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
判相关字典
判[pàn]字在结尾的词语
- 剖判[pōu pàn]
- 1.亦作“剖泮”。开辟;分开。 2.辨别;判断。
- 五云判[wǔ yún pàn]
- 指长官在公文上的签押。
- 龟判[guī pàn]
- 龟甲和璋。 古代占卜、朝聘、祭祀、丧葬等时所执持的礼器。语出《公羊传·定公八年》:“宝者何?璋判白……龟青纯。”何休 注:“判,半也,半圭曰璋。”
- 书判[shū pàn]
- 指书法和文理。
- 签判[qiān pàn]
- 宋代各州﹑府选派京官充当判官时称签书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掌诸案文移事务。
- 审判[shěn pàn]
- 法院对案件作审理和判决的合称。审理指搜集证据,审查证据,讯问当事人,询问证人等,以查清案件的事实,确定案件的性质。判决指根据案件的事实和性质,适用有关的法律作出处理的决定。 对案件进行审理并加以判决
- 研判[yán pàn]
- 研究判断;研究评判:研判案情|研判市场趋势。
- 察判[chá pàn]
- 审理判决。
- 佥判[qiān pàn]
- 1.即签判。签书判官厅公事的简称。为宋代各州幕职,协助州长官处理政务及文书案牍。 2.指做佥判官。 3.签名并作判词。
- 舞判[wǔ pàn]
- 谓扮作判官或锺馗舞蹈。
- 改判[gǎi pàn]
- 法院更改原来所做的判决。 推翻原有判决,做出新判决把死刑改判为死缓
- 评判[píng pàn]
- 分辨断定胜负或优劣:当场评判|评判优劣。
- 分判[fēn pàn]
- 1.剖析;评断。 2.分离。
- 福判[fú pàn]
- 传说中阴司地府的判官。
- 质判[zhì pàn]
- 质正判析。
- 朱砂判[zhū shā pàn]
- 用红色笔画的判官像。旧时迷信,认为可以辟邪。
- 盐运判[yán yùn pàn]
- 盐运使属下管理某一地区盐务的官员。
- 运判[yùn pàn]
- 古代官名。宋代始于转运使﹑发运使下设判官,职位略低于副使,称转运判官﹑发运判官,简称“运判”。
- 戏判[xì pàn]
- 谓用游戏的笔法﹑诙谐的词语批写公文。
- 大判[dà pàn]
- 大抵﹐大致。
- 摄判[shè pàn]
- 兼任。
- 末日审判[mò rì shěn pàn]
- 又称最后审判。基督教谓耶稣将于世界末日,审判古今全人类,分别善人恶人,善人升天堂,恶人下地狱。亦泛指在灭亡时受审。
- 和平谈判[hé píng tán pàn]
- 交战双方为了结束战争而进行的谈判。
- 鬼判[guǐ pàn]
- 传说冥司的衙吏﹑杂差。
- 火判[huǒ pàn]
- 泥塑中空,可以燃火的鬼判像。
- 肇判[zhào pàn]
- 初分。
- 花判[huā pàn]
- 1.旧时官吏用骈体文写成的语带滑稽的判词。 2.引申为判决。 3.犹评判。
- 咨判[zī pàn]
- 犹裁决。
- 批判[pī pàn]
- ①评论是非:评论先代是非,批判未了公案。②对某种思想言行(多指错误的)进行系统分析:批判“全盘西化”论。
- 离判[lí pàn]
- 见“离叛”。
- 宣判[xuān pàn]
- “宣告判决”的简称。法院向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和旁听群众宣告对案件的判决。我国法律规定,宣判一律公开进行;即使是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也公开宣判。
- 国家裁判[guó jiā cái pàn]
- 国家级裁判员的简称,是经我国体育运动组织批准的最高一级裁判员的称号。
- 院判[yuàn pàn]
- 古代中央某些官署的属官。
- 朱判[zhū pàn]
- 见“朱红标判”。
- 铨判[quán pàn]
- 评选鉴别。
- 科判[kē pàn]
- 谓分段。
- 区判[qū pàn]
- 区分判别。
- 公判[gōng pàn]
- ①公开宣判,就是法院在群众大会上向当事人和公众宣布案件的判决。②公众评判。
- 宫判[gōng pàn]
- 指古代天子与卿大夫的悬乐制度。
- 校判[xiào pàn]
- 考查,裁决。
判[pàn]字在中间的词语
- 直言判断[zhí yán pàn duàn]
- 逻辑学名词。亦称定言判断。是无条件地反映事物有或没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它通过联系词“是”与“不是”来肯定与否定事物的某种属性。例如:“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和“自然界不是静止不变的”都是直言判断。它的公式是:S是(不是)P。人们以直言判断来表现已获得关于客观现实规律的知识。
- 模态判断[mó tài pàn duàn]
- 通常指包含“必然”、“可能”等模态词的判断。反映客观事物自身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是客观的模态判断,如,“共产主义的理想必然会实现”。表示人们对事实认识的确实性程度的,是主观的模态判断,如,“这可能是一本好书”。随着模态词范围的扩大,包含“应当”、“必须”、“允许”、“禁止”等词的判断也被称为模态判断。
- 矛盾判断[máo dùn pàn duàn]
- 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两个判断。如“逻辑学是有用的”和“逻辑学是无用的”就是矛盾判断。对于矛盾判断,可以由一个判断之真推出另一个判断之假,也可以由一个判断之假推出另一个判断之真。
- 复合判断[fù hé pàn duàn]
- “简单判断”的对称。以某个或某些判断作为其构成要素的判断。有负判断、联言判断、假言判断、选言判断。
- 反对判断[fǎn duì pàn duàn]
- 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的两个判断。如“逻辑学是无用的”和“逻辑学是万能的”就是反对判断。对于反对判断,可以由一个判断之真推出另一个判断之假,但不能由一个判断之假推出另一个判断之真。
- 特称判断[tè chēng pàn duàn]
- 反映某类事物中至少有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如“有些同学是三好学生”、“有的学科不是必修课”。
- 选言判断[xuǎn yán pàn duàn]
- 断定事物情况有几种可能的复合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各个判断,叫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有两个选言支。选言支之间,可以是相容的关系,也可以是不相容的关系。前者用“或者…或者…”、“可能…也可能…”等做逻辑联结词,至少要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该选言判断才是真的。后者用“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做逻辑联结词,只有在一个选言支真的情况下,该选言判断才是真的。
- 联言判断[lián yán pàn duàn]
- 同时对几种事物情况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复合判断。组成联言判断的各个判断,叫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有两个联言支。联言支可以是简单判断,也可以是复合判断。各联言支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转折关系。联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各个联言支是否都真;只要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 全称判断[quán chēng pàn duàn]
- 反映某类事物中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一切客观规律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全称判断一般有全称量项,但在表达时也可以省略。
- 审美判断[shěn měi pàn duàn]
- 主体对事物审美特性的鉴别与评价。它以对象的审美特性为客观基础,以人对事物美的直接感知为出发点,是一种融和着情感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主观判断。
- 审判官[shěn pàn guān]
- 对法院中审理民﹑刑事案件的官员的通称。
- 审判员[shěn pàn yuán]
- 我国各级人民法院担任审判职务的人员。
- 群牧判官[qún mù pàn guān]
- 群牧司(主管国家公用马匹的机构)的判官。如:先公为群牧判官。——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群牧司(主管国家公用马匹的机构)的判官先公为群牧判官。——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 审判厅[shěn pàn tīng]
- 旧时高等﹑地方和初级审判厅的通称。清朝末年设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在京师及各省﹑府﹑县分设高等﹑地方和初级审判厅,审理刑事﹑民事案件。北洋军阀政府沿袭清制,各地仍设审判厅。
- 假言判断[jiǎ yán pàn duàn]
- 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用“如果……那么……”、“只有……才……”等做逻辑联结词,如“如果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那么就不怕任何艰难困苦”。规定条件的判断,即“如果”后面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即“那么”后面的判断,叫“后件”。条件有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分又必要条件三种,相应地,假言判断也就有三种。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前件和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前件和后件之间是否有条件关系。
- 审判庭[shěn pàn tíng]
- ①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理不同性质案件的常设机构。如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等。其负责人称为庭长、副庭长。②为审理每一个案件而成立的临时性的审判组织。有独任制的审判庭和合议制的审判庭。后者的负责人称为审判长。
- 道德判断[dào dé pàn duàn]
- ①对道德现象作出断定的逻辑思维形式。分评价判断(如诚实是一种美德)、规范判断(如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和命令判断(如不准偷窃)。②判定他人或自己行为善恶的认识活动。是人们进行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的一个环节。
- 否定判断[fǒu dìng pàn duàn]
- 反映事物没有某种性质或者事物之间没有某种关系的判断。如“真理不是主观自生的”、“家里的人都不喜欢流行音乐”。
- 关系判断[guān xì pàn duàn]
- 断定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简单判断。由主项、谓项和量项组成。
- 负判断[fù pàn duàn]
- 否定某个判断而形成的复合判断。如否定“一切发光的东西都是金子”而形成的“并非一切发光的东西都是金子”。被否定的判断,可以是简单判断,也可以是复合判断。
- 性质判断[xìng zhì pàn duàn]
- 断定某种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组成。
- 简单判断[jiǎn dān pàn duàn]
- “复合判断”的对称。不能分解为若干判断的判断。可以是性质判断,如“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是关系判断,如“中国在亚洲东部”。
- 肯定判断[kěn dìng pàn duàn]
- 反映事物有某种性质或者事物之间有某种关系的判断。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四川省比贵州省大”。
判[pàn]字在开头的词语
- 判罚[pàn fá]
- 根据有关规定判以处罚:尊重裁判的~。运动员在禁区犯规,~点球。
- 判事[pàn shì]
- 谓审理﹑裁决狱讼。唐代官吏考绩,有“四善二十七最”名目,其六为判事之最。
- 判冥[pàn míng]
- 旧时传说中谓审理阴间的案件。
- 判断力[pàn duàn lì]
- 分析决断的能力。 分析决断的能力
- 判定[pàn dìng]
- 裁定;断定。 判别断定;裁定
- 判刑[pàn xíng]
- 司法部门依据法律给罪犯以刑事处分。 司法部门依据法律给罪犯以刑事处分
- 判折[pàn shé]
- 裁决。
- 判断词[pàn duàn cí]
- 指“是”这个特殊性质的动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同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共同组成句子的谓语部分。
- 判县[pàn xiàn]
- 古礼。卿大夫两面悬乐器,称为“判悬”。县,同“悬”。
- 判决书[pàn jué shū]
- 法院根据判决完成的文书。 法院根据判决完成的文书
- 判却[pàn què]
- 豁出;拼上。
- 判读[pàn dú]
- 判断视觉符号所包含的信息。如:卫星照片判读。如:通过图像分析,把断层的活动性质判读出来。 判断视觉符号所包含的信息卫星照片判读通过图像分析,把断层的活动性质判读出来
- 判迹[pàn jì]
- 犹言分道而行。
- 判涣[pàn huàn]
- 分散;散漫。
- 判别式[pàn bié shì]
- 用以判别一元n次方程是否有重根的表达式。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判别式是δ=b^2-4ac,当δ=0时,方程有二重根。
- 判罪[pàn zuì]
- 法院依据法律给犯罪的人定罪。 法院根据法律给犯罪的人定罪
- 判割[pàn gē]
- 分割。
- 判状[pàn zhuàng]
- 犹今之判决书。
- 判断[pàn duàn]
- ①断定:判断准确|正确的判断。②判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③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如:“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符合客观实际,判断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检验判断真假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实践。判断由概念组成,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映现实的结果。判断总是表现为句子,但是并非所有的句子都表示判断。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表示,同一个句子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判断。
- 判教[pàn jiào]
- 佛教语。谓判定各类经典的意义和地位。
- 判例[pàn lì]
- 法院可以援引为审理同类案件的法律依据的判决和裁定。在某些国家对具体案件作出的判决和裁定可因法院多次援引而被赋予一般法律规范的性质。在英国,判例是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我国,法院对同类案件所作的判决和裁定只能作为审理案件的参考,不能作为法律依据。
- 判行[pàn xíng]
- 批准施行。
- 判处[pàn chǔ]
- 谓法庭依照法律对触犯刑律者的审理和裁决。 法庭依照法律对触犯刑律者的审理和裁决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 判署[pàn shǔ]
- 签字画押。
- 判辞[pàn cí]
- 本指判决书上的话。亦泛指断语;结论。
- 判令[pàn lìng]
- 犹命令。
- 判袂[pàn mèi]
- 犹言分袂。离别;分手:故人新判袂,得句与谁论。
- 判审[pàn shěn]
- 犹审判。
- 判正[pàn zhèng]
- 评定;评断。
- 判官[pàn guān]
- 古代佐理地方长官的僚属。迷信借以指阎王手下管生死簿的官:判官笔。 唐宋时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人员,借指阎王手下掌管生死簿的官坐谪兴国州判官。—— 清. 张廷玉《明史.海瑞传》
- 判案[pàn àn]
- 1.谓政府官员批阅公文,处理政务。 2.犹结论。
- 判死[pàn sǐ]
- 犹拼死。
- 判押[pàn yā]
- 在公文上签字画押。
- 判施[pàn shī]
- 分别施予。
- 判裂[pàn liè]
- 割裂;分离。
- 判别[pàn bié]
- 1.根据不同点加以区分:辨别是非。 2.察觉出或辨别出容易与邻近或其他事物相混淆的某事物。
- 判妻[pàn qī]
- 谓与丈夫离异而再嫁的妇女。
- 判决[pàn jué]
- 法院对审理终结的案件就实体问题作出的处理决定。如刑事诉讼的判决解决的实体问题是: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何种罪,是否处以刑罚,处以何种刑罚等。
- 判官头[pàn guān tóu]
- 指鞍子前边较高的部位。
- 判奂[pàn huàn]
- 犹伴奂。优游,闲暇。
判[pàn]字的成语
- 天地剖判[tiān dì pōu pàn]
- 犹言开天辟地。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 判然两途[pàn rán liǎng tú]
- 指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 相判云泥[xiāng pàn yún ní]
- 判:分辨;云泥:天上的云彩,地上的泥土。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形容相差极远。
- 判若水火[pàn ruò shuǐ huǒ]
- 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像水与火那样,互不相容
- 迎刃而判[yíng rèn ér pàn]
- 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 判若两途[pàn ruò liǎng tú]
- 判:区别。指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 判若云泥[pàn ruò yún ní]
- 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的距离那样远。比喻高低相差悬殊。也说“判若天渊”
- 五鬼闹判[wǔ guǐ nào pàn]
- 许多小鬼戏弄判官。剧目名。旧时也比喻居上位者被对自己不满或轻蔑的人所戏弄。
- 析珪判野[xī guī pàn yě]
- 谓封爵分土。
- 判若鸿沟[pàn ruò hóng gōu]
- 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形容界限很清楚,如同隔着鸿沟一样从此之后,中国文坛新旧的界限判若鸿沟。—— 鲁迅《伪自由书》
- 判若黑白[pàn ruò hēi bái]
- 判:区别。像黑白那样区分得清清楚楚。形容界限清楚,不易混淆。 像黑的与白的那样明显区分。形容界限分明夫文之高下雅俗,判若黑白。——清. 方望溪《书祭裴太常文后》
- 天壤之判[tiān rǎng zhī pàn]
- 壤:地。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 判若两人[pàn ruò liǎng rén]
- 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象两个人一样。 形容前后明显不同,好像是两个人一样
- 判若天渊[pàn ruò tiān yuān]
- 高低差别就象天空和深渊那样悬殊。
- 判冤决狱[pàn yuān jué yù]
- 判:评判;决:判决;狱:案件。评判冤案,判决官司。
- 批红判白[pī hóng pàn bái]
- 批:削;判:分开;红、白:指花卉。嫁接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