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丁附散

丁附散

普济方》卷三十六引《澹寮》:丁附散

药方名称丁附散

处方附子1个(大者,周围钻孔,用丁香插入孔内,以面裹煨熟,去面不用)。

制法上以附子丁香为末。

功能主治冷吐翻胃,及吃食移时即吐。缘水不胜火复还脾,脾不能受即吐。

用法用量同猪臀肉切片炙熟,蘸药末嚼下,空心顿服十数片,用生姜汁,盐汤渐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六引《澹寮》

方出《朱氏集验方》卷四引《类编》,名见《得效》卷五:丁附散

药方名称丁附散

处方附子1枚(切去盖,刳中使净。丁香49粒,以盖覆之,线缚,置银石器中,浸以生姜自然汁,及盖而止,慢火煮干为度)。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翻胃。

用法用量每用1钱匕掺舌上,漱津下。若烦渴则徐食糜粥。

注意忌油腻、生冷。

摘录方出《朱氏集验方》卷四引《类编》,名见《得效》卷五

《医统》卷二十八引《卫生易简方》:丁附散

药方名称丁附散

处方附子1枚(坐于砖石上,四面着火,渐渐逼热,淬入生姜汁中,浸少时,如法再淬,约尽姜汁半碗许为度。去皮,焙干为末),丁香2钱(研)。

制法2味匀和。

功能主治反胃呕逆,粥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粟米少许,煎7分服。

摘录《医统》卷二十八引《卫生易简方

猜你喜欢

  • 枇杷叶饮

    药方名称枇杷叶饮处方枇杷叶(拭去毛)1分,芦根(洗,焙)3分,人参1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霍乱,心烦懊不得安卧。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入薤白5寸,煎至1盏,去滓温服;有顷再服。摘录《圣济总录

  • 参耆麻黄根汤

    药方名称参耆麻黄根汤处方人参、黄耆、当归、白术、桂枝、粉草、麻黄根、牡蛎、浮麦。功能主治产后自汗、盗汗。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 吹云膏

    药方名称吹云膏处方细辛1分,升麻3分,蕤仁3分,青皮4分,连翘4分,防风4分,柴胡5分,生甘草6分,当归身6分,荆芥穗1钱(微取浓汁),生地黄1钱5分,拣黄连3钱。制法上(口父)咀。除连翘外,用澄清净

  • 柴胡二连丸

    药方名称柴胡二连丸处方柴胡、宣黄连、胡黄连。制法上药各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儿痘后,因肝经实火而致寅、卯、申、酉时热甚,或兼搐。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以白汤送下。摘录《保婴撮要》卷

  • 化瘀理膈丹

    药方名称化瘀理膈丹处方三七2钱(捣细),鸭胆子40粒(去皮)。功能主治力小任重,努力太过,以致血瘀膈上,常觉短气;若吐血未愈者,多服补药或凉药,或多用诸药炭强止其血,亦可有此病。用法用量凡服鸭胆子,不

  • 桂枝四七汤

    《仁斋直指》卷六:桂枝四七汤药方名称桂枝四七汤处方桂枝白芍药半夏(制)各30克 白茯苓厚朴(制)枳壳(制)甘草(炙)各15克人参紫苏各7.5克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冷,内有寒邪,心腹作痛。用法

  • 除热粉散

    药方名称除热粉散处方雷丸90克牡蛎桂心各30克制法共研为粉。功能主治主小儿伤寒余热不退。用法用量扑儿身上。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婴孺方》

  • 补胃汤

    《千金》卷十六:补胃汤药方名称补胃汤别名补胃煮散处方防风2两,柏子仁2两,细辛2两,桂心2两,橘皮2两,芎?3两,吴茱萸3两,人参3两,甘草1两。功能主治胃中虚寒,腹痛肠鸣,面目浮肿,少气口苦,身无光

  • 承气汤

    《普济方》卷九十六:承气汤药方名称承气汤处方厚朴4两(去皮),姜2两(同捣烂,焙干),大黄2两,枳实半两(麸炒去瓤),芒消1两半。制法上除芒消外,并为粗末。功能主治刚痉,大便不通10数日。用法用量每服

  • 喉闭丸

    药方名称喉闭丸别名巴霜顶处方雄黄1钱,郁金5钱,巴豆7粒1钱,冰片少许,麝香少许。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缠喉风喉闭,先胸膈气紧,蓦然咽喉肿痛,手足厥冷,气不能通,顷刻不活。用法用量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