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脏连丸

加味脏连丸

重订通俗伤寒论》引胡在兹方:加味脏连丸

药方名称加味脏连丸

处方川连5两,苦参3两,生川军2两,圆皂角仁1两5钱,白芷1两5钱,光桃仁1两。

制法各为细末,取猪大肠洗净,纳入肠中,酒、水各半,煮烂捣研,和入百草霜1两,红曲3两,共捣为丸。

功能主治清涤肠浊。主脏毒下血,血色如烟尘,沉晦瘀浊,便溏不畅,胃气不健,肢体倦怠者。

用法用量原书用本方治上症,是继芩连二陈汤或清肠解毒汤后用以除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引胡在兹方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加味脏连丸

药方名称加味脏连丸

处方黄连8两,枳壳6两,大麦馅子1升,甘草4两。

制法上为粗末,装入健猪大肠内,不拘几段,用线扎紧,酒、水同煮极烂,捣成饼,晒干为细末,水叠为丸。

功能主治脏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送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三

《医便》卷三:加味脏连丸

药方名称加味脏连丸

处方雄猪大脏一副(去两头各7寸),黄连(去毛,净末)1斤,槐花(净末)4两。

制法将后2味装入脏内令满,用绳扎两头口上,用小麦数10粒,放甑上蒸3时,以脏黑取看小麦极烂为度,入石臼捣如泥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饮酒食炙,热毒下坠,为肠风脏毒,痔漏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薄酒送下。

摘录《医便》卷三

猜你喜欢

  • 含化玉液丸

    《太平圣惠方》卷四:含化玉液丸药方名称含化玉液丸处方寒水石30克(研)石膏30克(研如粉)葛根30克栝楼根30克乌梅肉15克(炒)麦门冬45克(去心,焙)赤茯苓30克 龙脑3克(研)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 茴香粥

    药方名称茴香粥处方小茴香(炒)。功能主治和胃。行气止痛,健脾开胃。主小肠疝气,脘腹胀气,睾丸肿胀偏坠,胃寒呕吐,食欲减退以及鞘膜积液,阴囊象皮肿。乳汁缺乏。用法用量煎汤,去滓,入米煮粥食之。注意茴香粥

  • 开骨膏

    药方名称开骨膏处方乳香(研细)。制法滴水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难产。用法用量每服1粒,无灰酒吞下。摘录《准绳·女科》卷四

  • 含奇丸

    药方名称含奇丸处方葶苈知母贝母各30克制法为末,枣肉、砂糖捣和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痰热壅肺,喘嗽不止。用法用量每用绵裹1丸含之,徐徐咽下。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 安惊丸

    《直指小儿》卷一引建阳刘参议方:安惊丸药方名称安惊丸处方远志肉(姜汁浸,焙)半两,净铁粉半两,朱砂半两,人参半两,茯神半两,全蝎21个(焙),南星(中者)1个(姜汁浸1宿,切细,焙),白附子(略炮)2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药方名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处方柴胡12克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4.5克半夏6克(洗)大黄6克(切)牡蛎4.5克(熬)大枣(擘)6枚功能主治和解清热,镇惊安神。主伤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烦

  • 棒疮膏

    《古方汇精》卷二:棒疮膏药方名称棒疮膏处方麻油4两,鸡子黄3个,血余5钱,白蜡5钱,冰片3分。制法用麻油煎滚,入鸡子黄熬枯捞去,再入洗净血余,又熬枯捞去,下白蜡、冰片,和匀,冷透。功能主治棒疮。用法用

  • 增益八味丸

    药方名称增益八味丸处方熟干地黄(酒洒九蒸,晒干称)鹿茸(去毛,炙)五味子各120克山药(大块者,酒浸一宿)山茱萸(去核)大附子30克(炮)牛膝(酒浸一宿)各60克 白茯苓牡丹皮(去骨)泽泻(酒浸一宿)

  • 三脘痞气丸

    药方名称三脘痞气丸处方木香白豆蔻(去皮)青皮(去白)陈皮(去白)荆三棱(炮)各30克 大腹子22克半夏(汤洗七次)60克 缩砂仁槟榔沉香各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未。用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

  • 玉池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玉池散药方名称玉池散处方当归(去芦)、伞本地骨皮、防风、白芷、槐花(炒)、川芎、甘草(炙)、升麻、细辛(去苗),各等分。炮制上为末。功能主治治风蛀牙痛,肿痒动摇,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