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龙珠果

龙珠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珠果

药材名称龙珠果

拼音Lónɡ Zhū Guǒ

别名龙须果、大种毛葫芦

来源西番莲龙珠果Passiflora foetida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

性味甘、酸,平。气香。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润燥化痰。主治外伤性眼角膜或结膜炎,淋巴结炎。

用法用量3~7钱,外用适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龙珠果

药材名称龙珠果

拼音Lónɡ Zhū Guǒ

别名龙吞珠、龙须果、风雨花(《南宁市药物志》),龙爪珠、毛蛉儿(《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西番莲科植物龙珠果全株。夏、秋采。

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茎柔弱,密被白色柔毛或无毛,常借卷须攀援他物上升,长1~2米。单叶互生,薄纸质;卵形至矩圆状卵形,长5~13厘米,宽4~12厘米,浅3裂,边缘波状,具睫毛.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和叶柄均被柔毛及混生少许腺毛;托叶睫毛状分裂,裂片先端具腺;叶柄长约6厘米;叶腋卷须疏被柔毛。花单生,径约5厘米,为3个苞片组成的总苞所围绕;苞片和小苞片1~3回羽状分裂为许多毛状裂片,裂片先端具腺体;萼片5,长1.5厘米;花瓣5,与萼片等长,白色或淡紫色,副花冠为3列纤弱裂片所组成。浆果肉质,卵形,长3~5厘米;内有多数椭圆形种子。花期夏、秋。

生境分部多栽于村旁、园边,亦有野生。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全株:甘,凉,微苦。"

功能主治①《南宁市药物志》:"全株:清热,解毒,利水。治肺热咳嗽,浮肿,白浊。敷烂脚痈疮。"

②《广西药植名录》:"果实:润肺,止痛。治疥疮,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龙珠果

药材名称龙珠果

拼音Lónɡ Zhū Guǒ

英文名Herb of Tagua Passionflower

别名龙吞珠、龙须果、风雨花、神仙果、番瓜子、山木、大种毛葫芦龙珠草、蒲葫芦、假苦瓜、香花果、天仙果、野仙桃、肉果。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西番莲科植物龙珠果的全株或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ssiflora foetida L.

采收和储藏:夏末秋初采收全株,洗净,鲜用或晒干。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去泥纱,晒干。4-5月采收果实。

原形态草质藤木,长达6。茎柔弱,圆柱形常被柔毛,具腋生卷须。叶互生,裂片先端具腺体;叶柄长2-6cm;托叶细绒状分裂。叶膜质,宽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4.5-13cm,宽4-12cm,3浅混生腺毛或腺点。聚伞花序退化而仅具花1朵,腋生,5数,白色或淡紫色,直径2-3cm苞片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小裂片丝状,先端具腺毛;萼片长圆形,背面近先端具一角状附属物;花瓣与萼片近等长;副花冠由3-5轮丝状裂片组成,花丝基部合生,上部分离;子房椭圆形,花柱3(-4)。浆果卵圆形,直径2-3cm。花期7-8月,果期翌年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150的荒山草坡或灌丛中,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土层疏松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秋初将采回的成熟果实,去掉果皮,用清水洗去果肉,把种子晾干或晒干,置通风处贮藏。翌年春季3月播种。大面积的生产一般采用直播法,按35cm左右开行条播,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里,覆土2cm,浇水保湿。7-10d出苗。

田间管理 苗高5cm左右时,按株距10cm定苗,并没支柱,用竹枝或树枝插在行间,茎蔓缠绕其上,在定苗时、生长期、始花期各追肥1次,第1次氮肥,第1次麸肥或人粪尿,第3次除施氮肥外,增施过磷酸钙。在每次追肥前,进行中耕除草,施肥后结合进行培土。

化学成分叶及树脂中含黄酮类化合物,已确证的有:牡荆(nitexin),民牡荆素(isovitexin),肥皂草甙(saponarin),荭草素(orinetin),民荭草素(isoorientin)芹菜素-8-C-双葡萄糖甙(apigenin-8-C-diglucoside)[1],藿香黄酮醇(pachypodol),4,7-O-二甲基柚皮素(4,7-O-dimethylnaringenin),3,5-二羟基-4,7-二甲氧基黄烷酮(3,5-dihydroxy-4,7-dimethoxyflavanone)[2],3,4-二-O-甲基山柰酚(ermanin-3,4-di-O-methylkaempferol-7,4-3-三-O-甲基氧基黄烷酮(-4-O-methylapigenin),7,4-二-O-甲基槲皮素(7,3,3-tri-O-methylquercetin),7,3,4-三-O-甲基山柰酚(3,7,4-tri-O-methylkaempierol)[4]等。种子油中富含亚麻酸(linolen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ed)[6].

性味味甘;酸;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肺止咳。主肺热咳嗽;小便混浊;痈疮肿毒;外伤性眼角膜炎;淋巴结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叶捣敷

各家论述1.《南宁市药物志》:全株:清热,解毒,利水。治肺热咳嗽,浮肿,白浊。敷烂脚痈疮。

2.《广西药植名录》:果实:润肺,止痛。治疥疮,无名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扁豆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豆花药材名称扁豆花拼音Biǎn Dòu Huā来源豆科扁豆属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 的花。7~8月间采摘未完全开发的花,迅速晒干或烘干,晒时要经常

  • 散血藤

    《中药大辞典》:散血藤药材名称散血藤拼音Sàn Xuè Ténɡ别名钻地风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白背钻地风的藤茎。原形态白背钻地风,又名:粉叶钻地风。落叶攀

  • 铁罗伞

    药材名称铁罗伞拼音Tiě Luó Sǎn别名单刀根、广檀木、麻子木来源豆科仪花属植物仪花Lysidice rhodostegia Hance,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碎晒干。性味

  • 麒麟菜

    《中药大辞典》:麒麟菜药材名称麒麟菜拼音Qí Lín Cài别名鸡脚菜(《纲目》),鹿角菜(《琉球国志略》),鸡胶菜(《罗源县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红翎菜科植物麒

  • 枇杷叶露

    《中药大辞典》:枇杷叶露药材名称枇杷叶露拼音Pí Pá Yè Lù别名枇杷露(《生草药性备要》)。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叶的蒸馏液。性味①《生草药

  • 落霜红

    《全国中草药汇编》:落霜红药材名称落霜红拼音Luò Shuānɡ Hónɡ别名猫秋子草、毛仔树来源冬青科冬青属植物落霜红Ilex serrata Thunb.,以根皮和叶入药。全年

  • 半边风

    药材名称半边风拼音Bàn Biān Fēnɡ英文名Tsoong Pellionia别名老虎斑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蕈树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tingia ch

  • 野芝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芝麻药材名称野芝麻拼音Yě Zhī Mɑ别名野油麻、山麦胡、地蚤来源唇形科野芝麻属植物野芝麻Lamium barbatum Sieb. et Zucc.,以地上全草或花入药。夏季

  • 卫矛

    药材名称卫矛拼音Wèi Máo别名鬼箭羽、麻药[广东]、八树[陕西]、篦梳风[湖南]来源卫矛科卫矛属植物卫矛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以根,带翅

  • 益母草

    《中国药典》:益母草药材名称益母草拼音Yì Mǔ Cǎo英文名HERBA LEONURI别名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