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新华字典>尼组词

尼相关字典

尼[ní]字在开头的词语

  • 尼厖古[ní máng gǔ]
      复姓。金有尼厖古鉴。见《金史》本传。
  • 尼首[ní shǒu]
      谓人头象尼丘山,中低四方高。
  • 尼干[ní gàn]
      1.亦作“尼犍”。 2.梵语nirgrantha的省音译。佛教所说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
  • 尼龙[ní lóng]
      含有聚酰胺的各种合成纤维,以熔融或溶解法做成短纤维、长丝硬毛或薄板。 含有聚酰胺的各种合成纤维,以熔融或溶解法做成短纤维、长丝硬毛或薄板
  • 尼峰[ní fēng]
      尼山,尼丘。
  • 尼山[ní shān]
      1.即尼丘。 2.指孔子。
  • 尼圣[ní shèng]
      对孔子的尊称。
  • 尼师但那[ní shī dàn nà]
      见“尼师坛”。
  • 尼行[ní xíng]
      停止或阻止前进。
  • 尼童子[ní tóng zǐ]
      年轻尼姑。
  • 尼父[ní fù]
      1.亦称“尼甫”。 2.对孔子的尊称。孔子字仲尼,故称。
  • 尼居[ní jū]
      犹尼庵。
  • 尼邱[ní qiū]
      即尼丘。
  • 尼姑[ní gū]
      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参见“比丘”。 佛教修行的女子
  • 尼媪[ní ǎo]
      尼姑。
  • 尼珠[ní zhū]
      摩尼宝珠。梵语意为宝珠,故称宝珠为“尼珠”。
  • 尼聃[ní dān]
      儒家创始人仲尼和道家创始人老聃的并称。
  • 尼菴[ní ān]
      见“尼庵”。
  • 尼丘[ní qiū]
      1.山名。在山东曲阜县东南,连泗水﹑邹县界。相传孔子父叔梁纥﹑母颜氏祷于此而生孔子。故孔子名丘,字仲尼。 2.指孔子。
  • 尼院[ní yuàn]
      尼庵。
  • 尼寺[ní sì]
      1.尼姑所住的寺院。 2.借指天主教修女院。
  • 尼师[ní shī]
      对尼姑的敬称。
  • 尼庵[ní ān]
      亦作“尼菴”。指尼姑所居的寺庙。
  • 尼师坛[ní shī tán]
      1.亦作“尼师但那”。 2.梵语音译。佛教徒所说六物之一。即随坐衣。衣上所附布料可作坐具或卧具。
  • 尼阻[ní zǔ]
      阻止,阻碍。
  • 尼犍[ní jiān]
      见“尼干”。

尼[ní]字在中间的词语

  • 马尼拉麻[mǎ ní lā má]
      蕉麻。
  • 威尼斯[wēi ní sī]
      世界著名水城和旅游中心。在意大利东北部。人口34.3万(1982年)。建于离陆地4千米的一百十八个小岛上,有一百七十七条水道贯通其间,四百多座桥梁将各岛连成一体。全城以舟代车,是世界上唯一不通行汽车的城市。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花边、刺绣等著称。市内有古老教堂、钟楼和宫殿。多海湾浴场。 意大利北部主要港口。世界独特的水上城市
  • 基尼系数[jī ní xì shù]
      表示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指标,系数数值在0与1之间,数值越大,分配的不平均程度越高。因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Corrado Gini)提出而得名。
  • 末尼教[mò ní jiào]
      摩尼教。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传光明与黑暗的互相对立为善恶的本原。约在6-7世纪从陆路传入新疆。后由新疆传入漠北的回纥。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波斯摩尼教侍法者密乌拂多诞持《二宗经》至长安。
  • 哈尼族[hā ní zú]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
  • 慕尼黑[mù ní hēi]
      德国南部重要城市。人口128.4万(1983年)。欧洲古城,艺术和文化中心。啤酒酿造业闻名于世。电子、电机与精密机械制造业重要。市内多古建筑,环境优美,旅游业发达。1938年9月英、法同德、意法西斯首领在此签订《慕尼黑协定》。
  • 牟尼珠[mù ní zhū]
      见“牟尼子”。
  • 格尔尼卡[gé ěr ní kǎ]
      壁画。西班牙毕加索作于1937年。以当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空袭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为题材,描绘了该镇被夷为平地,无辜居民被杀害的惨状。作品采用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组成低沉的调子,渲染悲剧性的气氛。
  • 芬尼运动[fēn ní yùn dòng]
      爱尔兰人民反对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1801年爱尔兰被并入英国。1858年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和美国纽约同时成立两个组织,统称芬尼(以爱尔兰传说中的盖尔人英雄芬尼.马库尔统帅的民团命名),纲领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建立共和国。组成的武装力量,称“爱尔兰共和军”。多次举行武装密谋活动和起义,均失败。19世纪70年代后衰落。
  • 王尼叹[wáng ní tàn]
      《晋书.王尼传》:“尼早丧妇,止有一子。无居宅,惟畜露车,有牛一头,每行,辄使子御之,暮则共宿车上。常叹曰:‘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后因以“王尼叹”喻落泊者之怨尤。
  • 撒尼族[sā ní zú]
      云南路南﹑泸西﹑弥勒﹑昆明等地部分彝族的自称。
  • 盘尼西林[pán ní xī lín]
      即青霉素。
  • 摩尼教[mó ní jiào]
      旧译“明教”、“末尼教”等。波斯(今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公元3世纪由摩尼创立。主要经典为《彻尽万法根源智经》、《净命宝藏经》、《赞愿经》等。宣传善恶二元论,善人死后可获幸福,恶人则须堕入地狱。曾传布于北非、南欧与亚洲一些国家,公元7世纪后渐衰亡。公元6-7世纪传入中国,曾被严禁,元明以后渐融入其他教派。
  • 陀罗尼幢[tuó luó ní zhuàng]
      佛教的经幢﹐将佛经咒文写在长筒圆形的绸伞上﹐或写在旛盖上。刻佛经咒文于石柱上的叫石幢。唐李白有《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诗。王琦题注﹕“梵语陀罗尼者﹐华言总持﹐谓总统摄持﹐无有遗失﹐即咒之别名也……幢者﹐释家旛盖之类﹐此则以石为幢形而刻咒字于其上即谓之幢也。”
  • 伊尼冀[yī ní jì]
      犹里长。
  • 格林尼治[gé lín ní zhì]
      一译“格林威治”。在伦敦东南部、泰晤士河南岸。1675年设英国皇家天文台,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经过此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并以此作为世界“时区”的起点。1953年天文台迁至赫斯特蒙苏,原址改为全国海洋博物馆、皇家海军学院等。
  • 摩尼珠[mó ní zhū]
      宝珠。
  • 牟尼教[mù ní jiào]
      即摩尼教。
  • 陀罗尼门[tuó luó ní mén]
      佛教语。总持的关键。
  • 中尼公路[zhōng ní gōng lù]
      从西藏拉萨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中国境内途经日喀则至樟木口岸段,长829千米;尼境内段长114千米。1967年建成通车。是联系中国和尼泊尔的国际公路干线。

尼[ní]字在结尾的词语

  • 宣尼[xuān ní]
      汉平帝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后因称孔子为宣尼。见《汉书.平帝纪》。
  • 仇尼[chóu ní]
      复姓。南朝宋有仇尼道盛。见《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
  • 伽尼[qié ní]
      梵语石蜜的译音。结块的蔗糖。
  • 毗尼[pí ní]
      佛教语。梵语vinaya的译音。又译作“毗奈耶”。意为律。
  • 象尼[xiàng ní]
      《左传.桓公六年》:“以类命为象”晋杜预注:“若孔子首象尼丘。”孔颖达疏:“《孔子世家》:叔梁纥与颜氏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生而首上污(圩)顶,故因名曰丘,字仲尼,是其象尼丘也。”后因以“象尼”称孔子。
  • 陀罗尼[tuó luó ní]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总持”。谓持善法而不散﹐伏恶法而不起的力用。今多指咒﹐即秘密语。
  • 比邱尼[bǐ qiū ní]
      见“比丘尼”。
  • 陁罗尼[tuó luó ní]
      即陀罗尼。
  • 贫尼[pín ní]
      尼姑对自己的谦称。
  • 圣尼[shèng ní]
      对孔子的尊称。孔子字仲尼﹐被尊为圣人﹐故称。
  • 仲尼[zhòng ní]
      孔子的字。孔子名丘,春秋鲁国人。
  • 摩尼[mó ní]
      1.指摩尼教。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扬光明与黑暗对立﹐为善恶本原。摩尼为明的代表﹐故摩尼教又称明教﹑明尊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有不同说法。唐武后延载元年﹐波斯人拂多诞持《二宗经》来朝﹐唐代宗大历三年在长安建摩尼寺﹐赐额大云光明寺。其教多在长安﹑洛阳及西域商人中流行。唐人亦称其教徒为摩尼。 2.梵语宝珠的译音。也作“末尼”。 3.泛指佛珠。 4.水窦。
  • 阻尼[zǔ ní]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各种阻力的影响,能量逐渐衰减而运动减弱的现象。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各种阻力的影响,能量逐渐衰减而运动减弱的现象
  • 紫驼尼[zǐ tuó ní]
      1.亦作“紫陁尼”。亦作“紫駞尼”。 2.用骆驼毛织成的呢料。
  • 小末尼[xiǎo mò ní]
      见“小末”。
  • 沮尼[jǔ ní]
      阻止。
  • 西瞿陀尼[xī qú tuó ní]
      即西牛货洲。佛经所说四大部洲之一。参见“西牛货洲”。
  • 歍尼[wū ní]
      呕吐所及。语出《山海经.大荒北经》:“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
  • 比基尼[bǐ jī ní]
      一种女子穿的游泳衣,由遮蔽面积很小的裤衩和乳罩组成。也叫三点式游泳衣。[英bikini] 译音。一种女性服装,上身为胸罩,下身是三角裤
  • 小尼[xiǎo ní]
      1.年幼的尼姑。 2.女尼自谦之称。
  • 僧尼[sēng ní]
      和尚和尼姑。 统称和尚和尼姑
  • 苾刍尼[bì chú ní]
      即比丘尼。俗称尼姑。梵语男僧叫苾刍,女僧叫苾刍尼。
  • 牟尼[mù ní]
      1.梵语muni的音译。意为寂静。多指释迦牟尼。 2.即牟尼子。 3.清代朝服上的珠串。
  • 沙弥尼[shā mí ní]
      见“沙弥”。
  • 比丘尼[bǐ qiū ní]
      佛教指尼姑。[梵bhik] 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女性,尼姑
  • 紫駞尼[zǐ tuó ní]
      见“紫驼尼”。
  • 刍尼[chú ní]
      1.亦作“刍泥”。 2.喜鹊。
  • 军尼[jūn ní]
      倭国官名。
  • 僾尼[ài ní]
      部分哈尼族人的自称。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郁尼[yù ní]
      郁悒不申。

尼[ní]字的成语

  • 悦尼来远[yuè ní lái yuǎn]
      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