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浸酒

浸酒

《千金》卷四:浸酒

药方名称浸酒

别名浸药酒

处方大麻子3升,庵(艹闾)子2升,桃仁1升,桂心4两,灶屋(火台)煤4两,土瓜根6两,射干6两,牛膝8两。

制法上(口父)咀,以清酒3升,绢袋盛药,浸5宿。

功能主治月经不通,百疗不愈者。

用法用量浸药酒(《圣惠》卷七十二)。

摘录《千金》卷四

《圣惠》卷二十五:浸酒

药方名称浸酒

处方杜仲8两(去皱皮,炙微黄色),石南3两,羌活3两,附子3两(炮裂,去皮脐),牛膝3两(去苗),防风2两(去芦头)。

制法上细锉,以生绢袋盛,用好酒2斗,于瓷瓶中浸,7日后开取。

功能主治诸风,腰脚疼痛。

用法用量每饮1盏,日3-4度。

摘录《圣惠》卷二十五

《圣惠》卷三十五:浸酒

药方名称浸酒

处方海藻1两(洗去咸味)。

制法上细锉,以清酒4升,浸2宿,滤去滓。

功能主治瘿气,咽喉噎塞妨闷。

用法用量每取半盏,细细含咽,不计时候服之。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御药院方》卷一:浸酒

药方名称浸酒

处方虎胫骨8两(炙令黄,捶碎如棋子),丹参1大两,天麻1大两,桂1大两,牛膝1大两,菝葜1大两,人参1大两,乌头2升(炒令得所),羚羊角6分,杜仲6分,芎藭6分,薏苡仁8分,南椒半两(择去闭口者)。

制法上细锉,吹去末,生绢袋宽盛,沉于3斗酒中,浸令没,密封经7日开。

功能主治益血,添气力。主诸头目腰脚筋骨风。

用法用量空腹量性饮,恒令微有酒气。取1盏,添1盏,药味薄则换。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准绳·疡医》卷五:浸酒

药方名称浸酒

处方老公须根、毛里金钗根、狗骨子根、大叶毛吹曲。

制法上浸酒。

功能主治马(疒其)。

用法用量暖服,不可煎。

摘录《准绳·疡医》卷五

《圣惠》卷二十一:浸酒

药方名称浸酒

别名浸药酒

处方虎胫骨1斤(涂酥,炙令黄),侧子5两(炮裂,去皮脐),当归5两(锉,微炒)。

制法上细锉,以生绢袋盛,以清酒1斗5升浸之,春、夏3日,秋、冬7日。

功能主治风腰脚疼痛冷痹。

用法用量浸药酒(《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十便良方》)。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猜你喜欢

  • 粳米桃仁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粳米桃仁粥药方名称粳米桃仁粥处方粳米70克桃仁3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功能主治治上气咳嗽,胸膈伤痛,气喘。用法用量上二味煮粥,空腹食用。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圣

  • 消疳退云饮

    药方名称消疳退云饮处方陈皮厚朴(姜汁炒)苍术(米泔制)莱菔子(炒,研碎)少许柴胡甘草(炙)少许枳壳(麸炒)草决明(炒,研碎)桔梗青皮黄连(酒炒)密蒙花栀子(炒黑)黄芩(酒炒)神曲(炒)家菊花各等分功能

  • 截风生胃汤

    药方名称截风生胃汤处方天南星1个(须半两以上重者,慢火炮熟,细锉),好人参不拘多少(焙干,细锉)。功能主治小儿禀受气弱,脏腑泄泻,乳奶不化,或泻清水,乃惊证之渐者。用法用量上各用1钱半,水1盏,加生姜

  • 定喘芎苏散

    药方名称定喘芎苏散处方蓖麻子(去壳膜)1钱,川芎1分半,紫苏1分半,粟壳(蜜炙)5分。功能主治小儿咳嗽气喘。用法用量上作1服,用水1钟,加生姜3片,煎至5分,不拘时服。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 百合前胡汤

    药方名称百合前胡汤处方生百合3枚(劈,洗),前胡(去芦头)1两半,麻黄(去节)1两半,葛根(锉)2两,生麦门冬(去心)半两,石膏3两(碎)。制法如麻豆大。功能主治伤寒愈后,已经14日,潮热不解,将变成

  • 柳青散

    《青囊秘传》:柳青散药方名称柳青散处方薄荷5分,儿茶8分,黄连4分,青黛3分,冰片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口舌破碎。用法用量先用蔷薇根汤漱口,后吹之。摘录《青囊秘传》《疡科捷径》卷上:柳青散药方名

  • 集宝疗痹膏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集宝疗痹膏药方名称集宝疗痹膏处方川乌草乌南星半夏当归红花羌活独活大黄桃仁各12克 山甲30克白芷15克肉桂30克麻油500克葱汁150毫升 姜汁150毫升松香500克 陀僧60

  • 大黄葶苈丸

    方出《续本事》卷五,名见《普济方》卷一六三:大黄葶苈丸药方名称大黄葶苈丸处方大黄5钱(炒),葶苈子(洗净,瓦上炒)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气喘咳嗽。用法用量每服5-7丸,桑白皮

  • 四炒枳壳丸

    药方名称四炒枳壳丸处方枳壳500克制法上药分作四份,用芫荽子、萝卜子、小茴、干漆各30克,各炒一份,以枳壳黄色为度,择出枳壳为末,以四味炒药煎汤,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气血凝滞,腹内鼓胀,翻

  • 家秘胆星汤

    药方名称家秘胆星汤处方陈胆星、柴胡、黄芩、广皮、甘草、青黛、海石。功能主治肝胆郁火成痰,胁肋作痛。摘录《症因脉治》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