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茯苓膏

茯苓膏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一:茯苓膏

药方名称茯苓膏

处方猪蹄2具(治如食法),白粱米1斗(洗令净,2味以水5斗,合煮猪蹄烂,取清汁3斗,用煮后药),白茯苓5两,商陆5两,萎蕤1两,白芷2两,藁本2两。

制法上(口父)咀,以前药汁3斗,并研桃人1升,合煮,取1斗5升,去滓。瓷瓶贮之,纳甘松零陵香末各1两人膏中,搅令匀,绵幕之。

功能主治令皮肤悦泽白润。主面多(黑干) (黑曾)及手皴。

用法用量每夜用涂手面。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一

《千金》卷二十七:茯苓膏

药方名称茯苓膏

别名仙方凝灵膏、凝灵膏、神仙茯苓膏、辟谷凝灵膏

处方茯苓(净,去皮)、松脂24斤,松子仁12斤,柏子仁12斤。

制法上药皆依法炼之。松、柏仁不炼,捣筛,白蜜2斗4升,纳铜器中汤上,微火煎1日1夕,次第下药,搅令相得,微火煎7日7夜止,为丸如小枣大。

功能主治轻身明目,不老。发白更黑,齿落重生,延年益寿。主

用法用量仙方凝灵膏(《千金翼》卷十三)、凝灵膏(《圣济总录》卷一九八)、神仙茯苓膏(《圣惠》卷九十四)、辟谷凝灵膏(《普济方》卷二六四)。

摘录《千金》卷二十七

《摄生众妙方》卷二:茯苓膏

药方名称茯苓膏

处方大白茯苓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细末,用水漂去浮者,漂时先令少用水,如和面之状,全药湿方入水漂澄,取下沉者,以净布扭去水,晒干,再为末,再漂再晒,凡3次,复为细末。每末1斤,拌好白蜜2斤令匀,贮长瓷瓶内,箨皮封口置锅内,桑柴火悬胎煮尽1日,抵晚连瓶坐埋五谷内,次早倒出,以旧在上者装瓶下,旧在下者装瓶上,再煮再入五谷内,凡3日夜,次早取出,埋净土中7日,出火毒。

功能主治痰火。

用法用量每早、晚用3-4匙噙嚼,少时以白汤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景岳全书》卷六十四:茯苓膏

药方名称茯苓膏

处方当归3钱,白蒺藜3钱,羌活3钱,生地3钱,熟地3钱,甘草(去皮)3钱,连翘3钱,木通3钱,士茯苓半斤。

制法上为粗末,用水5-6碗,熬将半,用绢滤去滓,再熬成膏,晾冷。

功能主治杨梅疮,疯毒。

用法用量每服1大酒钟,日3次。轻者5-6料,重者10料痊愈。

注意熬药须用砂锅,忌房事、鸡、鱼、牛肉、椒醋发物。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猜你喜欢

  • 甘甜丸

    药方名称甘甜丸处方甘遂半两(水煮),甜葶苈1两(炒),细辛(去苗)1两半,川椒2两(炒)。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水肿腹胀。用法用量每服15丸,朝晨、日午,临卧白汤送下。摘录《普济方

  • 加减调中饮

    药方名称加减调中饮别名加味平胃散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白术、山楂、神曲、枳实、草果、黄连、干姜。功能主治食积类伤寒,头疼,发热恶寒,气口脉紧盛,但身不痛。用法用量加味平胃散(《玉案》卷二)。本方

  • 化乳汤

    药方名称化乳汤处方生绵耆4钱,炙绵耆4钱,当归4钱,川芎1钱,通草2钱,白芷5分,柴胡4分。功能主治乳汁不通。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方简义》卷六

  • 宽中汤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宽中汤药方名称宽中汤处方枳壳、当归、赤茯苓、生地黄、甘草、赤芍。功能主治痘疮,误服温燥,阳盛阴虚,津竭便结。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五《万氏家抄方》卷二:宽中汤药方名称宽中汤处方青

  • 瓜蒌托里散

    药方名称瓜蒌托里散处方黄瓜蒌1个(杵碎),忍冬藤1两,乳香1两,苏木5钱,没药3钱,甘草1钱。制法用酒3碗,煎2碗,空心、日午、临睡分3服。或以此为末,酒糊丸,弹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疮疡未成易消,

  • 韭菜汁

    药方名称韭菜汁处方韭菜(连根,洗净)。功能主治诸血。用法用量上捣烂,入童便在内,用布绞去滓,重汤煮热,澄清者饮之。立止。摘录《仙拈集》卷二

  • 常山散

    《外台秘要)卷五引《广济方》:常山散药方名称常山散处方常山38克升麻15克蜀漆7.5克制法上三味,捣筛为散。功能主治主疟疾。用法用量每服6克,加米15克,用井花水200毫升煎,去滓顿服,少间则吐,吐讫

  • 扶羸方

    药方名称扶羸方处方甘草(炙)1两,干姜1两,人参1两,芎?1两,生姜1两,桂心1两,蟹爪1两,黄芩1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下胎。主虚弱人欲去胎。用法用量《医统》有桃仁,无生姜。摘录方出《外台》卷三十三

  • 小橘皮汤

    药方名称小橘皮汤处方橘皮60克生姜120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太阳中暍,手足冷而呕哕者。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四次热服,热呷之。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三

  • 椒芷汤

    药方名称椒芷汤处方川椒(去目)1两,白芷1两5钱。功能主治妊娠阴痒。妇人受妊后,不节房劳,阳精留蓄因而作痒。用法用量水煎,服头煎;以2煎洗患处。摘录《叶氏女科》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