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调经饮

调经饮

《会约医镜》卷十四:调经饮

药方名称调经饮

处方当归9克 淮牛膝6克香附(酒炒)3克 元胡(炒)3克山楂4.5克茯苓4.5克陈皮(去白)2克

功能主治理气解郁,活血调经。主妇女气逆血滞,经期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加酒服。

如伤冷而寒滞者,加肉桂吴茱萸之类;如兼胀闷者,加厚朴,或砂仁亦可;如气滞,加乌药;如痛在小腹者,加小茴。

摘录《会约医镜》卷十四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调经饮

药方名称调经饮

处方当归3至5钱,牛膝2钱,山楂1至2钱,香附2钱,青皮1钱半,茯苓1钱半。

功能主治妇人经脉阻滞,气逆不调,多痛而实者。

用法用量《会约》有玄胡索、陈皮,无青皮

如因不避生冷而寒滞其血者,加肉桂吴茱萸之类;如兼胀闷者,加厚朴1钱,或砂仁亦可;如气滞者,加乌药2钱;或痛在小腹者,加茴香1钱半。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女科指南》:调经饮

药方名称调经饮

处方黄连乌药当归、芍药、川芎香附、生地、甘草

功能主治经水超前者。

用法用量生姜,水煎服。

摘录《女科指南》

猜你喜欢

  • 清肝芦荟丸

    药方名称清肝芦荟丸处方川芎当归白芍各60克 生地(酒浸,捣膏)60克青皮芦荟昆布海粉甘草节 牙皂黄连各15克制法上药为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肝化痰软坚。治血虚肝郁,气滞痰凝,结为瘿瘤,

  • 敛疮止痛生肌散

    药方名称敛疮止痛生肌散处方宫粉(火煨黄)1钱,黄柏5分,黄连5分,乳香(去油)5分,没药(去油)5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疮疡,并治下疳、黄水热泡等。用法用量掺疮上。摘录《易简方便》卷四

  • 利咽解毒汤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利咽解毒汤药方名称利咽解毒汤处方山豆根麦冬各3克 牛子(炒)玄参桔梗各2.1克甘草0.6克防风1.5克绿豆49粒功能主治治咽喉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痘疹传

  • 鹿菟丸

    《医学入门》卷七:鹿菟丸药方名称鹿菟丸处方鹿茸30克菟丝子山药各60克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滋补精血。治饮酒积热,熏蒸五脏,津血枯燥,小便频多,肌肉消瘦,专嗜冷物寒浆。用法用量每服30

  • 川消散

    《幼幼新书》卷五引张涣方:川消散药方名称川消散别名川朴散处方川朴消半两,紫雪1分,盐半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初生木舌。用法用量川朴散(《准绳·幼科》卷三)。摘录《幼幼新书》卷五引张涣方《圣惠》卷八

  • 桂附苓乌汤

    药方名称桂附苓乌汤处方茯苓3钱,泽泻3钱,桂枝3钱,干姜3钱,附子3钱,龙骨3钱(煅,研),牡蛎3钱(煅,研),首乌3钱(蒸)。功能主治消渴,饮1溲2。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各家论述《素问》饮一溲

  • 截疟温脾饮

    药方名称截疟温脾饮处方白术5钱,生姜5钱。功能主治脾虚痰涎上涌,疟发作则吐。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摘录《赤水玄珠》卷八

  • 吴茱萸散

    《太平圣惠方》卷四:吴茱萸散药方名称吴茱萸散处方吴茱萸7.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厚朴1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芎藭30克干姜15克(炮裂,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附子22.5克(炮裂

  • 赤小豆粥

    《本草纲目》卷二十五:赤小豆粥药方名称赤小豆粥处方赤小豆、粳米。功能主治利小便,消水肿脚气,辟邪疠。主用法用量煮粥服。摘录《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朱氏集验方》卷四:赤小豆粥药方名称赤小豆粥处方赤小豆(炒

  • 八仙公延年不老散

    药方名称八仙公延年不老散处方熟干地黄30两,五味子4两,天门冬12两(去心,焙),菖蒲6两,远志4两(去心),石韦4两(去毛),白茯苓2两,桂心2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服三十日力倍于常,六十日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