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驳骨散

驳骨散

《中医伤科学讲义》:驳骨散

药方名称驳骨散

处方桃仁8两,栀子1斤,侧柏3斤,生地1斤,红花半斤,归尾2斤,锦大黄3斤,毛麝香(岭南草药)2斤,黄连8两,黄柏1斤,黄芩1斤,骨碎补3斤,薄荷2斤,防风1斤,丹皮2斤,忍冬藤2斤,透骨草2斤,甘草1斤,田三七1斤,蒲公英1斤,金钗石斛8两,鸡骨香2斤,赤芍1斤,自然铜1斤,土鳖虫1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止痛、接骨。主骨折伤。

用法用量用酒、醋、开水等调敷。

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中医外伤科学》:驳骨散

药方名称驳骨散

处方续断24g,当归24g,乳香24g,没药24g,骨碎补24g,自然铜24g,五加皮24g,川红花12g,威灵仙12g,苏木12g,川芎12g,五倍子12g,无名异12g,赤芍12g。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止痛,接骨。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水、酒、蜂蜜或凡士林调效。

摘录《中医外伤科学》

猜你喜欢

  • 姜术散

    《济阴纲目》卷十三:姜术散药方名称姜术散处方白术1两2钱半,生姜1两半。制法上锉,作1服。功能主治产后更无他疾,但多呕逆,不能食。用法用量酒、水各2升,煎取1升,分3服。摘录《济阴纲目》卷十三《慈幼新

  • 开迷散

    药方名称开迷散处方当归3克白术(炒)3克白芍药3克柴胡2.4克 白茯苓2.4克甘草(炙)2.1克桃仁4.5克苏木3克远志(泡,去骨)4.5克 生地黄4.5克制法上药锉研。功能主治治妇人血逆心包而作癫狂

  • 止嗽散

    《儒门事亲》卷十五:止嗽散药方名称止嗽散处方半夏45克(汤洗七次)枯白矾120克制法上二味,共研为末,生姜打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咳嗽痰多。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备注本

  • 回春丸

    《摄生众妙方》卷七:回春丸药方名称回春丸别名八味茴香丸(《医学入门》卷七)、茴香丸(《仁术便览》卷三)。处方茯苓30克白术30克山楂子30克(炒)枳实24克 八角茴香30克(炒)茱萸30克(炒)橘核9

  • 金粉膏

    药方名称金粉膏处方锡4两(用板瓦盛炭火,安锡在上,扇之,候锡成灰,研末),密陀僧4两(入罐子内,以盏子盖口,盐泥固济,勿令透气,用炭火煅,不闻药气为度,取出放冷)。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发背,痈疽,

  • 家传剪红丸

    药方名称家传剪红丸处方枳壳(炒)、槐子(炒)、侧柏叶(炒)、荆芥穗各等分。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黍子大。功能主治小儿痢下纯血,及大人肠风下血。用法用量量儿大小给服,米饮送下。摘录《育婴秘诀》卷三

  • 丁香脾积圆

    药方名称丁香脾积圆处方丁香、木香,各半两;皂荚三大枚(烧存性),青橘皮(洗)一两,莪茂三两,三棱二两,高良姜二两。以上同用米醋一升,于瓷瓶内煮干,莪术、三棱、良姜,并乘热切碎,同焙干。巴豆(去壳)半两

  • 补脾汤

    《揣摩有得集》:补脾汤药方名称补脾汤处方潞参4.5克白术4.5克(土炒)云苓3克白芍3克(炒)川芎15克(炒)归身3克(土炒)蔻米1.5克(研)陈皮1.5克 炙耆3克 炙草1.5克扁豆3克(炒)功能主

  • 大黄白芷

    药方名称大黄白芷处方大黄、白芷、肉桂各10克,樟脑2克,用白酒150毫升。制法共浸泡1日后,即可饮用。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扭伤腰痛,一般只须服1~2日,病即告愈,用之临床,屡获奇效。用法用量每次

  • 葛根柴胡汤

    药方名称葛根柴胡汤处方葛根1两半,柴胡1两,芍药2分,桔梗3分,甘草3分(炙)。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伤寒。两手脉浮数而紧,若关前脉力小,关后脉力大,恶风不自汗,病在清明以后至芒种以前者。用法用量《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