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安中散

安中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安中散

药方名称安中散

处方玄胡索(去皮)、良姜(炒)、干姜(炮)、茴香(炒)、肉桂,各五两。牡蛎(煅)四两,甘草(炒)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远年日近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气留滞于内,停积不消,胸膈胀满,攻刺腹胁,恶心呕逆,面黄肌瘦,四肢倦怠。

又治妇人血气刺痛,小腹连腰攻注重痛,并能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妇人淡醋汤调服。

如不饮酒者,用盐汤点下。并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三因》卷八:安中散

药方名称安中散

别名安中汤

处方地黄2两半,巴戟天2两半(去心),龙骨2两半,远志3两(去心,炒),茯苓3两,天雄3两(炮,去皮脐),五味子3两,山药3两半,苁蓉4两(酒浸),续断4两,蛇床子4两半(略炒),菟丝子(酒浸)4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醉饱心虚而合阴阳,累于心脾肾三经,而致三焦虚寒,短气不续,腹不安食,随即洞下,小便赤浊,精泄不禁,脚胫酸疼,小腹胀满。

用法用量安中汤(《奇效良方》卷三十四)。

摘录《三因》卷八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安中散

药方名称安中散

处方小麦(炒黄)4两,干姜(锉,炒)1两,甘草半两(炙),陈曲(炒)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除邪热,和胃进食。主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以大枣煎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局方》卷三(宝庆新增方):安中散

药方名称安中散

处方玄胡索5两(去皮),良姜5两(炒),干姜5两(炮),茴香5两(炒),肉桂5两,牡蛎(煅)4两,甘草(炒)10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主远年近日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气留滞于内,停积不消,胸膈胀满,攻刺腹胁,恶心呕逆,面黄肌瘦,四肢倦怠;及妇人血气刺痛,小腹连腰攻疰重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酒调下;妇人淡醋汤调服;如不饮酒,用盐汤点下;并不拘时候。

注意实热者忌服。

摘录《局方》卷三(宝庆新增方)

猜你喜欢

  • 丁香温气汤

    药方名称丁香温气汤处方丁香1两,吴茱萸(汤浸,微炒)1两,桂心(去粗皮)1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黄耆(去芦)2两,白茯苓2两,人参(去芦头)1两半,半夏(沸汤泡7次)1两半,良姜1两半,白术1两

  • 臌胀串

    药方名称臌胀串处方三棱3钱,莪术3钱,苍术3钱,青皮3钱,陈皮3钱,商陆2钱,泽泻2钱,甘遂2钱,木通2钱,赤茯苓2钱,胡椒2两,黑丑头末2两,桑皮5钱。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水肿。

  • 大度世丸

    药方名称大度世丸处方牛黄1两,大黄1两,雄黄1两,细辛1两,附子1两,真珠1两,甘草1两,人参1两,射罔1两,丹砂1两,鬼臼1两,莽草1两,蜀椒2两,麝香2两,鬼箭羽2两,茯苓2两,桂心2两,紫菀2两

  • 宁肺汤

    《杨氏家藏方》卷七:宁肺汤药方名称宁肺汤处方人参(去芦头)白术当归(去芦头,洗,焙)熟干地黄芎藭白芍药甘草(炙)麦门冬(去心)五味子桑白皮白茯苓(去皮)各15克阿胶30克(蚌粉炒)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

  • 二八丹

    药方名称二八丹处方阴丹2分,阳丹8分,硼8厘,矾(生)4厘。制法上用麝香3厘,片脑1分,研匀。功能主治翳膜。用法用量点眼。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 催生滑胎散

    药方名称催生滑胎散处方槐子(炒)、麦糵(炒)、贝母(炒)、滑石、当归(炒)。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催生滑胎。主用法用量每服2钱,于未产月10日前,每日空心用温酒送下。摘录《博济》卷四

  • 槿花散

    《百一选方》卷十四:槿花散药方名称槿花散处方木槿花不拘多少(采时不得用手,以竹筋就窠子摘,以细篾串眼,在有风处吹千)功能主治治脱肛痔病。用法用量水煎数沸,用盆盛,先以气嘘,候通手洗之。或木槿花为末涂之

  • 骨鲠千捶膏

    药方名称骨鲠千捶膏处方寒食面4两(来年者妙),大乌梅49个,陈米醋量药用。制法先以乌梅净肉置器中醋浸,次取仁去皮研烂,焙干为细末,和梅肉与仁同浸1宿令透,却入寒食面一处为丸,如橄榄状,待半干,横穿一窍

  • 升麻葛根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升麻葛根汤药方名称升麻葛根汤处方升麻、芍药、甘草,各二钱半。干葛,三钱。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时气瘟疫,头痛发热,及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

  • 胡粉涂方

    药方名称胡粉涂方处方胡粉3分,石灰(研,罗)3分。制法上炼猪脂调如糊。功能主治诸疮中水毒攻肿。用法用量涂疮上,水即出。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