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荜澄茄丸

荜澄茄丸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1两,白豆蔻(去皮)1两,肉豆蔻(去壳)1两,木香1两,草豆蔻(去皮,炒)1两,丁香1两,白术1两,缩砂仁1两,红豆蔻1两,桂(去粗皮)1两,益智(去皮)1两,诃黎勒(煨,去核)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茴香子(舶上者,炒)1两,槟榔(锉)1两,胡椒1两,干姜(炮)1两,阿魏(面裹煨,去面)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甘草(炙)4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胃心痛。腹胀满,口吐酸水,饮食无味,及一切气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炒)1两,藿香叶1两,茴香子(炒)1两,人参1两,槟榔(锉)1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甘草(炙,锉)1两,蓬莪荗(煨)1两。

制法上为末,入麝香1钱匕,研细,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气滞不匀,胁痛烦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空心、食前橘皮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圣惠》卷七: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半两,木香半两,桂心1两,茴香子3分,诃黎勒1两(煨,用皮),沉香半两,干蝎半两(微炒),槟榔1两,蓬莪荗3分,白术半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当归半两(锉,微妙),高良姜3分(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气攻心腹疼痛,胁肋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热生姜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宣明论》卷十二: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半两,良姜2两,神曲(炒)1两,青皮(去白)1两,官桂(去皮)1两,阿魏半两(醋面裹,煨熟)。

制法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焦痞塞,气逆上攻,心腹(疒丂)痛,吐逆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宣明论》卷十二

普济方》卷五十六引《御药院方》: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别名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半两,薄荷叶3钱,荆芥穗1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糖霜蜜和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鼻塞不通。

用法用量澄茄丸(《医学入门》卷七)。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六引《御药院方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1两,补骨脂(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羌活(去芦头)1两,芎藭1两,远志(去心)1两,萆薢1两,肉苁蓉(去皴皮,酒浸1宿,切,焙)1两,山芋1两,石斛(去根)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虚生寒,冷气上攻眼目,肢体疼痛攻注。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1两,干姜(炮)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3分,阿魏半两,肉豆蔻(去皮)3枚,缩砂(去皮)半两,草豆蔻(去皮)3枚,甘草(炙)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荜茇1分,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食毒,心胸痞闷,泄痢频并。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服10-20丸,酒送下。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济生》卷一: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打神曲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胸膈不快,不进饮食,翻胃吐黑汁。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后淡姜汤送下。

摘录《济生》卷一

《魏氏家藏方》卷五: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五味子(去枝)3分,木香(不见火)3分,官桂(去粗皮,不见火)3分,丁香(不见火)3分,阿魏(别研)3分,全蝎(炒)3分,茴香(淘去沙,炒)3分,青皮(去瓤)3分,良姜3分(炒),草果子(取肉炒)1两,胡芦巴(炒)1两,白术1两(炒),荜澄茄2两半,神曲2两(炒),甘草1分(炙),沉香半两(不见火)。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气虚滞,饮食难化,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生姜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御药院方》卷四: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三棱(锉碎)2两,陈皮(去白)1两半,蓬莪荗(锉碎)3两,枳实(生)1两,槟榔1两,黑牵牛(微炒)5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宽中顺气,消积滞,化痰饮。主水谷不化,心腹满闷,大便闭涩。

用法用量本方名荜澄茄丸,但方中无荜澄茄,疑脱。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杨氏家藏方》卷六: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1两,藿香叶(去土)1两,人参(去芦头)1两,蓬莪荗(煨香,切)1两,甘草(炙)1两,丁香1两,茴香2两(微炒),木香1两半,肉豆蔻(面裹,煨熟)1分,麝香1钱(别研),安息香1两(酒煮,研开,滤去沙石)。

制法上药除安息香外,并为细末,次入炼熟蜜半斤和丸,每1两作15丸。

功能主治脾虚胃弱,气滞不匀,心腹疼痛,宿冷不消,腹胁虚胀,不思饮食,面色痿黄,脏腑滑泄,气不升降。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细嚼,橘皮汤或木香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博济》卷二: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沉香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舶上茴香半两,乌药1两,白芷1两1分,胡芦巴3分,荜澄茄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丈夫元阳虚,冷气上冲,心胸满闷,肠胁雷鸣,或多攻刺,呕逆膨胀。

用法用量每服1丸,姜盐汤嚼下。

摘录《博济》卷二

《圣惠》卷九十八: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1两,白豆蔻(去壳)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沉香1两,缩砂(去壳)1两,当归(锉,微炒)1两,诃黎勒皮1两,吴茱萸(汤浸7遍,焙干微妙)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白术1两,木香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1两,桂心1两,槟榔1两,芎藭1两,人参(去芦头)1两,枳实(麸炒微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肾脏久积虚冷气攻心腹,宿食不消,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七: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1两,安息香1两,木香1两,肉桂1两半(去皴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锉,微炒),补骨脂1两,茴香子1两,沉香半两,槟榔半两,肉豆蔻半两(去壳),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微炒),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虚冷气攻腹胁胀满,腰脚冷疼,面色多黑,体重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猜你喜欢

  • 钓肠丹

    药方名称钓肠丹别名钩肠丸处方瓜蒌2枚(烧存性),猬皮2个(锉碎,罐内烧存性),鸡冠花(锉,微炒)5两,胡桃仁15个(不油者,入罐内烧存性),白矾(枯)2两,绿矾(枯)2两,白附子(生用)2两,天南星(

  • 除热结肠丸

    药方名称除热结肠丸处方黄连半两,柏皮半两,苦参半两,鬼臼半两,独活半两,橘皮半两,芍药半两,阿胶半两。制法上为末,以蓝汁及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小儿热,下黄赤汁沫及鱼脑杂血,肛中疮烂,坐(匿虫)生

  • 青蛤散

    药方名称青蛤散处方蛤粉(煅)30克石膏(煅)30克轻粉15克 生黄柏15克青黛9克制法上药研为末。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治黄水湿热等疮。用法用量先用香抽调成块,次加凉水调稀,将疮洗净,薄涂患处。

  • 大黄左经汤

    药方名称大黄左经汤处方大黄(蒸)、细辛(去苗)、茯苓、防己、羌活、黄芩、前胡、枳壳(麸炒,去瓤)、厚朴(去皮,锉,姜制,炒)、甘草(炙)、杏仁(麸炒,去皮尖,别研)。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风寒暑湿流注足

  • 狐牙散

    药方名称狐牙散处方大螳螂1个,白矾1块。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痔。用法用量以生麻油调涂之。摘录《鸡峰》卷十七

  • 槐角子丸

    药方名称槐角子丸处方皂角(去皮弦,醋炙)1两,黄耆(蜜炙)1两,荆芥穗1两,木香1两,露蜂房1两,猬皮(炙焦黄,锉)1两,鳖甲(淡醋煮,去裙膜,洗净,酸醋炙黄)1两,槐子1两,桔梗(炒)1两,穿山甲(

  • 马蹄屑汤

    药方名称马蹄屑汤别名马蹄汤处方白马蹄5两,赤石脂5两,禹余粮4两,乌贼骨4两,龙骨4两,牡蛎各4两,附子3两,干地黄3两,当归3两,甘草2两,白僵蚕1两。功能主治白漏不绝。妇人经血不定。用法用量马蹄汤

  • 揩齿细辛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揩齿细辛散药方名称揩齿细辛散处方细辛(去苗叶)1两,藜芦(去芦头,烧)1两,莽草半两,曲头棘(烧灰)半两,东墙衣(炒)半两,盐花(研)3合,荞麦面(炒)3合。制法上为散,取细。功

  • 驱风丸

    药方名称驱风丸处方皂角7锭(炮,按水500毫升)巴豆49粒(去壳、心、膜)枳壳30克制法上药以皂角水煮干为度,去巴豆不用,炒枳壳为细末,入木香15克,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大便不通,或年高风秘

  • 花锦散

    药方名称花锦散处方锦地罗8两,金银花8钱,当归2钱,天花粉5钱,甘草5钱。功能主治无名肿毒。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效,再续服。摘录《青囊秘诀》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