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
泥相关字典
泥[ní]字的成语
- 滑泥扬波[huá ní yáng bō]
滑:同“淈”,搅浑,搞乱;扬波:激起波涛。把泥水搅浑,激起波浪。比喻随波逐流,不知自洁。
- 泥首谢罪[ní shǒu xiè zuì]
用泥涂首谢罪。表示自辱服罪。
- 泥中隐刺[ní zhōng yǐn cì]
比喻说话中带着讥讽。
- 泥塑木雕[ní sù mù diāo]
指泥做的和木头雕的偶像。比喻人的表情和举动呆板。 用泥土和木头雕塑而成的模型。形容人无知觉、无反应或愕然惊呆的样子因此,只管一房子人,只大家对楞着,如木雕泥塑,不则一声儿。——《儿女英雄传》
- 泥猪瓦狗[ní zhū wǎ gǒu]
泥塑的猪,土捏的狗。比喻不中用。
- 云飞泥沉[yún fēi ní chén]
①比喻消失。②比喻悬殊极大。
- 泥猪癞狗[ní zhū lài gǒu]
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同“泥猪疥狗”。
- 云泥分隔[yún ní fēn gé]
云在天,泥在地,两者相差甚远。比喻地位高下悬殊,或双方相隔甚远,不能相见。
- 泥封函谷[ní fēng hán gǔ]
泥:泥丸;封:守住。用一个小泥丸就可以守住函谷关。比喻能利用险要地势,坚守住军事要地。
- 和稀泥[huò xī ní]
比喻无原则地用调和、折中的办法处理事情:他办事坚持原则,不和稀泥。 比喻调和纷争,多指无原则地调和折中 兄弟俩除了不见面,一到星期天就得吵架,梅玫已有和稀泥的经验
- 云泥之别[yún ní zhī bié]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相差像天空的云和地下的泥,比喻差别悬殊
- 淈泥扬波[gǔ ní yáng bō]
搅浑泥水,激起波浪。比喻没有主意,随俗沉浮。
- 墙上泥皮[qiáng shàng ní pí]
比喻无用之物或微贱的人。
- 泥船渡河[ní chuán dù hé]
坐泥土做的船过河。比喻非常危险。
- 泥涂曳尾[ní tú yè wěi]
涂:污泥;曳:施。像乌龟拖着尾巴在泥地里爬行一样。比喻行为卑鄙龌龊。
- 泥牛入海[ní niú rù hǎi]
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来。 泥土做的牛像,一旦沉入海底,经水消融,不复存在。比喻一去不回,杳无音信
- 劚玉如泥[zhú yù rú ní]
形容刀刃极其锋利。
- 云泥异路[yún ní yì lù]
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悬殊。
- 泥饭碗[ní fàn wǎn]
指集体所有制或个体的没有保障的工作。 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工作称为铁饭碗,也就相应地把集体所有制或个体的工作称为泥饭碗
- 雪泥鸿爪[xuě ní hóng zhǎo]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雪地上偶然留下的鸿雁爪 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也指人生际遇不定,踪迹无常
- 烂醉如泥[làn zuì rú ní]
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 形容人醉得扶不住,瘫成一团的样子王庆一日吃得烂醉如泥。——《水浒传》
- 泥车瓦狗[ní chē wǎ gǒu]
小泥车,小瓦狗。比喻无用或无价值的物品。
- 乘云行泥[chéng yún xíng ní]
比喻地位高下悬殊。
- 沾泥絮[zhān ní xù]
沾上泥土的柳絮不再飞扬。比喻人心情孤寂,不因外界影响而动心。
- 削铁如泥[xuē tiě rú ní]
切削铁器如同斩剁泥土一样。形容兵刃极其锋利。 形容刀、剑等锐利无比
- 判若云泥[pàn ruò yún ní]
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的距离那样远。比喻高低相差悬殊。也说“判若天渊”
- 泥而不滓[ní ér bù zǐ]
染而不黑。比喻洁身自好,不受坏的影响。泥,通“涅”。染黑。滓,通“缁”。黑色。
- 抹稀泥[mǒ xī ní]
比喻无原则地调解或折中。 〈方〉 ∶和稀泥,比喻无原则地调解或折中
- 趁水和泥[chèn shuǐ huò ní]
利用现成的水来搅泥。比喻乘机行事。
- 污泥浊水[wū ní zhuó shuǐ]
比喻一切落后、腐朽和反动的东西。
- 拖泥带水[tuō ní dài shuǐ]
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形容在泥泞道路上行走的状貌。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
- 泥足巨人[ní zú jù rén]
比喻表面强大而实际非常虚弱的势力或事物。 比喻外强中干的庞然大物
- 泥金万点[ní jīn wàn diǎn]
指菊花名。
- 画沙印泥[huà shā yìn ní]
书法家比喻用笔的方法。
- 泥沙俱下[ní shā jù xià]
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比喻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起
- 丸泥封关[wán ní fēng guān]
丸泥:一点泥,比喻少;封:封锁。形容地势险要,只要少量兵力就可以把守。
- 泥多佛大[ní duō fó dà]
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
- 泥雪鸿迹[ní xuě hóng jì]
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 曳尾泥涂[yè wěi ní tú]
①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同“曳尾涂中”。②比喻卑鄙龌龊的行为。
- 禅絮沾泥[chán xù zhān ní]
比喻禅寂之心受到尘世烦恼的沾染。
- 出云入泥[chū yún rù ní]
指自己一旦青云直上,便不惜将旧时朋友踩入泥中。比喻人情浇薄,世态炎凉。
泥[ní]字在开头的词语
- 泥腿[ní tuǐ]
指农民。旧时多用于对农民的蔑称。
- 泥土[ní tǔ]
1.尘土;土壤。 2.借指草野;民间。
- 泥丸宫[ní wán gōng]
道教谓“泥丸九真皆有房”,脑神名精根,字泥丸,其神所居之处为泥丸宫。后亦泛称人头。
- 泥耳笼首[ní ěr lóng shǒu]
古代一种酷刑。以泥封耳,以笼罩首。
- 泥腿杆[ní tuǐ gǎn]
泥腿。
- 泥头[ní tóu]
指封酒坛口的泥巴。
- 泥骨[ní gǔ]
指泥菩萨。
- 泥鸿[ní hóng]
“雪泥鸿爪”的略语。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 泥执[ní zhí]
拘泥固执。
- 泥章[ní zhāng]
封泥上所盖的印章。
- 泥缄[ní jiān]
古人书函多以泥封,后因以借指书信。
- 泥沈[ní shěn]
1.埋没,湮灭。 2.指杳无消息。
- 泥橇[ní qiāo]
在泥路上行走所乘之具。
- 泥窗[ní chuāng]
糊窗。
- 泥垢[ní gòu]
污泥。 污泥和污垢
- 泥饮[ní yǐn]
1.强留饮酒。唐杜甫有《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 2.犹痛饮。
- 泥途[ní tú]
见“泥涂”。
- 泥瓦匠[ní wǎ jiàng]
即瓦匠。从事砌砖﹑盖瓦等工作的建筑工人。 用砖或砌块和砂浆砌筑房屋、烟囱或其他构筑物的工人
- 泥母[ní mǔ]
古地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南。泥,或作“宁”﹑“宁”。
- 泥文[ní wén]
拘泥于文字。
- 泥牛[ní niú]
1.即土牛。古人风俗于立春时以泥土制牛,用此象征春耕开始,劝农耕种。 2.泛指用泥塑制的牛。
- 泥巴腿[ní bā tuǐ]
泥腿。
- 泥婆[ní pó]
见“泥婆罗”。
- 泥蛋[ní dàn]
泥搓的球形东西。
- 泥笋[ní sǔn]
1.指含泥之荻芽。因荻之嫩芽似竹之笋,故称。 2.状如蚯蚓的小动物。
- 泥伏[ní fú]
比喻安于下位。
- 泥滓[ní zǐ]
1.泥渣。 2.犹污浊。比喻耻辱。 3.指视为污浊;贱视。 4.比喻卑下的地位。 5.比喻尘世。
- 泥媳妇[ní xí fù]
泥塑的妇女像。
- 泥泞[ní nìng]
①泥烂而滑:雨后山路泥泞难行|遇泥泞,道不通。②烂泥:路上的泥泞没到脚脖子。
- 泥窝[ní wō]
烂泥坑。亦用作比喻。
- 泥担汉[ní dān hàn]
指泥塑神像。
- 泥日[ní rì]
泥洹日,涅盘日。
- 泥头酒[ní tóu jiǔ]
用泥封口的坛子里存放的陈酒。
- 泥沙[ní shā]
1.泥土与沙子。 2.比喻卑微的地位。 泥土沙石。用之于泥沙。——唐. 杜牧《阿房宫赋》
- 泥垣宫[ní yuán gōng]
即泥丸宫。
- 泥洹[ní huán]
即涅盘。
- 泥水[ní shuǐ]
1.带泥土的水。 2.指建造房屋。
- 泥银[ní yín]
用银箔和胶水制成的银色颜料。用途与“泥金”相同。
- 泥垡头[ní fá tóu]
方言。泥土块。
- 泥鳅狗子[ní qiū gǒu zǐ]
即泥鳅。
- 泥儿[ní ér]
小泥人。指陶俑。
- 泥人[ní rén]
1.用泥捏成的人像。古代多用于求雨或祈晴。 2.指陶俑。 3.佛教语。指身陷地狱的人。 用粘土捏成的人的形象彩塑泥人
- 泥溺[ní nì]
埋没;湮没。
- 泥金帖子[ní jīn tiě zǐ]
用泥金涂饰的笺帖。唐以来用于报新进士登科之喜。
- 泥塑[ní sù]
也称“彩塑”。中国民间雕塑工艺品之一。在黏土中掺进少量棉花纤维以增加强度,捣匀后捏塑成各种物体形状的泥坯,阴干后上粉底、施彩绘而成。古代的敦煌彩塑,近现代的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泥人,是著名的泥塑。
- 泥滑[ní huá]
1.泥泞。 2.鸟叫声。 泥泞而滑道路泥滑难走
- 泥潭[ní tán]
大泥坑;泥塘:大车陷进了泥潭,动弹不得。
- 泥胎[ní tāi]
泥塑的偶像。
- 泥铛[ní chēng]
沙锅。
- 泥定[ní dìng]
株守;拘执。
- 泥炭[ní tàn]
也称“泥煤”、“草炭”。煤的前身。大多在沼泽环境中,植物死亡后经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酸、腐殖酸盐及沥青等合成物质,与尚未分解或部分分解的植物遗体及泥沙等混合而成。质地疏松无光泽,一般为黄褐色或黑褐色。可用作燃料、肥料及化工原料等。 炭化程度最低的煤
- 泥滞[ní zhì]
淤积的污泥。
- 泥水刀[ní shuǐ dāo]
泥瓦匠使用的砌墙工具。
- 泥塑人[ní sù rén]
用泥土塑成的人像。形容人安稳不动的姿态。
- 泥醉[ní zuì]
烂醉如泥;大醉。 形容烂醉如泥;大醉
- 泥鳅脊[ní qiū jǐ]
屋面两坡筒瓦瓦垅过脊时呈卷棚式,状如泥鳅,故称。多见于皇家苑囿建筑中。
- 泥脚杆[ní jiǎo gǎn]
指农民。旧时多为对农民的蔑称。
- 泥淤[ní yū]
1.亦作“泥”。 2.淤泥;烂泥浆。
- 泥水木作[ní shuǐ mù zuò]
泥水匠和木匠的活儿。
- 泥沼[ní zhǎo]
淤泥的低洼地:在森林的泥沼中爬摸了半夜。也比喻处境困难不能自拔:脱不出封建士大夫习气的泥沼。
- 泥马[ní mǎ]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构(宋高宗)再度使金,至磁州,留守宗泽劝留,不从。泽乃借神以止之,曰:此间有崔府君庙,甚灵,可以卜珓。是夜人报庙中泥马衔车辇等物填塞去路。康王因止不前。事见《宋史.宗泽传》。后敷演为泥马渡康王故事。
- 泥鳅[ní qiū]
亦作“泥鰌”。鱼名。体圆柱形,尾端侧扁,有黏液。黄褐色,有不规则黑色斑点。口小,嘴有须五对。常生活在河湖、池沼、水田等处,潜伏泥中。肉可供食用。 与鲤科鱼类近缘,但外形和习性与鲇类鱼相似,身体圆柱形,尾端侧扁,鳞小,有粘液,背部黑色,有斑点,腹面白色或灰色。头小而尖,嘴有须五对。常生活在河湖、池沼、水田等处,潜伏泥中
- 泥补[ní bǔ]
犹弥补。
- 泥石流[ní shí liú]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固体体积一般在15%以上,最高达80%。发生在坡度较大的斜坡和沟谷。丰富的堆积物为特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历时短暂,发生突然,来势凶猛,能埋没农田、堵塞江河、冲毁路基、摧毁住房,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山坡上大量泥沙、石块等碎屑物质经山洪冲击挟带而形成的短暂急流。对建筑物、公路、铁路、农田等有很大破坏作用
- 泥马渡江[ní mǎ dù jiāng]
相传靖康之变,康王(高宗赵构)质于金,与金太子同射。康王三矢俱中,金人以为此必拣选宗室之长于武艺者冒名为之,留之无益,遣还。康王得脱,奔窜疲困,假寐于崔府君庙中,梦神人曰:“金人追及,速去之。已备马于门首。”康王惊觉,马已在侧,跃马南驰。既渡河而马不复动,下视之,则泥马也。见宋辛弃疾《南渡录》。高宗泥马渡江,宋元以来争传乐道,文人笔记颇多记载,而行迹﹑地方时有抵牾不同。
- 泥塘[ní táng]
烂泥淤积的水塘。亦用于比喻。 淤积了烂泥的坑
- 泥浕[ní jìn]
犹泥水。亦指视为污泥浊水;贱视。
- 泥絮[ní xù]
沾泥的柳絮。比喻沉寂之心。
- 泥水木匠[ní shuǐ mù jiàng]
指泥水匠和木匠。
- 泥活字[ní huó zì]
用胶泥刻字烧硬制成的印刷活字。为世界上最早的活字。由宋代毕升发明。当时用松脂蜡将泥活字粘固成版进行印刷,后也有人在平铺薄泥的盘内排版,再入窑烧成整块,用以印刷。
- 泥胎儿[ní tāir]
1.泥塑的偶像。参见“泥胎”。 2.指未经烧制的陶器坯子。
- 泥封[ní fēng]
古人封缄书函多用封泥封住绳端打结处,盖上印章称“泥封”。又书简用青泥,诏书用紫泥,登封玉检用金泥。亦借指书函。
- 泥掌[ní zhǎng]
即抹子。泥水匠抹墙用的工具。
- 泥象[ní xiàng]
拘泥形迹。
- 泥濜[ní jìn]
犹泥水。 亦指视为污泥浊水;贱视。唐 元稹《祭亡友文》:“君虽促龄,实大其志。呼吸风云,摆落尘腻。泥濜珠玉,粪土名位。”
- 泥珠[ní zhū]
指太阳。
- 泥尾[ní wěi]
曳尾于泥涂。比喻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语出《庄子.秋水》:“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泥丸[ní wán]
1.小泥球。 2.道教语。脑神的别名。道教以人体为小天地,各部分皆赋以神名,称脑神为精根,字泥丸。
- 泥钱[ní qián]
用钱作模,压泥而成的钱形玩物。
- 泥饰[ní shì]
涂饰;粉刷。
- 泥水匠[ní shuǐ jiàng]
瓦匠;建筑工人。 即泥瓦匠
- 泥鳗[ní mán]
浙江滨海地区用在泥滩上滑行的器具。
泥[ní]字在结尾的词语
- 滞滞泥泥[zhì zhì ní ní]
犹拘牵。
- 快硬水泥[kuài yìng shuǐ ní]
“快硬硅酸盐水泥”的简称。初期强度增加速率较快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含量高于普通水泥。比表面积大、硬化快、初期强度高。主要用于抢修工程、军事工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制件、配制干硬性混凝土等。
- 脱泥[tuō ní]
从煤浆、矿浆等去掉细泥或把它们分开为粗细两种颗粒——一般指选矿的湿法脱泥。
- 白水泥[bái shuǐ ní]
水泥的一种。
- 醉泥[zuì ní]
指酒。
- 云泥[yún ní]
云在天,泥在地。比喻高低悬殊,差别很大:云泥之别|云泥殊路|云泥之隔|云泥相望悬。
- 鸿泥[hóng ní]
鸿鸟在雪泥上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的痕迹。
- 澄浆泥[dèng jiāng ní]
过滤后除去杂质沉淀而成的一种极细腻的泥,用于制作细陶瓷等。
- 行泥[xíng ní]
在泥路上行走。比喻处世凡庸。语本《左传.襄公三十年》:“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
- 水泥[shuǐ ní]
一种粉末状无机胶凝材料。与水混和后,能在空气或水中逐渐硬化成坚硬的石状体,并能将砂、石等散粒状材料胶结成整体。按用途和性能,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性水泥三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利等工程。
- 庚泥[gēng ní]
犹言硬土。
- 斲泥[zhuó ní]
形容技艺高超。
- 堇泥[jǐn ní]
粘土。
- 钢骨水泥[gāng gǔ shuǐ ní]
即钢筋混凝土。 见“钢筋混凝土”
- 污泥[wū ní]
肮脏,卑污。 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
- 娇泥[jiāo ní]
柔媚缠绵。
- 香泥[xiāng ní]
芳香的泥土。
- 赤泥[chì ní]
呈红色的泥土。旧时酒坛封口多用之。
- 罱泥[lǎn ní]
捞取河底淤泥用作肥料。
- 银泥[yín ní]
1.一种用银粉调成的颜料﹐用以涂饰衣物和面部。 2.借指银泥涂饰的衣裙。
- 墐泥[jìn ní]
用粘土和的泥。
- 五色泥[wǔ sè ní]
琉璃瓦。
- 分泥[fēn ní]
谓燕子衔泥垒窝。
- 六一泥[liù yī ní]
1.道家炼丹用以封炉的一种泥。晋葛洪《抱朴子.金丹》:“用雄黄水﹑矾石水﹑戎盐﹑卤盐﹑矾石﹑牡蛎﹑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数十斤,以为六一泥﹝封之﹞。”王明校释:“孙校:‘泥’下刻本有‘封之’二字。明案《签》六七‘泥’下有‘固济’二字。固济者,密封也。”后以指炼丹。 2.中药名。蚯蚓泥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土.蚯蚓泥》。
- 尘泥[chén ní]
1.犹尘土。 2.喻卑下。
- 泞泥[nìng ní]
烂泥。
- 游泥[yóu ní]
1.淤泥。 2.无休止地侵扰。
- 乌爹泥[wū diē ní]
药物名。以茶为原料制成。可敷治小儿诸疮。始制自东南亚国家,我国仿造后改名为“孩儿茶”。
- 跺泥[duò ní]
指脚用力蹬地。
- 乌叠泥[wū dié ní]
乌爹泥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土.乌爹泥》。
- 哈昔泥[hā xī ní]
中药材阿魏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阿魏》。
- 河泥[hé ní]
江河﹑湖泊或池塘中的淤泥。
- 冲泥[chōng ní]
谓踏泥而行,不避雨雪。
- 滞泥[zhì ní]
拘泥;固执。 固执,不知变通;拘泥滞泥于章句之末
- 鱼泥[yú ní]
谓将鱼肉剁碎捣烂成半固体状的像泥的糜状物。
- 烂泥[làn ní]
稀烂的泥:烂泥坑ㄧ一摊烂泥。
- 洿泥[wū ní]
污泥。
- 塘泥[táng ní]
池塘中的污泥,可作肥料。 池塘中的污泥
- 紫泥[zǐ ní]
古人以泥封信,泥上盖印。皇帝用紫泥。后以指诏书:紫泥封诏|紫泥方降。
- 涂泥[tú ní]
1.湿润的泥土。 2.谓滋润泥土。 3.泥泞的路途。
- 滋泥[zī ní]
污浊的烂泥。
- 阻泥[zǔ ní]
阻止。
- 胶泥[jiāo ní]
含有水分的黏土,黏性很大。 含有水份的粘土用胶泥刻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 山泥[shān ní]
取自山地的腐殖土,土质呈酸性。供种植杜鹃﹑山茶等嗜酸性花卉用。
- 洗泥[xǐ ní]
犹洗尘。
- 抟泥[tuán ní]
捏弄泥团﹐以为器皿。喻粗陋。
- 芹泥[qín ní]
燕子筑巢所用的草泥。
- 老泥[lǎo ní]
(皮肤上的)积垢。
- 橡皮泥[xiàng pí ní]
用生橡胶﹑白石蜡﹑陶土等材料搀和颜料制成,柔软有塑性,不易干,可供捏制物品。
- 雀金泥[què jīn ní]
用孔雀毛织成的毛料。
- 汙泥[wū ní]
1.烂泥。《三国志·魏志·刘桢传》“楨 以不敬被刑”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典略》:“此四宝者,伏朽石之下,潜污泥之中,而扬光千载之上,发彩畴昔之外,亦皆未能初自接於至尊也。”《花月痕》第五回:“尔乃亭亭净植,莲出污泥,烈烈奇香,兰生幽谷。”孙犁《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老改 擦洗老牛身上沾着的污泥。”
- 佛泥[bó ní]
古国名。在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宋太平兴国二年始朝贡于宋。也写作“渤泥”。
- 丸泥[wán ní]
1.一粒泥丸。 2.汉刘向《列仙传.方回》:“方回者,尧时隐人也……为人所劫,闭之室中,从求道,回化而得去,更以方印掩封其户。时人言,得回一丸泥涂门户,终不可开。”后用为归隐的典实。 3.汉王元说隗嚣以兵守函谷关东拒刘秀:“今天水完富,士马最强……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见《后汉书.隗嚣传》。后用为守险拒敌的典实。 4.揉泥,团泥。
- 青泥[qīng ní]
1.古时用以封缄文书﹑器皿的青色粘土。 2.相传神仙服食的一种泥浆﹑泥土。 3.即青泥城。 4.指青泥岭。 5.古驿站名。在青泥岭上。
- 沈泥[shěn ní]
1.亦作“沉泥”。亦作“沉泥”。 2.沉入泥中。 3.指沉积泥土。
- 熟泥[shú ní]
经过踩炼的细泥。
- 崴泥[wǎi ní]
陷入烂泥。比喻事情不好办,陷入困境。 陷入烂泥。比喻事情不好办,陷入困境
- 野泥[yě ní]
犹污泥。
- 深泥[shēn ní]
很深的泥泞。
- 软泥[ruǎn ní]
柔软的泥。
- 血泥[xuè ní]
血肉凝成的糊状物。
- 汩泥[gǔ ní]
1.语出《楚辞.渔父》:“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淈,通“汩”。汩泥,谓搅浑泥沙。 2.引申为随世浮沉。
- 陶泥[táo ní]
即陶土。
- 油泥[yóu ní]
1.含油的污垢。 2.印泥。 含油的污垢
- 蒜泥[suàn ní]
捣得非常烂的蒜,用来拌菜或蘸菜吃。 把蒜捣烂如泥状叫蒜泥,用来拌菜或蘸菜吃
- 鄣泥[zhāng ní]
即马鞯。因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背两旁以挡尘土,故称。
- 蟠泥[pán ní]
谓龙蟠曲于泥。指兴起之前的周室。语出汉扬雄《法言.问神》:“龙蟠于泥﹐蚖其肆矣。”李轨注:“圣道未彰,群愚玩矣;龙蟠未升,蚖其肆矣。”
泥[ní]字在中间的词语
- 紫泥书[zǐ ní shū]
指皇帝诏书。
- 挡泥板[dǎng ní bǎn]
安置在各种车辆上的拦挡泥土的装置。
- 黄泥坂[huáng ní bǎn]
地名。在湖北省黄冈县东。
- 往泥里踩[wǎng ní lǐ cǎi]
指打击人、贬低人。 指打击人、贬低人
- 紫泥诏[zǐ ní zhào]
即紫泥书。
- 紫泥封[zǐ ní fēng]
即紫泥书。
- 青泥信[qīng ní xìn]
信件。古代信件以青泥封口﹐故称。
- 委弃泥涂[wěi qì ní tú]
委弃:抛弃;泥涂:泥泞的道路。被抛弃在泥泞的道路上。形容人不受重视,被弃置不用。
- 扫泥米[sǎo ní mǐ]
扫取遗留在地的米粒。
- 般泥洹[bān ní huán]
同“般湼盘”。
- 枣泥酥[zǎo ní sū]
用枣泥作馅的一种酥皮点心。
- 浚泥船[jùn ní chuán]
挖泥船。 挖泥船
- 拖泥帶水[tuō ní dài shuǐ]
形容在泥泞道路上行走的状貌。 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
- 澄泥砚[dèng ní yàn]
古砚名。以水澄结细泥烧制而成。
- 南泥湾[nán ní wān]
在陕西省延安市南。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三五九旅曾在此垦荒生产,开展大生产运动,被誉为边区“发展经济的前锋”。
- 黄泥膀[huáng ní bǎng]
方言。指寡妇招赘的后夫。
- 龙泥印[lóng ní yìn]
在封缄的泥上打上的龙纹印章。
- 青泥城[qīng ní chéng]
古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南。东晋刘裕遣将入武关﹐进屯于此﹐大败后秦之兵。
泥[nì]字在结尾的词语
- 执泥[zhí nì]
拘泥;固执。 执拗拘泥,不知变通执泥一见执泥一说
- 拘泥[jū nì]
①固执死板,不知变通:拘泥原文,食古不化。②拘束:平生狂饮无拘泥。
泥[nì]字的成语
- 泥古守旧[nì gǔ shǒu jiù]
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话。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变通。
- 泥古执今[nì gǔ zhí jīn]
泥:拘泥;执:执拘,约束限制。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
- 泥古违今[nì gǔ wéi jīn]
泥:拘泥,约束限制。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
- 泥古拘方[nì gǔ jū fāng]
拘守成规、旧说而不知变通。
- 致远恐泥[zhì yuǎn kǒng nì]
致:到达;泥:拘泥。担心妨碍实现远大目标。
泥[nì]字在开头的词语
- 泥古[nì gǔ]
被古人的规矩或看法所束缚,无法变通及创新:泥古不化。 拘泥古代的成规或说法,不知变通 高谈泥古不须尔。——刘迎《河防行》泥古不化
- 泥守[nì shǒu]
拘守。 迂腐地坚持;顽固地坚持泥守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