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沉香荜澄茄散

沉香荜澄茄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沉香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沉香荜澄茄散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四两,沉香荜澄茄葫芦巴(微炒)、肉桂(去粗皮)、茴香(舶上者.微炒)、补骨脂(微炒)、巴戟天(去心)、木香、川楝(炮.去核),各一两;川乌(炮.去皮.脐)半两,桃仁(去皮.尖.麸炒)二两。

炮制上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面色萎黄,手足厥冷,胁肋虚满,精神困倦,脏腑自利,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入盐末少许,煎八分,去滓,稍热服之。如盲肠、小肠一切气痛,服之有效,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博济方》卷二:沉香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沉香荜澄茄散

别名荜澄茄散(《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三)。

处方荜澄茄沉香胡芦巴(微炒)舶上茴香(微炒)破故纸(微炒)官桂(去皮)川苦楝子(炮,捶破,去核用肉)木香紫巴戟(穿心者)各30克桃仁(面炒,去皮,尖)60克川乌头15克(炮,去皮、脐)黑附子(炮制,去皮、脐)120克

制法上十二味,同杵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肾阳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面色萎黄,手足厥冷,胁肋虚满,精神困倦,大便泻利,小便滑数,并治膀胱、小肠一切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盐少许,同煎至240毫升,温服。

摘录博济方》卷二

《博济》卷二:沉香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沉香荜澄茄散

别名荜澄茄

处方荜澄茄1两,沉香1两,葫芦巴(微炒)1两,破故纸(微炒)1两,官桂(去皮)1两,舶上茴香(微炒)1两,川苦楝子(炮,捶破,去核用肉)1两,木香1两,紫巴戟(穿心者)1两,黑附子(炮制,去皮脐)4两,桃仁(面炒,去皮尖)2两,川乌头半两(炮,去皮脐)。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面色萎黄,手足厥冷,胁肋虚满,精神困倦,脏腑自利,小便滑数及盲肠小肠一切气痛。

用法用量荜澄茄散(《证治要决类方》卷三)。本方改为丸剂,名“沉香荜澄茄丸”,(见《御药院方》)。

摘录《博济》卷二

猜你喜欢

  • 仓公酒

    药方名称仓公酒处方当归(三分)防风(三分)独活(一两半)麻黄(一两一分)细辛(半两)附子(一个)功能主治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酒各半煎服。口不开者抉开纳药。摘录明·方贤

  • 二陈双核饮

    药方名称二陈双核饮处方陈皮2钱,青皮(醋炒)2钱,橘核(炒)2钱,荔枝核(炒)2钱,甘草5分,乳香8分,白茯苓8分,半夏8分,没药8分,大茴香8分。功能主治疝气,遇劳碌、风寒即发,外肾肿大坠痛。用法用

  • 导赤片

    药方名称导赤片处方大黄270两,滑石粉72两,茯苓(去皮)72两,生地黄144两,栀子216两,木通72两。制法上取大黄为细末,与滑石粉混合;茯苓为粗末,用7倍量25%乙醇按渗漉法提取,并浓缩为稠液约

  • 加皮露

    药方名称加皮露处方五加皮3两,熟干地黄3两,丹参3两,杜仲(去粗皮,炙微黄)3两,蛇床子3两,干姜3两,地骨皮2两,天门冬1两,钟乳石4两,白酒20斤,冰糖1斤8两。制法上锉细,生绢袋盛,浸酒内2宿后

  • 疗淋散

    药方名称疗淋散处方石韦(洗,刮去毛)、大虫魄(即琥珀)1两(研),滑石1两半,当归1两,芍药1两,黄芩1两,冬葵子1两,瞿麦1两,乱发3团(如鸡子大,烧灰),茯苓1两半。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诸淋。用法

  • 八物温经汤

    药方名称八物温经汤处方当归2钱,香附2钱,鹿茸(醋炙,如热少用)2钱,川芎2钱,熟地2钱,白术2钱,山萸2钱,小茴2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妇人二十一二,经脉不调,赤白带下,或如梅汁,或片,或二三月不行

  • 真君妙贴散

    药方名称真君妙贴散处方通明硫黄90克荞麦粉6克制法上药研末,以井花水调和稀稠得所,捏作饼子晒干,或焙干收之。功能主治治痈疽诸毒,及异形异类顽硬大恶歹疮,走敌不作脓者。用法用量如有恶疮,再用研碎,以井花

  • 苦参消石酒

    药方名称苦参消石酒处方苦参、消石、好清酒。制法先以清酒下消石,浸之14日或21日,然后与苦参同入酒瓮中,盛浸之7日。功能主治赤白癞风。用法用量渐渐服之。饮法:每服初7日,如半鸡子许,7日后可饮1升,任

  • 从革解毒汤

    药方名称从革解毒汤处方金银花2钱,土茯苓2钱,川芎1钱,莪术7分,黄连7分,甘草2分。功能主治疥疮。用法用量水煎,温服。若有肿气者,倍莪术;肿在上者,倍川芎;在下者,倍莪术、黄连。摘录《续名家方选》

  • 寒胀中满分消汤

    药方名称寒胀中满分消汤处方人参、黄耆、当归、茯苓、厚朴、半夏、吴萸、黄连、干姜、生姜、升麻、柴胡、川乌、麻黄、青皮、黄柏、泽泻、荜澄茄、草豆蔻、益智、木香。功能主治气虚胀病,形气虚少寒者。摘录《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