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德相关字典
德[dé]字在结尾的词语
- 移德[yí dé]
施予恩德。
- 令德[lìng dé]
1.美德。 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
- 远德[yuǎn dé]
1.谓德行播及远方。 2.高尚的德操。
- 材德[cái dé]
才与德。
- 吉呵德[jí hē dé]
1.亦作“吉诃德”。 2.西班牙名作家塞万提斯所著长篇小说《唐.吉诃德》中的主人翁。穷贵族吉诃德耽于骑士小说,模仿书中英雄,行侠四方,结果屡遭挫败。后以讽喻脱离实际,想入非非者。
- 谦德[qiān dé]
谦虚﹑俭约之德。
- 回德[huí dé]
邪恶污秽的品行。
- 民德[mín dé]
1.民众的道德。 2.指有德之人。 3.犹民力。
- 帝德[dì dé]
天子的德性。
- 污德[wū dé]
卑污的品行。
- 圣德[shèng dé]
亦作“圣惪”。 犹言至高无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也用以称帝德。《史记·五帝本纪》:“昌意 娶 蜀山氏 女,曰 昌僕,生 高阳,高阳 有圣惪焉。”《后汉书·李固传》:“四海欣然,归服圣德。”唐 杜甫《哀王孙》诗:“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明 宋濂《送刘永泰还江西序》:“圣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那 周公 姓 姬 名 旦,是 周文王 少子,有圣德,辅其兄 武王 伐 商,定了 周 家八百年天下。”《清史稿·礼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圣德,纂述成
- 访德[fǎng dé]
仿效学习前人的德政。访﹐通“仿”。
- 人德[rén dé]
人的道德。
- 汙德[wū dé]
卑污的品行。《吕氏春秋·审分》:“赞以洁白而随以污德。”高诱 注:“以污秽之德随洁白之踪。”
- 君德[jūn dé]
人主的德行或恩德。
- 潜德[qián dé]
谓不为人知的美德。
- 旌德[jīng dé]
表彰有德之人。
- 温德[wēn dé]
文治之德。
- 贤德[xián dé]
1.善良的德行。 2.指有美德的人。 3.贤惠,有美德。
- 静德[jìng dé]
贞静的德行。
- 水德[shuǐ dé]
古代阴阳家称帝王受命的五德之一。谓以水而德王。
- 玄德[xuán dé]
1.指潜蓄而不着于外的德性。 2.指自然无为的德性。 3.天德。
- 三达德[sān dá dé]
指智﹑仁﹑勇。
- 伐德[fá dé]
1.损害德行。 2.自夸其德。
- 知德[zhī dé]
1.懂得道德。 2.知道别人施与的恩德。
- 家庭道德[jiā tíng dào dé]
调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社会主义社会家庭道德的特点是:以社会主义道德为指导,夫妻之间以诚相见,互敬互爱,尊敬长辈,赡养父母,抚养教育子女,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等等。
- 颂德[sòng dé]
歌颂功德。
- 鬻德[yù dé]
犹言施德泽。
- 土德[tǔ dé]
1.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王朝命运,谓土胜者为得土德。 2.大地的功德。 3.用称帝后的功德。
- 六德[liù dé]
1.谓人的六种美德。 2.古代使臣的六项守则。 3.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道德标准。 4.兵家之六德:礼﹑仁﹑信﹑义﹑勇﹑智。
- 小德[xiǎo dé]
德行节操之小者。
- 立德[lì dé]
树立德业。
- 陵德[líng dé]
谓轻侮有德行的人。
- 钗德[chāi dé]
指妇德。封建社会妇女所遵循的道德准则。
- 做功德[zuò gōng dé]
1.指请僧众诵经念佛以超度亡灵。 2.引申指说好话捧场。
- 安德[ān dé]
巩固德行;安养德行。
- 夷德[yí dé]
1.谓夷人之性。 2.常德。
- 市德[shì dé]
市恩。
- 五浄德[wǔ jìng dé]
佛教语。谓发心离俗﹑毁其形好﹑永割亲爱﹑委弃躯命﹑志求大乘。
- 配德[pèi dé]
1.布施恩德。 2.谓德行堪与匹配,尊称别人之妻。
- 政德[zhèng dé]
1.政事和德行。 2.端正的德行。
- 体德[tǐ dé]
指先天的德性。
- 厚德[hòu dé]
1.犹大德。 2.深厚的恩德。 3.谓施以厚泽。 4.谓深深地感激。
- 明德[míng dé]
1.光明之德;美德。 2.指才德兼备的人。 3.彰明德行。 美德明德茂亲。——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 毓德[yù dé]
修养德性。
- 曜德[yào dé]
1.光大德泽。 2.北齐武成帝后宫女官名称。
- 让德[ràng dé]
1.逊让于有德之人。语本《书.舜典》﹕“舜让于德﹐弗嗣。”蔡沈集传﹕“让于有德之人也。” 2.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 3.谦让的品德。
- 浴德[yù dé]
修养德性。
- 口德[kǒu dé]
说话的道德。谓不出口伤人。
- 矩德[jǔ dé]
正直的德行。
- 显德[xiǎn dé]
1.谓显明的美德。 2.指有显德者。
- 夙德[sù dé]
早成之德。
- 麟德[lín dé]
即麟德殿。
- 飨德[xiǎng dé]
向慕有德者。飨,通“向”。
- 秀德[xiù dé]
美德。
- 淫德[yín dé]
1.放荡。 2.引申为灾祸。
- 耆德[qí dé]
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之称。
- 龙德[lóng dé]
圣人之德;天子之德。
- 凶德[xiōng dé]
1.亦作“?德”。 2.违背仁德的恶行。
- 风德[fēng dé]
1.指德化。 2.风范德行。
- 进德[jìn dé]
1.犹言增进道德。 2.即进德冠。
- 体育道德[tǐ yù dào dé]
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在体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中国体育运动以增加人民体质,力争在世界体坛赢得荣誉为宗旨。它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热爱体育事业,勇攀世界高峰;刻苦训练,钻研技术;不伤对手,公平竞争,尊重裁判;对教练工作认真负责,做好日常训练、临场指挥和赛后总结;裁判执法公正等。
- 欺德[qī dé]
谓以外力矫拂人的本性。
- 师德[shī dé]
众德。
- 冥德[míng dé]
谓上天的恩德。
- 称德[chēng dé]
1.推行德教。 2.衡量德行。
- 亮德[liàng dé]
明德。
- 容德[róng dé]
1.谓宽容之德。 2.容貌品德。
- 入德[rù dé]
进入圣人品德修养的境域。
- 私德[sī dé]
与“社会公德”相对。见“社会公德”。
- 霸德[bà dé]
1.犹霸道。与“王道”相对而言。 2.指三国魏。 3.指霸业﹐王业。
- 逆德[nì dé]
1.古代指勇﹑争﹑战﹑怒等有背慈善仁爱之事。 2.背弃仁德。
- 集德[jí dé]
成其德教。谓为君施德教于民。
- 兴德[xīng dé]
1.振兴道德。 2.发扬圣德。
- 铺德[pù dé]
俄文的音译。现通译作“普特”。前苏联旧的重量单位。每普特等于16.38千克。
- 懿德[yì dé]
1.美德。 2.特指妇女的美德。 美德林虑懿德,非礼不处。——《后汉书.钟浩传》懿德高风,令人景仰
- 酒德[jiǔ dé]
1.谓酒后的行为表现。指酒后昏乱。 2.谓酒后的行为表现。指多饮不乱。 3.晋刘伶曾作《酒德颂》。极言饮酒为乐。后遂以“酒德”泛指饮酒的旨趣与品德。
- 含一之德[hán yī zhī dé]
谓纯一的至德。
- 公德[gōng dé]
公共道德:讲公德ㄧ社会公德。
- 和德[hé dé]
1.谓惠及百姓之恩德。 2.指事物的妙谛。
- 儁德[jùn dé]
美德。亦指有美德的人。
- 地德[dì dé]
1.大地的本性;大地的德化恩泽。 2.谓大地赐恩。 3.土地所产之物,指五谷。
- 介德[jiè dé]
大德。
- 炎德[yán dé]
犹火德。
- 宥德[yòu dé]
宽仁之德。
- 休德[xiū dé]
美德。
- 凤德[fèng dé]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后即以“凤德”指德行名望。
- 上德[shàng dé]
1.至德;盛德。 2.指帝德。 3.借指帝王。 4.崇尚德行。上,通“尚”。
- 末德[mò dé]
《庄子.天道》:“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后因以“末德”谓战争。
- 树德[shù dé]
施行德政;立德。 树立美德
- 衰德[shuāi dé]
道德衰败。亦指道德衰败的人。
- 长德[cháng dé]
1.谓修养德行。 2.犹盛德。 3.年长而有德。
- 暴德[bào dé]
谓以暴虐为德。
- 胙德[zuò dé]
旧时歌颂帝王之词。谓有天下者之德。
- 火德[huǒ dé]
1.五德之一。以五行中的火来附会王朝历运的称火德。 2.火的功能。 3.指热力。 4.称南岳之神。
- 养德[yǎng dé]
修养无为而治的德性。亦泛指修养德性。
- 戏德[xì dé]
演戏者的职业道德。
- 重德[zhòng dé]
1.大德;厚德。亦指大德之人。 2.以品德为重。
- 刚德[gāng dé]
刚健之德,阳刚之道。
- 妇德[fù dé]
1.谓妇女贞顺的德行。为妇女四德之一。 2.指妇女的德行。
- 恩德[ēn dé]
恩惠。 恩惠
- 硕德[shuò dé]
1.指大德之人。 2.大德。
- 俷德[fèi dé]
背德。
- 下德[xià dé]
谓德之下者。
- 含德[hán dé]
1.谓隐匿意旨,秘不宣旨。 2.怀藏道德。
- 慎德[shèn dé]
注重道德修养。
- 福德[fú dé]
1.福分和德行。 2.指福分,福气。
- 欣德[xīn dé]
犹好德﹐好善。
- 抱德[bào dé]
持守德行。
- 恶德[è dé]
不良的品德。亦指有不良品德的人。 恶劣的品德
- 勋德[xūn dé]
1.功勋与德行。 2.指有功勋德行的人。
- 丧德[sàng dé]
1.丧失德行。 2.缺德。 丧失德性干这种损人利己的事,实在有点丧德玩物丧志,玩人丧德
- 五德[wǔ dé]
1.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 2.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温﹑良﹑恭﹑俭﹑让。 3.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智﹑信﹑仁﹑勇﹑严。 4.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玉有仁﹑智﹑义﹑礼﹑信五德。 5.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6.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蝉有文﹑清﹑廉﹑俭﹑信五德。 7.东﹑西﹑南﹑北﹑中五方种的五色谷物。
- 效德[xiào dé]
报效恩德。
- 乐德[lè dé]
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
- 一德[yī dé]
1.谓始终如一,永恒其德。 2.同心同德。 3.犹一能。 4.谓法令划一。
- 嗣德[sì dé]
继承美德。
- 砥德[dǐ dé]
砥砺德行。
- 八德[bā dé]
道家谓道的八种界限。 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 女德[nǚ dé]
1.犹妇德。旧指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2.女色。 3.尼姑。
- 行德[xíng dé]
实行德政。
- 饮德[yǐn dé]
蒙受德泽。
- 遂德[suì dé]
成就道德。
- 狸德[lí dé]
谓狐狸之性。《庄子.徐无鬼》:“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成玄英疏:“执守情志﹐唯贪饱食﹐此之形质﹐德比狐狸﹐下品之狗。”陆德明释文:“‘是狸德也’谓贪如狐狸也。”一说﹐狸德指猫捕鼠饱而止的本性。郭庆藩集释引清俞樾曰:“《广雅.释兽》:狸﹑猫也。猫之捕鼠﹐饱而止矣﹐故曰是狸德也。”
- 心德[xīn dé]
指人的意识与性情。
- 阿史德[ā shǐ dé]
古突厥姓氏。唐代有阿史德颉利发。见《旧唐书.突厥传上》。
- 允德[yǔn dé]
修德,涵养德性。
- 报德[bào dé]
对受到的恩德予以报答:以德报德。 对别人给的好处予以报答
- 遗德[yí dé]
1.指前人留下的德泽。 2.谓留下德泽。 3.指弃置未用的贤德之人。
- 言德[yán dé]
用语言来阐扬德教。
- 育德[yù dé]
培养德性。
- 合德[hé dé]
1.犹同德。 2.汉代美女。赵飞燕之妹。相传其肤滑体香,性醇粹,善音辞。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后为成帝所幸,谓为温柔乡。见《赵飞燕外传》。
- 堂吉诃德[táng jí hē dé]
长篇小说。西班牙塞万提斯作于1605-1615年。穷乡绅堂吉诃德读骑士小说入了迷,决定仿效骑士的生活。于是穿上盔甲,骑着一匹瘦马,带着侍从出门行侠。结果闹了许多笑话,吃了无数苦头,直到临终才清醒过来。
- 茂德[mào dé]
盛德。
- 輶德[yóu dé]
易于实行的德行。
- 植德[zhí dé]
立德。
- 美德[měi dé]
指高尚的道德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同时代和社会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古希腊奴隶主把智慧、勇敢、节制与正义这四主德作为主要美德。中世纪基督教提倡信仰、希望和仁爱三种基本美德。中国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种美德。在社会主义社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是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美德,同时肯定勤劳、勇敢、节俭、诚实等历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
- 不德[bù dé]
1.不修德行;缺乏德行。 2.不自以为有德。 3.不施恩德。 4.不感激。 5.谦词。帝王自称。 6.丕德,大德。不,通“丕”。
- 违德[wéi dé]
违反道德。
- 赤德[chì dé]
指汉朝的气运。谶纬家谓汉以火德王,故称。
- 实德[shí dé]
犹实惠。
- 非德[fēi dé]
1.不合道德﹔违背道德。 2.指不当之赏。
- 齿德[chǐ dé]
1.《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后用“齿德”指年龄与德行。 2.年高德劭。 3.指年高德劭的人。
- 孱德[chán dé]
谓德行浇薄。
- 无德[wú dé]
1.谓言行不合社会的准则和规范;没有德行。 2.指无德行之人。 3.不用感恩。 4.见“无德而称”。 5.见“无得”。
- 大德[dà dé]
1.大功德;大恩。 2.谓品德高尚。 3.指德行高尚的人。 4.大节。 5.佛家对年长德高僧人或佛﹑菩萨的敬称。梵语为“婆檀陀”(bhadanta)。
- 率德[lǜ dé]
谓遵循前人之德。
- 干德[gān dé]
1.天德;上天的恩泽。 2.帝王之德。 3.刚健之德。
- 表德[biǎo dé]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后因以“表德”指人之表字或别号。
- 缺德[quē dé]
不顾道义﹐有损德行。指人做坏事及恶作剧。多用作詈词。 不顾道义,有损德行。指人做坏事及恶作剧缺德的行为
- 资德[zī dé]
1.涵育德性。 2.明代官职名。为训导太子读书的官员。
- 载德[zǎi dé]
1.犹积德。 2.施行德化。 3.具备高尚的道德。
- 嫔德[pín dé]
犹妇德。
- 孔德[kǒng dé]
大德﹑盛德。《老子》:“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河上公注:“孔,大也。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汉焦赣《易林.坤之比》:“孔德如玉,出于幽谷。升高鼓翼,辉光照国。”唐李邕《大唐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绳绳焉,熙熙焉,孔德之容,罔可测已。”一说,孔即“空”,“孔德”意谓以空为德。
- 论德[lùn dé]
1.评判品德的高下。 2.论赞天子的功德。
- 积德[jī dé]
迷信的人指为了求福而做好事。泛指做好事:积德行善。
- 逸德[yì dé]
1.犹失德。 2.谓马具有善于奔跑的品质。
- 椒德[jiāo dé]
后妃的美德。
- 流德[liú dé]
流布恩德。
- 裕德[yù dé]
富于道德。
- 工德[gōng dé]
指妇工。因其为封建礼教规定妇女遵守的“四德”之一,故称“工德”。
- 险德[xiǎn dé]
背弃道德。
- 执德[zhí dé]
固守仁德;遵守道德规范。《论语·子张》:“执德不弘,信道不篤。”《汉书·成帝纪》:“朕执德不固,谋不尽下。”清 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姊独于其间遭离荼苦,执德秉节数十年,其亦可谓君子之女。”
- 盛德[shèng dé]
1.指四时之盛气。 2.指盛美之事。 3.品德高尚;高尚的品德。 4.敬称有高尚品德的人。
- 储德[chǔ dé]
1.蕴蓄的美德。 2.太子的德行。
- 寡德[guǎ dé]
1.缺少德行的人。亦用为谦词。 2.谓缺少德行。
- 伟德[wěi dé]
犹美德。
- 秽德[huì dé]
1.秽恶之行;淫乱的行为。 2.谓自污浊其行。
- 蹈德[dǎo dé]
谓以歌舞褒扬德政。
- 归德[guī dé]
1.归附于德政。 2.谓归顺。
- 沈德[shěn dé]
1.亦作“沉德”。 2.谓丧失道德。
- 阴德[yīn dé]
1.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2.男女之间隐而不露的相互亲爱的天性。 3.帝王后宫的事务。 4.女德﹐女子应具的美德。 5.星名。 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阴功
- 恒德[héng dé]
1.语本《易.恒》:“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后用以指恒久不变的德行。 2.久远的恩德。
- 拉德[lā dé]
辐射吸收剂量的单位,1拉德等于1克物质吸收100尔格能量(1千克物质吸收0.01焦耳能量),等于0.01戈瑞。
- 训德[xùn dé]
犹顺德。谓遵从天生的至诚德性。训﹐通“顺”。
- 听德[tīng dé]
谓听用有德之言。
- 职业道德[zhí yè dào dé]
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如医务道德、商业道德、体育道德、律师道德、军人道德等。它通过公约、守则、条例、誓言等形式制定,要求从业人员忠于职守,提高技术业务水平,讲究工作效率,服从秩序和领导,团结协作,以推动事业的发展。研究职业道德的学科称职业伦理学。
- 巴斯德[bā sī dé]
(1822—1895)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822—1895)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 秉德[bǐng dé]
保持美德。
- 玉德[yù dé]
古谓玉有五德,后常以喻素质之美。
- 名德[míng dé]
1.名望与德行。 2.指有名望德行的人。
- 拜德[bài dé]
拜谢恩德;礼拜大德。
- 昭德[zhāo dé]
1.明德;美德。 2.宣扬美德。 3.汉代雅舞名。汉文庙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见《汉书.礼乐志》。又五代后晋天福五年,诏有司复修正至朝会二舞之制,以文舞为《昭德》之舞,武舞为《成功》之舞。见《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晋昭德成功舞歌》引《唐馀录》。
- 功德[gōng dé]
①功劳和恩德:歌颂人民英雄的功德。②指佛教徒行善、诵经念佛、为死者做佛事及道士打醮等:做功德。
- 建德[jiàn dé]
1.谓建立德行或功业。 2.指建立的功业。 3.谓立有德者为诸侯。 4.刚健之德。建,通“健”。 5.见“建德国”。
- 选德[xuǎn dé]
挑选贤德者。
- 揆德[kuí dé]
度量人的品德。
- 坎德[kǎn dé]
《易.说卦》:“坎为水。”又《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坎德,指水就下的性质。因以喻君子谦卑的美德。
- 损德[sǔn dé]
有损道德的行为。
- 七德[qī dé]
1.指武功的七种德行。 2.指文治的七种德行。 3.指诗歌的七种特性。 4.隋唐时舞名。又乐曲名。
- 日德[rì dé]
谓太阳照育万物的德性。旧时用以歌颂帝王之德。
- 惭德[cán dé]
因言行有缺失而内愧于心。
- 睿德[ruì dé]
皇帝的恩德。
- 凉德[liáng dé]
1.薄德,缺少仁义。 2.后世多用为王侯的自谦之词。
- 否德[pǐ dé]
鄙陋之德;微德。否,通“鄙”。
- 发德[fā dé]
使道德显扬。
- 疑德[yí dé]
虚假的德行。
- 古德[gǔ dé]
佛教徒对年高有道的高僧的尊称。
- 韪德[wěi dé]
犹美德。
- 全德[quán dé]
1.道德上完美无缺。 2.全部特性。
- 懋德[mào dé]
1.勉行大德。 2.盛德。
- 媛德[yuàn dé]
女子的美德。
- 世德[shì dé]
1.累世的功德;先世的德行。 2.祖上及本人均有美德的人。
- 道德[dào dé]
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它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有时专指道德品质或道德行为。
- 图德[tú dé]
度量德行。图,通“度”。
- 旧德[jiù dé]
1.谓先人的德泽;往日的恩德。 2.指德高望重的老臣。 3.昔日的德行善绩。
- 品德[pǐn dé]
即“道德品质”。 品格德行被一种个人的品德所激励
- 诵德[sòng dé]
颂扬功德。
- 鲜德[xiān dé]
犹缺德。
- 母德[mǔ dé]
人母的德性。
- 禅德[chán dé]
有道禅师。
- 谄德[chǎn dé]
谄谀的品性。
- 不道德[bù dào dé]
不符合道德标准。
- 先德[xiān dé]
1.谓治民之道,以德为先。 2.祖先的德行。 3.称别人的父亲为先德。 4.有德行的前辈。
- 咏德[yǒng dé]
歌颂赞叹高尚的品德。
- 燿德[yào dé]
谓崇尚道化。 《国语·周语上》:“先王耀德不观兵。”韦昭 注:“耀,明也;观,示也。明德,尚道化也。”
- 公共道德[gōng gòng dào dé]
社会道德。关于整个国家或社会组织而非个人的一种道德;论述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的道德关系及职责的伦理学分支。 社会道德。关于整个国家或社会组织而非个人的一种道德;论述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的道德关系及职责的伦理学分支
- 素德[sù dé]
清白的美德。
- 俊德[jùn dé]
1.才德杰出的人。 2.美德。
- 才德[cái dé]
才能德行。
- 辅德[fǔ dé]
谓辅佐德行。
- 正德[zhèng dé]
1.端正德行。 2.纯正的道德。
- 代德[dài dé]
1.谓取代旧朝以治天下之德。 2.战国﹑秦﹑汉时,盛行“五行代德”之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附会于皇朝的兴亡。“代德”作为改朝换代的一种说法,后遂具有迷信的色彩。
- 仁德[rén dé]
指致利除害爱人无私的崇高道德。 待人宽厚而好施恩德
德[dé]字在开头的词语
- 德举[dé jǔ]
犹善行,美善的措施。谓以贤德为标准荐举人才。
- 德宇[dé yǔ]
1.亦作“德?”。 2.德泽恩惠的庇荫。 3.犹气度﹑器量。
- 德佑[dé yòu]
宋恭帝年号(1275—1276)
- 德赐[dé cì]
犹恩赐。
- 德厚[dé hòu]
1.犹仁厚。 2.谓德泽深厚。参见“德厚流光”。
- 德能[dé néng]
德行和才能。
- 德士[dé shì]
宋温州人林灵素,少从浮屠学,苦其师打骂,改当道士。后以方术为宋徽宗所宠,“欲废释氏以逞前憾”,请改僧为德士。徽宗采纳其建议,遂于宣和元年正月下诏废佛。
- 德履[dé lǚ]
犹德行。
- 德色[dé sè]
自以为对人有恩德而表现出来的神色。 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而流露出来的神色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敦诚《寄怀曹雪芹》面有德色
- 德隅[dé yú]
犹言德行方正。语本《诗.大雅.抑》:“抑抑威仪,维德之隅。”毛传:“抑抑,密也;隅,廉也。”郑玄笺:“人密审于威仪抑抑然,是其德必严正也。”
- 德干高原[dé gàn gāo yuán]
亚洲南部大高原。为印度半岛的主体。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600米。地面久经侵蚀,起伏较小。
- 德邻[dé lín]
《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何晏集解:“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是以不孤。”后指有德之人相聚为伴。
- 德化[dé huà]
1.谓以德行感化。 2.犹德教。 旧指以道德感化人
- 德素[dé sù]
犹德性,德行。
- 德柄[dé bǐng]
指旧时以谦恭为德柄。语本《易.系辞下》:“谦,德之柄也。”孔颖达疏:“言为德之时以谦为用,若行德不用谦,则德不施用。是谦为德之柄,犹斧刃以柯柄为用也。”高亨注:“谦虚始能执德。”
- 德海[dé hǎi]
佛教语。谓功德宏大如海。
- 德庇[dé bì]
德泽恩惠的庇荫。
- 德器[dé qì]
1.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 2.指有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的人。
- 德寿宫[dé shòu gōng]
宋宫名。原为绍兴十五年宋高宗钦赐给秦桧的大宅,并有高宗亲笔题额“一德格天之阁”,后改名为“德寿宫”。绍兴三十一年高宗退位后常居于此。故址在今浙江杭州望仙桥东。
- 德育[dé yù]
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渗透于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中国学校德育的最重要内容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道德教育的简称
- 德薄[dé bó]
德行浅薄。
- 德庸[dé yōng]
犹功德,功用。
- 德华[dé huá]
仁德的光辉。
- 德耀[dé yào]
见“德曜”。
- 德润[dé rùn]
犹德泽。
- 德运[dé yùn]
王朝的气运。帝祚。
- 德几[dé jǐ]
1.见“德机”。 2.犹德惠。
- 德号[dé hào]
施行恩德的号令。
- 德人[dé rén]
1.有德的人。指德操高尚者。 2.明代初期对高级官员母﹑妻的封号。
- 德问[dé wèn]
道德声誉。问,闻,名声。
- 德言[dé yán]
1.德教;合乎仁德的言论。 2.指妇德,妇言。参见“德言容功”。
- 德垣宫[dé yuán gōng]
即德寿宫。详“德寿宫”。
- 德行[dé xíng]
品德操行:以德行治天下。 道德品行的素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 德范[dé fàn]
道德风范。
- 德念[dé niàn]
谓对先圣仁德的怀念。
- 德牧[dé mù]
鸟名。
- 德政[dé zhèng]
旧指有仁德的政治措施或政绩。 指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和政绩既无德政,又无威刑。——《左传.隐公十一年》
- 德先生[dé xiān sheng]
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
- 德黑兰[dé hēi lán]
伊朗首都。西亚最大城市。人口约1000万(1992年)。海拔844米。古代“丝绸之路”来往要冲。制造业产值约占全国一半,有纺织、炼油、汽配、军火等工业。地毯、丝织、刺绣等手工业发达。有西亚最大的国际机场。多清真寺。有德黑兰大学、阿里亚梅尔体育中心。
- 德云[dé yún]
佛经中人名。善财童子所参的五十三知识之一。
- 德经[dé jīng]
道德的法则,标准。
- 德懋[dé mào]
谓在德行上勉力。
- 德泽[dé zé]
恩德;恩惠: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德心[dé xīn]
仁善之心。
- 德令[dé lìng]
施恩德的政令。
- 德教[dé jiào]
1.道德教化。 2.指德育。
- 德车[dé chē]
指古代帝王所乘五路(辂)中的玉﹑金﹑象﹑木四路(辂)。路,车。
- 德望[dé wàng]
品德和声誉:有德望,堪任大事。
- 德选[dé xuǎn]
谓以德行为标准选用人才。
- 德音[dé yīn]
1.善言。《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郑玄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后亦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 2.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 3.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唐宋,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 4.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 5.好名声。
- 德水[dé shuǐ]
1.黄河的别名。 2.佛教语。谓功德水。
- 德昂族[dé áng zú]
分布于云南的少数民族。曾称“崩龙”族。1985年9月改今称。约1.5万人(1990年)。用德昂语,无文字。有文身习俗。信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
- 德精[dé jīng]
指德星。
- 德绥[dé suí]
谓以恩德安抚。
- 德兴市[dé xīng shì]
在江西省东北部、乐安江上游。1990年设市。人口29万(1995年)。富铜等矿产资源。有著名的德兴铜矿,是全国最大的铜基地之一,有“中国的铜都”之称。
- 德宪[dé xiàn]
谓美善之法。
- 德量[dé liàng]
道德涵养和气量。
- 德信[dé xìn]
恩德与威信。
- 德称[dé chēng]
贤德的声誉。
- 德輶[dé yóu]
见“德輶如毛”。
- 德配[dé pèi]
1.谓德行可与之相比配。 2.旧时尊称人妻。
- 德威[dé wēi]
1.谓以德行威。 2.恩德与威权。
德[dé]字在中间的词语
- 道德天尊[dào dé tiān zūn]
道教三清尊神之一。即被尊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据称由“冥寂玄通元”(宇宙未形成前从混沌中产生的三元气之一)所化生。居于天界大赤天“太清”仙境。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并为三洞教主。道教宫观多有供奉,塑像持扇(或如意),象征万物化生之“太初”世纪。
- 道德意识[dào dé yì shí]
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称。可区分为个体道德意识和群体道德意识。两者的统一,即表现为人们共同承认和遵守的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意识受一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制约。
- 道德行为[dào dé xíng wéi]
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对此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相对。包括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两大类。不同时代、民族、社会和阶级对这两类行为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道德的行为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反之则为不道德行为。
- 承德市[chéng dé shì]
在河北省东北部、滦河支流武烈河(热河)沿岸,京承、锦承两铁路终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清代称热河、承德,民国时曾为热河省省会。1945年设市,人口39.6万(1995年)。名胜古迹有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 五德终始[wǔ dé zhōng shǐ]
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的学说。指水﹑木﹑金﹑火﹑土五种物质德性相生相克和终而复始的循环变化,论者并用以推断自然的命运和王朝兴亡的原因。
- 福德星君[fú dé xīng jūn]
即财神。
- 贤德夫人[xián dé fū rén]
1.古代朝廷赠给贵族妇女的封号。 2.泛指贤惠的妇女。
- 道德义务[dào dé yì wù]
简称“义务”。个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应尽的道德责任。大致包括对他人和对社会两大类:前者是对自己的家庭、亲属、朋友、同事等应尽的责任,后者是对祖国、民族、集体等应尽的责任。是人们基于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理解,在内心信念的引导下自觉履行的责任。
- 何德何能[hé dé hé néng]
没有德行和能耐。
- 明德门[míng dé mén]
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南城门之一。在启夏门和安化门之间,是城中唯一有五个门洞的城门。门洞各宽5米,深18.5米。遗址在今陕西西安杨家村。
- 建德乡[jiàn dé xiāng]
即建德国。
- 八功德水[bā gōng dé shuǐ]
佛教语。谓西方极乐世界浴池中具有八种功德之水。八种功德为: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不损喉﹐八不伤腹。
- 武德舞[wǔ dé wǔ]
雅舞名。多用于宗庙祭礼。
- 宣德窰[xuān dé yáo]
明 宣德 年间于 江西 景德镇 所设的官窑。 所选瓷器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参阅 清 朱琰《陶说》。
- 有德者[yǒu dé zhě]
有好品德的人。如: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有好品德的人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 宣德郎[xuān dé láng]
官名。隋置,为散官。唐沿用。宋政和四年以为与宣德门名相同,曾改称宣教郎。明﹑清仍为散官。
- 颂德碑[sòng dé bēi]
《后汉书.窦章传》:“贵人早卒,帝追思之无已,诏史官树碑颂德。”后因称歌颂功德的碑刻为颂德碑。
- 道德认识[dào dé rèn shi]
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经验的积累,道德价值概念的形成,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道德判断力的提高等。
- 迦布德迦[jiā bù dé jiā]
梵语kapotaka的音译。鸽子,白鸽。
- 进德冠[jìn dé guān]
唐时赏赐宠臣之冠。
- 道德习惯[dào dé xí guàn]
指个人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的习惯方式。具有一定的道德意义,并对他人和社会有利害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克服不良的道德习惯,是道德教育的任务之一。
- 道德哲学[dào dé zhé xué]
即“伦理学”。
- 道德信念[dào dé xìn niàn]
人们对某种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内心的确信。是构成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 道德教育[dào dé jiào yù]
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实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 哥德堡[gē dé bǎo]
瑞典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人口42.6万(1982年)。地处运河网中。有造船、汽车、木材等工业。北欧大商港,港口终年不冻。
- 道德经[dào dé jīng ]
指《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抄写本,《德经》在《道经》之前。道教奉为主要经典之一。
- 道德评价[dào dé píng jià]
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荣辱、正当或不正当等道德价值的评论和断定。通过赞扬、褒奖或批评、谴责,激励人们扬善弃恶。
- 曼德琳[màn dé lín]
即曼陀林。参见“曼陀林”。
- 道德修养[dào dé xiū yǎng]
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会和阶级中,人们的道德修养有不同的目的、内容和途径。
- 宣德门[xuān dé mén]
北宋京城宫门名。
- 熙德之歌[xī dé zhī gē]
西班牙最早的史诗。约写于1140年。描写西班牙民族英雄熙德,失宠于国王而遭放逐。后在抗击摩尔人入侵的战争中屡建奇功,终于得到国王谅解,从此声名远扬。
- 道德判断[dào dé pàn duàn]
①对道德现象作出断定的逻辑思维形式。分评价判断(如诚实是一种美德)、规范判断(如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和命令判断(如不准偷窃)。②判定他人或自己行为善恶的认识活动。是人们进行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的一个环节。
- 道德科学[dào dé kē xué]
即“伦理学”。
- 道德价值[dào dé jià zhí]
个人行为对于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道德上的意义。无产阶级的道德价值观集中体现在符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行为之中,尤其体现在为维护社会利益而作出的牺牲精神上。
- 广德王[guǎng dé wáng]
东海海神的封号。参见“广利王”。
- 建德国[jiàn dé guó]
1.亦称“建德”。 2.《庄子》中虚构的无为而治的理想国。
- 谇帚德耡[suì zhǒu dé chú]
汉 贾谊《治安策》:“商君 遗礼义,弃仁恩,并心於进取,行之二岁,秦 俗日败。故 秦 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誶语。”后以“誶帚德耡”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
- 公德心[gōng dé xīn]
公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公共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
- 道德活动[dào dé huó dòng]
也称“道德实践”。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其他具有道德价值并应承担道德责任的活动。可分为个人道德活动和社会道德活动两类。个人道德活动的目的是实现最完美的理想人格,社会道德活动的目的是实现最美好的理想社会。
- 水功德局[shuǐ gōng dé jú]
宋代社会的一种骗局。
- 河清德颂[hé qīng dé sòng]
即《河清颂》。
- 奥德修纪[ào dé xiū jì]
一译《奥德赛》。古希腊史诗。相传为荷马所作。主要取材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后的一段奇异经历,并穿插许多神话和传说。
- 银条德星[yín tiáo dé xīng]
山药的别称。
- 麟德殿[lín dé diàn]
唐代宫殿名。
- 文德殿[wén dé diàn]
宋代宫殿名。
- 道德理想[dào dé lǐ xiǎng]
指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是个人和社会道德的最高境界。它一方面体现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另方面这种理想的社会道德又通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理想人物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体现出来,是两者的统一。
- 道德境界[dào dé jìng jiè]
从人们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所处的地位和自身的道德修养。如“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私兼顾”、“自私自利”,就是人们对不同道德境界的通俗概括。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大公无私。
- 道德责任[dào dé zé rèn]
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过失及其不良后果在道义上应承担的责任。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具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因此必须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肯定人的行为的道德责任是进行道德评价的前提。有时与“道德义务”含义相同。
- 道德规范[dào dé guī fàn]
一定社会或阶级用以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不同时代和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道德规范是五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等。
- 伯鸾德耀[bó luán dé yào]
1.汉梁鸿字伯鸾,孟光字德耀。夫妇相敬如宾,贫贱而志不移。旧时作为贤夫妇的典型。 2.用以代称贤夫妇。
德[dé]字的成语
- 道德文章[dào dé wén zhāng]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 功崇德钜[gōng chóng dé jù]
功:功绩;崇:崇高;德:德行;钜:巨大。功绩崇高,德行弘大。
- 小德出入[xiǎo dé chū rù]
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 至德要道[zhì dé yào dào]
最美好的道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 德洋恩普[dé yáng ēn pǔ]
指德泽优渥普及。
- 谇帚德锄[suì zhǒu dé chú]
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
- 一飧之德[yī sūn zhī dé]
飧:简单的饮食。一顿饭的恩德。比喻微小的恩惠。
- 怀德畏威[huái dé wèi wēi]
怀德:心中怀有感恩戴德之情。指对君王或上司既感激而又惧怕其威严。
- 厚德载福[hòu dé zǎi fú]
后指有德者能多受福。
- 德深望重[dé shēn wàng zhòng]
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 积善成德[jī shàn chéng dé]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 为德不卒[wéi dé bù zú]
卒:完毕,终了。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 积德行善之事未能一贯做下去光弼为德不卒,令人益恨 元振。—— 明. 李贽《史纲评要.唐纪.代圣陶》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史记.淮阴候列传
- 布德施恩[bù dé shī ēn]
布、施:给与。把恩德给与别人。
- 一饭之德[yī fàn zhī dé]
比喻微小的恩德。
- 天恩祖德[tiān ēn zǔ dé]
天恩:皇恩;祖德:祖宗的荫德。皇上和祖宗的恩德。
- 无德而称[wú dé ér chēng]
①无何恩德可以称道。②指德高不可言状。
- 无怨无德[wú yuàn wú dé]
既没有怨恨,也没有恩德。指彼此间没有恩怨关系。
- 愆德隳好[qiān dé huī hǎo]
愆:过失;隳:毁坏。损害道义,破坏友好。指破坏了道义原则和友好关系。
- 德薄任重[dé bó rèn zhòng]
德行浅薄而责任重大。多用作谦词。
- 齿德俱尊[chǐ dé jù zūn]
齿:指人的年龄。年龄和德行都很高。常指年高德重的长者。
- 德薄望浅[dé bó wàng qiǎn]
薄:轻微;望:名望,声望。品德低下,名望轻微。
- 败德辱行[bài dé rǔ xíng]
败坏道德和操守。
- 潜德隐行[qián dé yǐn xíng]
指不为人知的德行。
- 爱人以德[ài rén yǐ dé]
爱人:爱护别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
- 以怨报德[yǐ yuàn bào dé]
怨:仇恨;德:恩惠。用怨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惠。
- 三从四德[sān cóng sì dé]
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古代中国妇女应有的品德。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 心平德和[xīn píng dé hé]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 何德堪之[hé dé kān zhī]
有什么德能承受得起这样的封赏。
- 澡身浴德[zǎo shēn yù dé]
修养身心,使纯洁清白。
- 论德使能[lùn dé shǐ néng]
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 德重恩弘[dé zhòng ēn hóng]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 德荣兼备[dé róng jiān bèi]
品德贞淑而且仪容美好。旧时对女子的褒美之辞。
- 颂德咏功[sòng dé yǒng gōng]
颂、咏:颂扬。颂扬功绩和德行。
- 大德不酬[dà dé bù chóu]
德:恩德;酬:报答。重大的恩惠无法酬谢。表示对别人的大恩铭心刻骨,或对人所施大恩不忘回报。
- 度德量力[duó dé liàng lì]
度:估量;德:德行。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衡量自己的品德能否令人信服,估计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工作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襄公不度德量力。—— 汉. 应劭《皇霸》
- 离心离德[lí xīn lí dé]
心、德:心意。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
- 酒后无德[jiǔ hòu wú dé]
指醉酒之后胡言乱语或行为出路。
- 潜光隐德[qián guāng yǐn dé]
指隐藏德才。
- 祖功宗德[zǔ gōng zōng dé]
指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
- 厚德载物[hòu dé zài wù]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 耆德硕老[qí dé shuò lǎo]
盛德高年的人。
- 二三其德[èr sān qí dé]
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 以德报怨[yǐ dé bào yuàn]
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用恩惠去报答怨恨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 奋矜伐德[fèn jīn fá dé]
奋矜:竞相夸耀;伐德:自夸其德。指骄傲自大,夸耀不实。
- 砥砺德行[dǐ lì dé xíng]
磨炼品德行为。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奋发向上。
- 功德无量[gōng dé wú liàng]
功德: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原意是称颂一个人的功业甚巨,恩德甚大。现在常用来称道一个人做了有利于人的好事你把他多年的老毛病医好了,真是功德无量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无量矣。——《汉书.丙吉传》
- 崇德报功[chóng dé bào gōng]
尊崇有德行的人,酬报有功劳的人。
- 以德追祸[yǐ dé zhuī huò]
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
- 仁义道德[rén yì dào dé]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泛指封建社会的一切道德准则,原先有褒义。后指伪君子的口头禅,也就有了贬义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战国策.赵策二》
- 导德齐礼[dǎo dé qí lǐ]
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 功德兼隆[gōng dé jiān lóng]
功;功勋;德:德行;隆:大。功绩和德行都非常突出。
- 德厚流光[dé hòu liú guāng]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 妖不胜德[yāo bù shèng dé]
比喻邪不压正。
- 显显令德[xiǎn xiǎn lìng dé]
显显:盛大明亮的样子。显明辉煌的美德。
- 德薄望轻[dé bó wàng qīng]
薄:浅;望:声望。德行浅薄,名望轻微。
- 积德裕后[jī dé yù hòu]
指积累德行,则后世昌盛。
- 感恩荷德[gǎn ēn hè dé]
感:感激;荷:承受。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 功德圆满[gōng dé yuán mǎn]
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功业和德行很完美,有时形容事情的圆满结果
- 耆年硕德[qí nián shuò dé]
耆:古称六十岁为“耆”,指年高。指年老而德高望众。
- 贵德贱兵[guì dé jiàn bīng]
贵德:重视德行;贱兵:轻视武力。比喻重德行感化,不重强制刑罚。
- 材雄德茂[cái xióng dé mào]
指才德杰出。
- 昭德塞违[zhāo dé sè wéi]
彰明美德,杜绝错误。
- 德言工容[dé yán gōng róng]
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 德高望重[dé gāo wàng zhòng]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道德高尚,声望重。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 减师半德[jiǎn shī bàn dé]
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 蒙恩被德[méng ēn bèi dé]
蒙、被:受到。受到别人的恩惠。
- 称德度功[chēng dé duó gōng]
称:衡量;度:估量。对被任用的人既要考虑到他的品德,也要考虑到他的功劳。
- 果行育德[guǒ xíng yù dé]
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 地丑德齐[dì chǒu dé qí]
丑:同类。 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 殊功异德[shū gōng yì dé]
殊、异:特殊的;功:功劳;德:恩德。指特殊的功德。
- 讽德诵功[fěng dé sòng gōng]
赞美、颂扬功德。
- 德音莫违[dé yīn mò wéi]
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 歌功颂德[gē gōng sòng dé]
歌、颂:颂扬。颂扬功绩和德行。 作成歌词颂扬功劳与美德,原有褒义;但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贬义,有阿谀逢迎的意思歌功颂德今时事,侧听诸公出正音。——宋. 王灼《再次韵晁子兴》在封建时代,地主乡绅为了拍地方官的马屁,总是借老百姓的名义,送什么万民伞、歌德碑之类的东西,为这些刮地皮的官吏歌功颂德
- 德全如醉[dé quán rú zuì]
指跌落而没有受伤。
- 酬功报德[chóu gōng bào dé]
酬:报谢;报:报答。酬谢功劳,报答恩德。
- 有忝祖德[yǒu tiǎn zǔ dé]
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
- 德被四方[dé bèi sì fāng]
品德高尚,满布天下。
- 以德报德[yǐ dé bào dé]
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 威德相济[wēi dé xiāng jì]
威:威力;德:恩惠;相济:相辅相成。威力和恩德交互施用,相辅相成。
- 灭德立违[miè dé lì wéi]
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
- 大恩大德[dà ēn dà dé]
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巨大的恩惠大恩大德,没齿不忘
- 德言容功[dé yán róng gōng]
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 龙德在田[lóng dé zài tián]
指恩德广被,无所不在。
- 施恩布德[shī ēn bù dé]
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
- 怀才抱德[huái cái bào dé]
既有才学,又有德行。
- 德配天地[dé pèi tiān dì]
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 年高德韶[nián gāo dé sháo]
年纪大,品德好。
- 弃恶从德[qì è cóng dé]
弃;抛开。抛弃丑恶信从道德。
- 年高德劭[nián gāo dé shào]
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 重德不报[zhòng dé bù bào]
恩德重大,却无法得到相应的报答。
- 以德服人[yǐ dé fú rén]
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 盛德不泯[shèng dé bù mǐn]
盛大的德行永远不会泯灭。指大德者永世受人崇敬。
- 俭以养德[jiǎn yǐ yǎng dé]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 明德惟馨[míng dé wéi xīn]
明德:美德;惟:是;馨:散发的香气。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
- 德以抱怨[dé yǐ bào yuàn]
德:恩德;怨:仇怨,怨恨。以恩德回报仇怨。
- 名德重望[míng dé zhòng wàng]
犹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 腥德发闻[xīng dé fā wén]
腥德:秽恶的行径。指丑恶的行径为人所知。
- 德輶如毛[dé yóu rú máo]
德轻得象羽毛一样。指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
- 绝德至行[jué dé zhì xíng]
绝、至:极,尽。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行。
- 弃德从贼[qì dé cóng zéi]
放弃良好的德行,从事坏人所做的事。比喻弃善从恶。
- 抱德炀和[bào dé yáng hé]
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坚持道德实质,蕴育和平气息。 指行仁政,搞团结。
- 四德三从[sì dé sān cóng]
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 感恩戴德[gǎn ēn dài dé]
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感激别人所给的恩德
- 德高毁来[dé gāo huǐ lái]
品德高尚却招来毁谤。形容坏人总是嫉妒和毁谤品行高尚的人。
- 德高望尊[dé gāo wàng zūn]
道德高,声望高。 道德高,声望高 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秽德垢行[huì dé gòu xíng]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醉酒饱德[zuì jiǔ bǎo dé]
感谢主人宴请的客气话。
- 明德慎罚[míng dé shèn fá]
慎:谨慎。多行恩惠,少用刑罚。
- 怀远以德[huái yuǎn yǐ dé]
怀远:笼络安抚远方的人。旧指用恩惠、德政去安抚边远地区的民众。
- 畏威怀德[wèi wēi huái dé]
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
- 年高有德[nián gāo yǒu dé]
年纪大,品德好。
- 德艺双馨[dé yì shuāng xīn]
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 尚德缓刑[shàng dé huǎn xíng]
尚:崇尚;德:德政;缓:放宽。崇尚德政,放宽刑罚。
- 玩人丧德[wán rén sàng dé]
戏弄他人,以致失去做人的道德。 谓戏弄他人,以致失去做人的道德
- 文德武功[wén dé wǔ gōng]
治理国家恩德昭著,对外用兵成绩斐然。旧时多用为赞誉帝王或重臣的颂词。
- 河山之德[hé shān zhī dé]
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德被八方[dé bèi bā fāng]
品德高尚,满布天下。
- 怀材抱德[huái cái bào dé]
抱:胸怀。既有才学,又有德行。
- 道微德薄[dào wēi dé báo]
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谦辞。
- 立功立德[lì gōng lì dé]
立德:树立圣人这德;立功:建立功绩。旧指树立德业和功绩,为民除难,全面施舍,以救济众生。
- 德才兼备[dé cái jiān bèi]
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同时具有良好的品德和才能
- 损阴坏德[sǔn yīn huài dé]
损:亏损。指亏心伤德。
- 年高德邵[nián gāo dé shào]
邵: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 硕望宿德[shuò wàng xiǔ dé]
犹言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 德本财末[dé běn cái mò]
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 较德焯勤[jiào dé zhuō qín]
显著的德行和功劳。
- 德薄能鲜[dé bó néng xiǎn]
鲜:少。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 进德修业[jìn dé xiū yè]
修业:推广、扩大功业。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
- 好生之德[hào shēng zhī dé]
好生:爱惜人和动物的生命。指有仁爱之心,爱惜生命,不乱杀戮的美德。
- 德浅行薄[dé qiǎn xíng báo]
行:德行、品行。指品德、操行浅薄。
- 钜人长德[jù rén cháng dé]
指德高望重的人。
- 丰功硕德[fēng gōng shuò dé]
巨大的功勋,隆盛的德泽。同“丰功茂德”。
- 树德务滋[shù dé wù zī]
树:立;德:德惠;务:必须;滋:增益,加多。向百姓施行德惠,务须力求普遍。
- 孤恩负德[gū ēn fù dé]
孤:负。辜负别人的恩德。指忘恩负义。
- 品德文章[pǐn dé wén zhāng]
指学问和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