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辰砂五苓散

辰砂五苓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辰砂五苓散

药方名称辰砂五苓散

处方辰砂(研)、白术(去芦)、猪苓(去黑皮)、泽泻(洗)、赤茯苓(去皮),各十二两。肉桂(去粗皮)八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表里末解,头痛发热,心胸郁闷,唇口干焦,神思昏沉,狂言谵语,如见神鬼,及治瘴疟烦闷未省者。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沸汤点服,不拘时。

如中暑发渴,小便赤涩,用新汲水调下。

小儿五心烦热,焦躁多哭,咬牙上撺,欲为惊状,每服半钱,温熟水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局方》卷二(宝庆新增方):辰砂五苓散

药方名称辰砂五苓散

别名苓砂散

处方辰砂(研)12两,白术(去芦)12两,木猪苓(去黑皮)12两,泽泻(洗,锉)12两,赤茯苓(去皮)12两,肉桂(去粗皮)8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导小便。主伤寒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心胸郁闷,唇口干焦,神思昏沉,狂言谵语,如见鬼神,及瘴疟烦闷未省者;中暑发渴,小便赤涩,五心烦热,焦躁多哭,咬牙上窜,欲为惊状。小儿邪热在心之夜啼证。

用法用量苓砂散(《卫生总微》卷七)。本方方名,《永类钤方》引作“朱砂五苓散”。

摘录《局方》卷二(宝庆新增方)

《种痘新书》卷十一:辰砂五苓散

药方名称辰砂五苓散

处方辰砂(另乳)、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肉桂、炒芩、黄连(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退心经火邪,利小便。主麻退之后,余热未尽,热乘于心,日夜烦躁,狂言妄语,人事不清。

用法用量灯心汤下。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一

《种痘新书》卷十二:辰砂五苓散

药方名称辰砂五苓散

处方五冬散加辰砂、滑石木通

功能主治分阴阳,利水道。主热泻烦谵。

用法用量灯心汤为引。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猜你喜欢

  • 立愈汤

    药方名称立愈汤处方何首乌9克 土茯苓30克天麻6克当归6克防风6克功能主治治一切头痛。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三剂或四剂。摘录《春脚集》卷一

  • 大橘皮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大橘皮汤药方名称大橘皮汤处方橘皮(三钱),滑石(四钱),茯苓(一钱半),木香、槟榔、猪苓、泽泻、白术,各一钱,官桂(半钱)、甘草(三分)。功能主治治湿热内甚,心腹胀满

  • 除湿清痢饮

    药方名称除湿清痢饮处方车前子1两,赤苓3钱,炒枳壳1钱5分,炒厚朴1钱5分,槟榔1钱5分,甘草1钱5分,滑石3钱(引),川连1钱,广木香1钱5分。功能主治夏秋之间,湿热盛,先泻后痢,腹中疼痛,里急后重

  • 麻黄杏仁饮

    药方名称麻黄杏仁饮处方麻黄桔梗前胡黄芩陈皮半夏各3克杏仁细辛各2.4克防风2克甘草1.2克功能主治治太阳病,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咳嗽,脉浮紧。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 蠲痹汤加味

    药方名称蠲痹汤加味处方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3枚,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没药10克,续断15克

  • 家传神异散

    药方名称家传神异散处方乳香、没药、牛黄、冰片、熊胆、朴消霜、青鱼胆、黄连、黄柏、赤石脂、孩儿茶、轻粉、白占。制法上前12味为末,后1味入麻油少许熬化,再入前药末煎成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定痛。主痔

  • 加味黄耆建中汤

    《证治准绳·伤寒》卷七:加味黄耆建中汤药方名称加味黄耆建中汤处方黄耆白芍药各6克当归4.5克人参白术麻黄根牡蛎粉各3克 官桂1.5克饴糖10毫升大枣2枚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固表止汗。治伤寒愈后,阳虚,无

  • 枇杷叶汁

    药方名称枇杷叶汁处方枇杷叶(拭去毛,净)。功能主治干呕烦热,亦治咳嗽。用法用量煮汁。饮之。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 蒲黄酒

    药方名称蒲黄酒处方蒲黄小豆 大豆各9克功能主治活血利水。治脾虚水停,遍身水肿或暴肿。用法用量上三味,以酒适量煎,分三次服。摘录《千金翼方》卷十九

  • 曲麦二陈汤

    药方名称曲麦二陈汤处方陈皮半夏(姜制)茯苓甘草(生)黄连(姜制)山楂麦芽(炒)神曲(炒)栝楼仁枳实(麸炒)功能主治治食积生痰,热气熏肺,气促痰壅,频频咳嗽,大便溏泻。用法用量用生姜、红枣为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