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龙利叶花

龙利叶花

《中药大辞典》:龙利叶花

药材名称龙利叶花

拼音Lónɡ Lì Yè Huā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大戟科植物龙利叶花蕾

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大咯血时,可用龙利叶花生冲或煲肉服食。"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冲或炖肉,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龙利叶花

药材名称龙利叶花

拼音Lónɡ Lì Yè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Dragon's Tongue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龙利叶Sauropus rostratus Miq.的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ropus rostratus Miq.[S.changianus S.Y.Hu;S.spatuifolus Beille]

采收和储藏:花盛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龙利叶常绿小灌木,高达40cm。小枝梢有“之”字状折曲,有不明显的小柔毛。单叶互生;常聚生于小枝顶端;具短柄;托叶三角形,老时草黄色;叶片卵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最下部的或近于卵形,长5-8cm,宽2.5-3.5cm,先端圆钝稍内凹而有小凸尖,基部窄或近圆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浅绿,中脉基部初微被柔毛,后无毛。花丛生于叶腋内或排成一极短的总状花序;花单性,雌雄同序,暗紫色;花梗短;雄花花萼较小而稍厚,与雌花花萼同形,花药椭圆形,稍厚,略突出;雌花花柱细,2叉。蒴果具短柄,状如豌豆,外围宿萼与果近等长。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为栽培或生于山谷、山坡湿润肥沃的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苦;淡;性平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止血。主咯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开水冲。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向日葵花

    《中药大辞典》:向日葵花药材名称向日葵花拼音Xiànɡ Rì Kuí Huā出处《民间常用药汇编》来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花蕾,秋季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向日葵

  • 龙眼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眼根药材名称龙眼根拼音Lónɡ Yǎn Gēn来源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利湿,通络。用于

  • 金挖耳

    《中药大辞典》:金挖耳药材名称金挖耳拼音Jīn Wā ěr别名挖耳草(《重庆草药》),朴地菊、劳伤草(《泉州本草》),野烟、铁抓子草、野向日葵、铁骨消、翻天印(《湖南药物志》),倒盖菊、山烟筒头(广州

  • 南牡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牡蒿药材名称南牡蒿别名牡蒿来源菊科艾属植物南牡蒿Artemisia eriopoda Bunge,以全草及根入药。夏季采收全草,切段,鲜用或晒干;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性味苦、微甘

  • 旋花根

    《中药大辞典》:旋花根药材名称旋花根拼音Xuán Huā Gēn别名筋根(《本经》),续筋根(《本草图经》),旋蒚草根(《救急方》)。出处《本经》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篱天剑的根。3月或9月采,晒

  • 刺果卫矛

    《中药大辞典》:刺果卫矛药材名称刺果卫矛拼音Cì Guǒ Wèi Máo别名扣子花、岩风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卫矛科植物长刺卫矛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攀援状灌木,高达6米

  • 竹节草

    《中药大辞典》:竹节草药材名称竹节草拼音Zhú Jié Cǎo别名竹节菜、翠蝴蝶、翠娥眉、笪竹花、倭青草(《救荒本草》),竹菜、鸭跖草(《岭南采药录》)。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

  • 白花鬼针草

    药材名称白花鬼针草拼音Bái Huā Guǐ Zhēn Cǎo别名金杯银盏、金盏银盆、盲肠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白花鬼针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dens pilosa L.var .ra

  • 番石榴叶

    《中药大辞典》:番石榴叶药材名称番石榴叶拼音Fān Shí Liu Yè别名鸡矢茶(《广西中药志》)。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叶。采嫩叶晒干。化学成分叶含β-

  • 狼肉

    《中药大辞典》:狼肉药材名称狼肉拼音Lánɡ Ròu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犬科动物狼的肉。原形态狼(《诗经》),又名:毛狗(《纲目》)。体长1~1.6米,尾长35~50厘米,体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