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
坡相关字典
坡[pō]字在中间的词语
- 东坡椅[dōng pō yǐ]
一种有靠背可以折叠的椅子。
- 东坡竹[dōng pō zhú]
竹的一种。传说因苏轼而得名。
- 下坡路[xià pō lù]
由高处通向低处的道路。比喻向衰落和败坏的方向发展。
- 东坡肉[dōng pō ròu]
宋苏轼贬黄州时,曾戏作《猪肉颂》诗:“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肴馔中有所谓“东坡肉”,本此。其烹调方法,后世说法不一。
- 山坡地[shān pō dì]
在山坡上的耕地。
- 东坡七集[dōng pō qī jí]
别集名。北宋苏轼著。一百一十卷。有《东坡集》、《后集》、《续集》、《奏议集》、《外制集》、《内制集》、《应诏集》七种。自宋至清,注本很多。今有中华书局出版的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1982年)、《苏轼文集》(1986年)。
- 顺坡下驴[shùn pō xià lǘ]
方言。比喻借机下台。
- 半坡遗址[bàn pō yí zhǐ]
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1953年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遗址有公共墓地、居住区、制陶器窑场,出土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彩陶花纹以动物形象为多。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东坡书院[dōng pō shū yuàn]
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贬谪儋州时游乐和讲学的旧址。始建于元延佑年间。在今海南省儋县中和镇,为海南岛的重要古迹之一。
- 东坡居士[dōng pō jū shì]
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之号。《宋史.苏轼传》:“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宋朱彧《萍州可谈》卷一:“苏子瞻谪黄州,居州之东坡,作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后人遂目子瞻为东坡。”一说,苏轼谪居黄州时慕唐白居易贬忠州刺史时尝闲步东坡,并有《东坡种花》﹑《步东坡》等诗,因自号东坡居士。
- 东坡体[dōng pō tǐ]
见“东坡诗体”。
- 东坡纸[dōng pō zhǐ]
宋神宗熙宁四年正月,宫中要买“浙灯”四千余盏,并令减价强行收购。时任开封府推官的苏轼上《谏买浙灯状》,指出:“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卖灯之民,例非豪民,举债出息,畜之弥年,衣食之计,望此旬日。陛下为民父母,唯可添价贵买,岂可减价贱酬!”状上,买灯之事竟罢。后因称谏书为“东坡纸”。
- 东坡羹[dōng pō gēng]
指苏轼所烹调的一种菜羹。
- 上坡路[shàng pō lù]
由低处通向高处的道路。常用以比喻向好的方向发展的道路。
- 东坡巾[dōng pō jīn]
古代头巾的一种。相传为宋苏轼所戴,故称。
坡[pō]字在结尾的词语
- 大坡[dà pō]
1.唐代谏议大夫的别称。 2.指苏轼。
- 木坡[mù pō]
指勾栏中渐次加高的木制座席。
- 缓坡[huǎn pō]
和水平面所成角度小的地面;坡度小的坡。 与水平夹角小的坡地;平缓的斜坡
- 皇子坡[huáng zǐ pō]
见“皇子陂”。
- 上坡[shàng pō]
1.沿着有坡度的路从低处走向高处。 2.谓败走。 3.唐代迁谏议大夫称“上坡”。
- 护坡[hù pō]
河岸或路旁用石块、水泥等筑成的斜坡,用来防止河流或雨水冲刷。 为防止河流或雨水冲刷,在河堤或路边构筑的防护斜坡
- 陡坡[dǒu pō]
和水平面所成角度大的地面;坡度大的坡。
- 燕脂坡[yàn zhī pō]
汉代长安妓坊。后亦泛指妓女聚居之处。
- 林坡[lín pō]
培植林木的山坡地。
- 深坡[shēn pō]
流行于潮州的一种大锣,边缘较阔,悬于木架,用槌敲击,发音低沉。常用于戏曲音乐及民间锣鼓乐中。
- 椒坡[jiāo pō]
陡坡。或谓长有椒木的坡地。
- 滑坡[huá pō]
①指地表斜坡上大量的土石整体地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速度快的滑坡会产生巨响,并发出火光。滑坡对建筑物、公路、铁路、农田、森林会造成很大破坏。②比喻下降;走下坡路:质量滑坡ㄧ经营不善,旅游业出现滑坡。
- 东坡[dōng pō]
1.东边坡地。 2.地名。在湖北省黄冈县东。 3.宋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
- 銮坡[luán pō]
唐德宗时﹐尝移学士院于金銮殿旁的金銮坡上﹐后遂以銮坡为翰林院的别称。
- 山坡[shān pō]
山顶与平地间的倾斜面。 山峰和山脚之间的部分山地让各山坡都回响着自由的呼声
- 谏坡[jiàn pō]
谏议大夫。唐时称谏议大夫为“坡”。见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
- 退坡[tuì pō]
下坡。喻意志衰退,遇难畏缩。
- 金銮坡[jīn luán pō]
山坡名。
- 溜坡[liū pō]
滑坡。
- 长乐坡[cháng lè pō]
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郊。
- 阴坡[yīn pō]
北坡﹔阳光照不到的山坡。 不向阳的山坡
- 燕支坡[yàn zhī pō]
见“燕脂坡”。
- 阳坡[yáng pō]
向阳的山坡。
- 平坡[píng pō]
1.倾斜度不大的坡地。 2.古寺名。
- 赵坡[zhào pō]
古代名茶的一种。因产于赵坡(今属四川省广汉市)而得名。
- 阶坡[jiē pō]
台阶。
- 下坡[xià pō]
指山坡的下面。 山坡的下面
- 土坡[tǔ pō]
比地面高的斜土坡儿。
- 窣堵坡[sū dǔ pō]
见“窣堵波”。
- 慢坡[màn pō]
坡度很小的坡。
- 大陆坡[dà lù pō]
又称“陆坡”、“大陆斜坡”。大陆架与深海之间的过渡地带,为较陡的斜坡。上界是大陆架的边缘,坡麓过渡到深海底。常具阶梯状,并有海底峡谷。
坡[pō]字在开头的词语
- 坡道[pō dào]
一种均匀倾斜的走道或车道。 一种均匀倾斜的走道或车道
- 坡垄[pō lǒng]
犹丘陵。
- 坡度[pō dù]
斜坡起止点的高度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例如起止点的高度差为一米,水平距离为1000米,坡度就是千分之一。
- 坡谷[pō gǔ]
宋苏东坡(苏轼)和黄山谷(黄庭坚)的并称。
- 坡野[pō yě]
田野;野外。
- 坡仙[pō xiān]
宋苏轼号东坡居士,文才盖世,仰慕者称之为“坡仙”。
- 坡颍[pō yǐng]
苏轼,号东坡居士;苏辙,号颍滨遗老。故以“坡颍”为他们兄弟俩的并称。
- 坡潁[pō yǐng]
苏轼,号 东坡居士;苏辙,号 颍滨遗老。 故以“坡潁”为他们兄弟俩的并称。清 赵翼《题杨斐园研堂长卷》诗:“会与纱縠卷中鱼肤碧,坡 潁 二老名同高。”
- 坡公[pō gōng]
对宋苏轼的敬称。苏轼号东坡居士。
- 坡梁[pō liáng]
方言。土冈﹐山冈。
- 坡地[pō dì]
山坡上倾斜的田地。 山坡上倾斜的田地
- 坡土[pō tǔ]
山坡地。
- 坡陀[pō tuó]
见“坡陁”。 同“陂陀”计惟有天造草味,人功未施,其借征人境者,不过几处荒坟,散见坡陀起伏间。——赤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 坡陁[pō tuó]
1.亦作“坡陀”。 2.山势起伏貌。 3.不平坦。 4.山;山坡。
- 坡壠[pō lǒng]
犹丘陵。宋 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登高回首坡壠隔,但见乌帽出復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下:“一城之势,此地最高,如龟昂首状。楼之外即是坡壠,绵延无濠堑。”
- 坡公堤[pō gōng dī]
宋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在西湖筑的长堤,人称坡公堤。今称苏堤。
- 坡老[pō lǎo]
对宋苏轼的敬称。
坡[pō]字的成语
- 借坡下驴[jiè pō xià lǘ]
凭借有利的地势下驴。比喻利用有利条件行事。
- 海外东坡[hǎi wài dōng pō]
东坡: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号。苏轼被贬于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儋县)其间,有人谣传他已经死去。比喻说人已死的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