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豆附丸

豆附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豆附丸

药方名称豆附丸

处方豆蔻(炮)白茯苓(焙)附子(炮,去脐)各120克木香(不见火)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60克丁香(不见火)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补脾肾,理气和中。主肠胃虚弱,内受风冷,泄泻注下,腹痛肠鸣。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50~100丸,用生姜汤或粥饮吞下,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济生》卷四:豆附丸

药方名称豆附丸

处方豆蔻(面裹煨)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良姜(锉,炒)2两,诃子(面裹煨)2两,干姜(炮)2两,赤石脂(火煅)2两,阳起石(火煅)2两,龙骨(生用)2两,白矾(枯)2两,白茯苓(去皮)1两,桂心(不见火)1两,细辛(洗)1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湖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虚下寒,泄泻不止,肠滑不禁,日夜无度,全不进食;一切虚寒泄泻困乏。

用法用量本方白矾以上药物用量原缺“各”字,据《医方大成》补。

摘录《济生》卷四

《医方大成》引《幼幼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四四):豆附丸

药方名称豆附丸

处方豆蔻1分,附子1分(炮)。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搐搦,吐泻。

用法用量饭饮送下。

摘录《医方大成》引《幼幼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四四)

猜你喜欢

  • 救哀汤

    药方名称救哀汤处方黄耆1两,白术2两,人参5钱,茯苓1两,鳖甲5钱,山茱萸5钱,白芍5钱,半夏3钱。功能主治哀哭过伤,病后成疟,困倦甚疲。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八

  • 大茯苓丸

    《圣济总录》卷一九八:大茯苓丸药方名称大茯苓丸处方白茯苓5斤(锉碎,甑中蒸1炊久,晒干,为末),白沙蜜3斤,柏脂7斤(静处作灶泥,大釜于上,加甑,取白茅锉令齐整,先人甑内衬,次安柏脂在上,釜内用石灰水

  • 加味泻白散

    《症因脉治》卷一:加味泻白散药方名称加味泻白散处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黄芩、柴胡、钩藤、苏梗、桔梗、山栀。功能主治恼怒伤肝,木火刑金,内伤腋痛。摘录《症因脉治》卷一《麻症集成》卷四:加味泻白散药方名

  • 二号癣药水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二号癣药水药方名称二号癣药水处方土槿皮1.25kg,千金子6g,斑蝥40只(布包)。制法用白酒(高粱酒)5升,加入上药,装入大口瓶内,密封,浸泡半月至一月,去滓备用。功能主治灭菌

  • 加味理中地黄汤

    《福幼编》:加味理中地黄汤药方名称加味理中地黄汤处方熟地15克当归6克 萸肉3克 枸杞6克白术9克炮姜3克党参6克 炙甘草3克 枣仁6克(炒,研)肉桂3克 故纸6克 炙耆6克生姜3片 红枣3枚 核桃肉

  • 敛汗丸

    《石室秘录》卷二:敛汗丸药方名称敛汗丸处方玄参1斤,麦冬1斤,天冬1斤,生地1斤,北五味4两,酸枣仁半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每饭之时,头汗如雨落者,此胃火旺,而非肾火余也。用法用量每日1两

  • 甘桔元射汤

    药方名称甘桔元射汤处方甘草6克桔梗6克 元参3克射干3克功能主治治阴虚火旺之咽痛。用法用量加水煎至100毫升,热服。摘录《四圣悬枢》卷三

  • 葱白丸

    《中国医学大辞典》:葱白丸药方名称葱白丸处方阿胶2两,香附2两,川芎3两,当归3两,厚朴3两。制法上研为末,将胶烊化,葱白、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受寒气郁,腹痛经闭。用法用量每服3钱,熟汤

  • 瓜砂丹

    药方名称瓜砂丹处方朱砂4两。制法以木瓜10数个,每木瓜开盖去瓤,底下根铺药末少许,中以绢片裹朱砂1两,蜜拌湿,坐于其间,仍盖药末令满,仍以木瓜盖子盖定,篾签签定,纱片裹木瓜全个不令散失,如此者20-3

  • 威灵仙散

    药方名称威灵仙散别名威灵仙饮(《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二)。处方威灵仙150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治腰脚疼痛久不愈。用法用量每次3克,空腹时以温酒调下。逐日以微利为度。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