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调胃汤

调胃汤

《医略六书》卷三十:调胃汤

药方名称调胃汤

处方附子1钱半,人参1钱半,白术(炒)1钱半,白芍(酒炒)1钱半,茯苓3钱,肉桂(去皮)1钱半,吴茱(醋泡炒)8分炙,炙甘草5分,川芎8分。

功能主治产后呕吐,脉虚细者。

用法用量产后气阳两虚,生气不振,夹恚怒而两胁疼痛,呕吐不止。附子补火扶阳以振生气,人参扶元补气以接真阳,白术健脾土止呕吐,白芍敛肝阴定胁痛,吴茱萸平肝气力能温中降逆,小川芎入血海性善活血行气,白茯苓渗湿滑脾肺,紫肉桂温经和血脉,炙甘草缓中益气。水煎温服,使气阳内充,则肝阴暗复,而肝气和平,生生之气,无不振布,岂有胁痛呕吐之患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一盘珠》卷八:调胃汤

药方名称调胃汤

处方茯苓5分,扁豆5分,白术5分,半夏5分,广皮5分,人参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调理胃气。主小儿急惊风,惊已定者。

摘录《一盘珠》卷八

猜你喜欢

  • 巴豆膏

    《圣惠》卷六十五:巴豆膏药方名称巴豆膏处方巴豆7粒(去皮,研),硫黄半两(细研),白矾半两(烧灰),芜芎半两,猪脂3两。制法上为末,炼猪脂成油,入前药末调和令匀。功能主治一切疥疮有虫,时作瘙痒。用法用

  • 土大黄膏

    药方名称土大黄膏处方硫黄240克 生矾120克 点红川椒60克制法上药各研为末,用土大黄根捣汁,和前药调成膏。功能主治治干湿顽癣,不论新久。但皮肤顽厚,串走不定,惟痒不痛者。用法用量新癣抓损擦之,多年

  • 艾肠泥

    药方名称艾肠泥处方藏瓜姜糟60钱,熟地黄60钱,生姜(擦)12钱,艾15钱。制法置擂盆内,研烂为泥。功能主治打扑筋挛,骨闪挫,及久年打扑痛。用法用量摊好厚纸上,再以纸覆其上,敷患处,烧铁馒烙熨纸上。摘

  • 红花活血汤

    药方名称红花活血汤处方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苏木、乳香、没药。功能主治胃中死血作痛。用法用量入韭汁半钟,水煎服。摘录《何氏济生论》卷四

  • 两止汤

    药方名称两止汤处方熟地3两,山茱萸1两,麦冬1两,北五味5钱,白术5钱。功能主治脐中流血者。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即止血不流,4剂除根。各家论述熟地、山茱以补肾水,麦冬、五味以益肺气,多用五味子,不待生

  • 脚癣粉

    药方名称脚癣粉处方轻粉4两,升华硫磺4两,滑石3两,熟硼砂3两,枯矾8钱,樟脑8钱,冰片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解毒杀虫,干燥止痒。主足癣,股癣。用法用量直接干撒患处,每日多次。摘录《外伤科学》

  • 玉黄膏

    药方名称玉黄膏处方当归30克白芷9克姜黄90克甘草30克轻粉6克冰片6克 蜂白蜡90~125克制法先将前四种药浸泡麻油内三天,然后炉火上熬至枯黄,离火去滓,加入轻扮、冰片(均预先研末),最后加蜂白蜡溶

  • 华山碑记丹

    药方名称华山碑记丹处方三棱1两,灵脂1两,甘遂1两,葶苈1两,牙皂1两,青皮1两,神曲1两,乌梅1两,陈皮1两,枳壳1两,木香1两,豆豉1两,大黄1两,芫花1两,巴豆霜1两,红芽大戟1两,石榴1两。制

  • 驱风一字散

    药方名称驱风一字散处方川乌15克(炮,去皮、尖)羌活防风各7.5克川芎荆芥各9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眼痒极甚,瞳子连眦头皆痒,不能收睑。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薄荷汤调下。备注方中川芎、荆芥原无用量

  • 木防己汤

    药方名称木防己汤别名防己桂枝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处方木防己9克石膏(鸡头子大)12克桂枝6克人参12克功能主治行水散结,补虚清热。治膈间支饮,喘满,心下痞坚,面色熏黑,脉沉紧,得之数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