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菖蒲酒

菖蒲酒

《圣惠》卷三十六:菖蒲酒

药方名称菖蒲酒

处方菖蒲3分,木通3分(锉),磁石2两(捣碎,水淘去赤汁),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3分。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耳虚聋及鸣。

用法用量以酒1斗,用绵裹,浸7日后,每日空心暖饮1盏,晚再饮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方出《千金》卷三,名见《圣惠》卷七十九:菖蒲酒

药方名称菖蒲酒

处方干菖蒲3两。

功能主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以清酒5升,渍煮,取3升,分2次服。

摘录方出《千金》卷三,名见《圣惠》卷七十九

方出《外台》卷三十引(深师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三七:菖蒲酒

药方名称菖蒲酒

处方菖蒲5升(细切)。

功能主治癣。

用法用量以水5斗,煮取2斗,以酿2斗米如酒法,熟极饮,令得极醉,即愈。未愈更作,无有不愈。

摘录方出《外台》卷三十引(深师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圣惠》卷九十五:菖蒲酒

药方名称菖蒲酒

处方菖蒲(削治薄切,晒干)1斗。

制法上药以生绢袋盛之,以好酒1硕,入不津瓮中,安药囊在酒中,密封泥中,百日发视之,如绿叶色,复炊1斗秫米纳酒中,复封四十日,便漉去滓。

功能主治通血脉,调营卫,耳目聪明,发白变黑,齿落再生,延年益寿。主大风十二痹,骨立萎黄。

用法用量每温服1盏,日3次。其药滓晒干,捣为细末。每服1钱,酒调服尤妙。

摘录《圣惠》卷九十五

方出《圣惠》卷九十五,名见《医统》卷八十七:菖蒲酒

药方名称菖蒲酒

处方菖蒲1斗(细锉,蒸熟),生术1斗(去皮,细锉)。

制法上药,都入绢袋盛,用清酒5斗,入不津瓮中盛,密封。春、冬14日,秋、夏7日,取开。

功能主治不老强健,面色光泽。通血脉,调荣卫,耳目聪明,行及奔马,延年益寿。主风痹,骨立萎黄。

用法用量每温饮1盏,1日3合。

摘录方出《圣惠》卷九十五,名见《医统》卷八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一四:菖蒲酒

药方名称菖蒲酒

别名菖蒲浸酒

处方菖蒲(米泔浸1宿,锉,焙)3分,木通半两,磁石(捣碎,绵裹)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防风(去叉)1两,羌活(去芦头)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耳聋、耳鸣。

用法用量以酒1斗渍,寒7日,暑3日。每日空腹饮2-3盏,以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猜你喜欢

  • 草果知母汤

    药方名称草果知母汤处方草果1钱5分,知母2钱,半夏3钱,厚朴2钱,黄芩1钱5分,乌梅1钱5分,花粉1钱5分,姜汁5匙(冲)。功能主治背寒,胸中痞结,疟来日晏,邪渐入阴。用法用量水5杯,煮取2杯,分2次

  • 插耳皂荚丸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插耳皂荚丸药方名称插耳皂荚丸别名皂荚丸(《普济方》卷六十五)。处方皂荚1挺 豉30克 蒜1头(去皮)巴豆7枚(去皮,麸炒微黄)制法上药捣研为散。功能主治主牙疼。用法用量每用少许

  • 扁鹊陷冰丸

    药方名称扁鹊陷冰丸处方雄黄1两,真丹砂(别研)1两,矾石(熬)1两(将生矾石3两半烧之),鬼臼1两半,蜈蚣1枚(赤足者,小炙),斑蝥(去翅足)7枚,龙胆7枚,附子(炮)7枚,藜芦7分(炙),杏仁40枚

  • 催生膏

    药方名称催生膏处方大龟1个(要板黑者为佳,黄色者不佳,约2-3斤,愈大愈妙。用小磨麻油浸数日,熬枯去滓,再将油炼老,下炒黄丹收,加炒铅粉4两,搅匀)。制法临用以黏3钱摊皮纸上,令产妇平身安睡,贴膏脐上

  • 六味补肾丸

    药方名称六味补肾丸处方熟地8钱,淮山(炒)5钱,萸肉4钱,丹皮1钱5分,茯苓2钱,泽泻(盐水炒)1钱,杜仲(盐水炒)3钱,牛膝(盐水炒),故纸(盐水炒)各1钱,鹿茸(酥炙)2钱。制法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醋附方

    药方名称醋附方处方附子。功能主治耳聋,疼痛。用法用量将附子以醇醋煮1宿,削如枣核,以棉裹塞耳中。摘录《奇效良方》卷五十八

  • 复生饮

    《丹台玉案》卷六:复生饮药方名称复生饮处方牙皂僵蚕穿山甲各1.8克麻黄防风胆星半夏各1.5克甘草0.9克大黄3克(后入,略煎一滚)功能主治治小儿脐风撮口。用法用量先即以此儿脱下脐带,煎五六沸去带,再入

  • 加减葶苈丸

    药方名称加减葶苈丸处方大黄(煨)天冬(去心)杏仁(去皮、尖,另研)百合桑白皮(炒)木通甜葶苈(炒)制法蜜丸。功能主治清肺泻火。治小儿肺热,致成龟胸,其胸高起状如龟样者。用法用量滚白水进下。摘录《片玉心

  • 芳香化湿汤

    药方名称芳香化湿汤处方藿香9g,佩兰9g,苍术9g,陈皮9g,茯苓9g,泽泻9g,白鲜皮9g,地肤子9g。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健脾理湿。主亚急性湿疹,钱币形湿疹,慢性湿疹之胃纳不馨、消化不良、大便溏薄者

  • 蜡滴

    药方名称蜡滴处方黄蜡半两。功能主治狐尿刺棘人肿痛。主用法用量上熔汁,看冷热得所,滴肿痛处。即愈。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