  • 朱笔帖[zhū bǐ tiē]
      犹朱笔官票。
  • 退笔冢[tuì bǐ zhǒng]
      亦作“退笔塚”。埋秃笔头为冢。 唐 张怀瓘 《书断.僧智永》:“﹝ 智永 ﹞住 吴兴 永欣寺 ,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甕,每甕皆数石……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塚。’。”后用为积年勤学之典。
  • 刀笔讼师[dāo bǐ sòng shī]
      指以包揽词讼﹑舞文弄法为业的人。
  • 掣笔郎[chè bǐ láng]
      晋代王献之七八岁时学习书法,其父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见《晋书.王献之传》。后因以“掣笔郎”称誉幼年善于学书者。
  • 刀笔先生[dāo bǐ xiān shēng]
      即刀笔讼师。
  • 润笔执政[rùn bǐ zhí zhèng]
      指由翰林学士升任的执政大臣。
  • 执笔法[zhí bǐ fǎ]
      写毛笔字持笔的方法。前人所传的执笔法一般采用唐陆希声所传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擫”是大拇指指肚部分紧贴笔管;“押”是食指与大拇指相对夹持笔管;“钩”是中指钩住笔管;“格”是无名指甲﹑肉相连处挡着笔管;“抵”是小指紧贴无名指以助之。五指之力,相互配合,执住笔管,其力才得平衡。此外,要求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腕和肘悬起。这样执笔写字,笔锋中正,运转容易,字迹圆满得势。
  • 耍笔杆[shuǎ bǐ gǎn]
      用笔写文章。多含贬义。
  • 筹笔驿[chóu bǐ yì]
      古驿名。在四川省广元市北八十里。相传诸葛亮出师﹐尝驻军运筹于此。今朝天驿废址即其地。
  • 简笔字[jiǎn bǐ zì]
      简体字。
  • 读书笔记[dú shū bǐ jì]
      记述读书心得的笔记。
  • 润笔钱[rùn bǐ qián]
      犹润笔资。
  • 钢笔套[gāng bǐ tào]
      1.自来水笔的帽儿。 2.自来水笔的套儿。用线结成或布缝制﹐可以挂在脖子上或衣服的扣子上。
  • 打笔套[dǎ bǐ tào]
      宋时伪为诉讼人奔走说情而骗取钱财之称。
  • 梦溪笔谈[mèng xī bǐ tán]
      书名。北宋沈括著。成书于1087-1095年间。共有正编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共三十卷,分十七目,六百零九条。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医药、冶金、文学、艺术、史学等领域,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著作。 书名。北宋沈括撰。这是一本有关历史、文艺、科学等各种知识的笔记,因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
  • 龙门笔法[lóng mén bǐ fǎ]
      1.指史传笔法。龙门,司马迁的别号。 2.指形容夸张的笔法。
  • 朱笔票[zhū bǐ piào]
      见“朱笔官票”。
  • 硃笔票[zhū bǐ piào]
      见“硃笔官票”。
  • 正笔字[zhèng bǐ zì]
      即正体字。与简笔字相对。
  • 润笔花[rùn bǐ huā]
      金钱花的别名。
  • 三笔六诗[sān bǐ liù shī]
      谓刘孝仪长于文,刘孝威工于诗。
  • 蜡笔画[là bǐ huà]
      西洋画的一种。用蜡笔在纸上绘成。
  • 一笔锦[yī bǐ jǐn]
      旧传笔算法的一种。其法同珠算,但珠算用珠计数,此则用字记数。每运算@次,即将各数字改写一次。
  • 铅笔画[qiān bǐ huà]
      西洋画的一种。用铅笔绘制。画法简便﹐注意阴影及轮廓描写﹐学画者多以此作为初步练习。
  • 一笔书[yī bǐ shū]
      指汉字草书。草书体势似一笔写成,故称。
  • 梦笔山[mèng bǐ shān]
      山名。相传为江淹梦神赐笔之处,故名。
  • 隔笔简[gé bǐ jiǎn]
      作书画时用以间隔行距﹑画线或镇纸的文具。
  • 卷笔刀[juǎn bǐ dāo]
      削铅笔的工具。 削铅笔的工具
  • 硃笔条子[zhū bǐ tiáo zi]
      皇帝用朱笔写的批条。
  • 传笔梦[chuán bǐ mèng]
      南朝梁纪少瑜曾梦见陆倕把一束青镂管笔送给他,从此,文章大进。又南朝梁江淹晩年梦郭璞索还五色笔,自后为诗绝无美句。俱见《南史》本传。后人因以“传笔梦”为文思精进之典。
  • 同笔砚[tóng bǐ yàn]
      1.亦作“同笔研”。 2.谓在一起学习。亦指在一起学习的人,同学。
  • 甩笔头子[shuǎi bǐ tóu zi]
      指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