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
伪相关字典
伪[wěi]字在开头的词语
- 伪君子[wěi jūn zǐ]
- 剧本。即“达尔杜弗”。 表面正派高尚、实际上卑鄙无耻的人
- 伪孔传[wěi kǒng chuán]
- 《古文尚书》东汉时已亡佚,至东晋元帝时,梅赜(一作“梅颐”﹑“枚颐”)献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唐孔颖达作《尚书注疏》即以此为底本。自宋吴棫朱熹以来已怀疑其为伪造,至清阎若璩惠栋更详予考订,遂成定论。后即称此伪造的孔安国《尚书传》为“伪孔传”,以明非真出于孔安国之手。亦省称“伪孔”﹑“伪传”。
- 伪辩[wěi biàn]
- 犹诡辩。
- 伪言[wěi yán]
- 1.假话。亦谓说假话。 2.人为之言,造作之言。
- 伪蔽[wěi bì]
- 谓偏蔽而不正。
- 伪从[wěi cóng]
- 假作同意。
- 伪钱[wěi qián]
- 见“伪金钱”。
- 伪论[wěi lùn]
- 犹谬论,邪说。
- 伪造[wěi zào]
- 假造。 假造以欺瞒别人伪造证书
- 伪本[wěi běn]
- 指冒充名画真迹或原书真本的描摹本或翻刻本。
- 伪说[wěi shuō]
- 犹言欺人之谈。
- 伪师[wěi shī]
- 1.指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 2.伪学之师。对朱熹的诬称。
- 伪体[wěi tǐ]
- 1.指违背《风》《雅》规范的诗歌或风格不纯正的文章。 2.指专事摹拟而无真实内容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 伪蚕[wěi cán]
- 野蚕。亦指野蚕与家蚕的杂交蚕种。
- 伪谬[wěi miù]
- 1.亦作“伪缪”。 2.讹错;错误。
- 伪薄[wěi báo]
- 1.诈伪浇薄。 2.浮华轻巧。
- 伪貌[wěi mào]
- 犹伪态。虚伪的态度。
- 伪端[wěi duān]
- 诈伪的事端。
- 伪饰[wěi shì]
- 虚假矫饰。 假装伪饰之辞
- 伪夫[wěi fū]
- 犹伪人。
- 伪道[wěi dào]
- 邪伪不正之道。
- 伪议[wěi yì]
- 犹空论。
- 伪心[wěi xīn]
- 犹欺心。
- 伪迹[wěi jì]
- 装假的事;虚伪的事。
- 伪人[wěi rén]
- 伪善,诈伪之人。
- 伪巧[wěi qiǎo]
- 诈伪奸猾。
- 伪经[wěi jīng]
- 1.今文学家对古文经的贬称。今文学家认为古文经都是刘歆所伪造,故称。 2.伪造的佛经。如《大周刊定众经目录》附有《刊定伪经目录》。
- 伪笋[wěi sǔn]
- 指夏秋间竹鞭芽横向生长成为新鞭,其先端的幼嫩部分。亦称鞭笋。
- 伪方[wěi fāng]
- 1.骗人的方术。
- 伪真[wěi zhēn]
- 犹真假。
- 伪臣[wěi chén]
- 1.诈伪之臣。 2.非法政权的臣子。
- 伪学[wěi xué]
- 欺人之学;假学问。宋庆元时,韩侂胄与赵汝愚争权,因朱熹等人倾向赵汝愚,韩得势后,谓贪黩放肆乃人之真情,而廉洁好修者都是伪人,遂称道学为伪学,丞相赵汝愚以下五十九人全部罢斥,禁用赞同朱熹道学观点的士人。
- 伪民[wěi mín]
- 诈伪的人。
- 伪满[wěi mǎn]
- 指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扶植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建立的满洲国傀儡政权。
- 伪意[wěi yì]
- 虚假的心意。
- 伪朝[wěi cháo]
- 指僭伪﹑非正统的王朝。
- 伪让[wěi ràng]
- 假意谦让。
- 伪作[wěi zuò]
- 1.假造。 2.指托名假造的作品。
- 伪钞[wěi chāo]
- 假造的钞票。
- 伪化[wěi huà]
- 谓为敌伪势力所控制。
- 伪金钱[wěi jīn qián]
- 指民间私铸的钱币。
- 伪涂[wěi tú]
- 犹言邪道。
- 伪定[wěi dìng]
- 犹言表面平定。
- 伪偷[wěi tōu]
- 诈伪苟且。
- 伪撰[wěi zhuàn]
- 1.伪造杜撰。 2.指伪造的作品。
- 伪证[wěi zhèng]
- 1.指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 2.假托伪造的证据。 伪造的证据;假证据
- 伪局[wěi jú]
- 犹骗局。
- 伪命[wěi mìng]
- 1.指僭伪政权的命令。 2.假传的命令。
- 伪荆卿[wěi jīng qīng]
- 犹言假壮士。荆卿,即壮士荆轲,战国卫人。为燕太子丹客,受命往刺秦王。
- 伪劣[wěi liè]
- 伪造的或质量低劣的(商品)。 伪造的或质量低劣的(商品)
- 伪字[wěi zì]
- 指不规范的字。伪,通“讹”。
- 伪庭[wěi tíng]
- 1.亦作“伪廷”。 2.犹伪朝。
- 伪态[wěi tài]
- 虚伪的态度。
- 伪行[wěi xíng]
- 1.诈伪的行为。 2.假装出某种行为;装假。
- 伪妄[wěi wàng]
- 虚假,不真实。
- 伪善[wěi shàn]
- 假装善良:伪善者不为善事。 假充好人;假冒善良伪善的言辞
- 伪戾[wěi lì]
- 诈伪乖戾。
- 伪客[wěi kè]
- 行为诡诈的食客。
伪[wěi]字在结尾的词语
- 诡伪[guǐ wěi]
- 诡诈虚伪。
- 邀伪[yāo wěi]
- 犹言弄虚作假。
- 诚伪[chéng wěi]
- 真诚与虚伪。
- 侈伪[chǐ wěi]
- 放纵僭伪。
- 妖伪[yāo wěi]
- 1.犹妖讹。怪诞乖谬。 2.指怪诞乖谬的行为。
- 烦伪[fán wěi]
- 杂乱虚假。
- 浮伪[fú wěi]
- 虚伪。
- 隐伪[yǐn wěi]
- 不为人知的奸伪之事。
- 幻伪[huàn wěi]
- 虚假,不诚实。
- 智伪[zhì wěi]
- 智巧伪行。
- 百伪[bǎi wěi]
- 各种诈伪。
- 讬伪[tuō wěi]
- 谓依托非正统的统治者。
- 众伪[zhòng wěi]
- 种种假象。
- 厌伪[yàn wěi]
- 对奸邪巧伪感到满意。
- 篡伪[cuàn wěi]
- 犹篡夺。
- 遂伪[suì wěi]
- 饰伪,作假。
- 雕伪[diāo wěi]
- 虚饰﹐浮华。
- 杂伪[zá wěi]
- 驳杂不纯。亦指伪造之物。
- 防伪[fáng wěi]
- 防止伪造:防伪标志。
- 世伪[shì wěi]
- 世间的虚假浮华。
- 凶伪[xiōng wěi]
- 凶恶诈伪。
- 华伪[huá wěi]
- 虚浮诈伪。
- 诖伪[guà wěi]
- 谬误不实。
- 慝伪[tè wěi]
- 奸伪。
- 雠伪[chóu wěi]
- 犹作伪﹐作假。
- 僭伪[jiàn wěi]
- 1.指越礼不轨之事。 2.旧指割据一方的非正统的王朝政权。
- 晦伪[huì wěi]
- 隐晦与虚假。
- 祅伪[yāo wěi]
- 邪恶虚妄。
- 奸伪[jiān wěi]
- 1.亦作“姧伪”。亦作“奸伪”。亦作“姧为”。 2.诡诈虚假。 3.指诡诈虚假的人或事。
- 请伪[qǐng wěi]
- 真假。请﹐通“情”。
- 敌伪[dí wěi]
- 1.敌方的虚实。 2.指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亦指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的政权。 指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汉奸及其政权 敌伪人员
- 淫伪[yín wěi]
- 犹言弄虚作假。
- 滥伪[làn wěi]
- 犹虚假。
- 污伪[wū wěi]
- 污邪诈伪。
- 浇伪[jiāo wěi]
- 浇薄,虚伪。
- 行伪[xíng wěi]
- 见“行为”。
- 猾伪[huá wěi]
- 奸刁诈伪。
- 托伪[tuō wěi]
- 谓依托非正统的统治者。
- 苦伪[kǔ wěi]
- 犹苦窳。质粗劣,不坚实。
- 虚伪[xū wěi]
- 不真诚;表里不一:这人很虚伪|虚伪的同情心。
- 情伪[qíng wěi]
- ①真伪:辨其情伪|近古易悉,情伪可求。②情况;虚实:善刺军中情伪|众愿为愬死,故山川险易与贼情伪,一能晓之。③弊病:情伪日增|天下之情伪,岂一人之智虑所能尽防哉!
- 乖伪[guāi wěi]
- 谬误。
- 狡伪[jiǎo wěi]
- 狡诈虚伪。
伪[wěi]字的成语
- 半伪半真[bàn wěi bàn zhēn]
- 伪:虚假;真:真实。一半虚伪,一半真实。指真假混杂,难以分辨。
- 弃伪从真[qì wěi cóng zhēn]
- 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
- 不辨真伪[bù biàn zhēn wěi]
-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 朝真暮伪[zhāo zhēn mù wěi]
- 朝:早晨。事情早上这样说晚上那样说,没有定说。
- 去伪存真[qù wěi cún zhēn]
- 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 除掉虚假留存真实权衡在手,明镜当台,可以摧邪辅正,可以去伪存真。——明. 圆极居顶《续传灯录》
- 以伪谤真[yǐ wěi bàng zhēn]
- 用假的去冒充真的,致使人分辨不清。
- 矫言伪行[jiǎo yán wěi xíng]
- 虚假的议论行为。
- 矫饰伪行[jiǎo shì wěi xíng]
- 关于掩饰,行为虚伪。
- 巧伪趋利[qiǎo wěi qū lì]
- 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 曲尽情伪[qū jìn qíng wěi]
- 曲:细致;情伪:真假。比喻细致地搞清楚事情的真假。
- 乘伪行诈[chéng wěi xíng zhà]
- 指弄虚作假。
- 化性起伪[huà xìng qǐ wěi]
- 指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 真伪莫辨[zhēn wěi mò biàn]
- 莫:不。真假分辨不清。 正宗或伪劣不能辨别;是真是假,难以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