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黍米

黍米

《中药大辞典》:黍米

药材名称黍米

拼音Shǔ Mǐ

出处《别录》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种子。夏,秋采收。

原形态黍(《诗经》)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单生或少数丛生,高60~120厘米,有节,节上密生髭毛。叶鞘松弛,被疣毛;叶舌长约1毫米,具长约2毫米的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1.5厘米,具柔毛或无毛,边缘常粗糙。圆锥花序,开展或较紧密,成熟则下垂,长约30厘米,分枝具角棱,边缘具粗糙刺毛,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小枝与小穗;小穗卵状椭圆形,长约4~5毫米;颖纸质。无毛,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2~2/3,先端尖或锥尖,具5~7脉,第二颖与小穗等长,大多为11脉;第一外稃形似第二颖;内稃薄膜质,较短小,长1.5~2毫米,先端常微凹。颖果圆形或椭圆形,平滑而有光泽,长约3毫米,乳白、淡黄或红色。种子白色、黄色或褐色,性粘或不粘。

一般分两种类型,以秆上有毛,偏穗,种子粘者为"黍";秆上无毛,散穗,种子不粘者为"稷"。

本植物的根(黍根)、茎(黍茎),以及稷的种子(稷米),稷的茎(糜穰)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我国华北、西北多有栽培。

化学成分去壳黍米含灰分2.86%,粗纤维6.25%,粗蛋白15.86%,淀粉59.65%。含油5.07%,其中脂肪酸,主为棕榈酸,以及廿四烷酸、十七烷酸、油酸、亚油酸、异亚油酸等。蛋白质有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等种类。黍米又含黍素。

性味甘,平。

①《吴普本草》:"甘,无毒。"

②《别录》:"甘,温,无毒。"

③《饮膳正要》:"甘,平,无毒。"

④《纲目》:"丹黍米:甘,微寒,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太阴经。"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治泻痢,烦渴,吐逆,咳嗽,胃痛,小儿鹅口疮,烫伤。

①《吴普本草》:"益气补中。"

②《别录》:"丹黍米,主咳逆,霍乱,止泄,除热,止烦渴。"

③孟诜:"患鳖瘕者,以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煮粥或淘取泔汁。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小儿鹅口,不能饮乳:黍米汁涂之。(《千金方》)

②治汤火所灼未成疮者:黍米、女曲等分。各熬令黑如炭,捣末,以鸡子白和涂之。(《肘后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黍米

药材名称黍米

拼音Shǔ Mǐ

英文名Broomcorn Millet

别名稷米、粢米、穄米、糜子米

出处1.陶弘景:黍,荆、郢州及江北皆种此。其苗如芦,而异于粟,粒亦大。今人又呼称粟为黍,非也。北人作黍饭,方药酿黍米酒,则皆用秫黍也。丹黍米即赤黍米也,亦出北间,江东时有种而非土所宜。

2.《本草衍义》:丹黍米,黍皮赤,其米黄,惟可为糜,不堪为饭。粘着难解,然亦动风。

3.《日用本草》: 丹黍米浙人呼为红莲米;江南多白黍,间有红者,呼为赤虾米。

4.《纲目》: 黍乃稷之粘者,亦有赤、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植物黍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icum miliaceum.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碾去壳用。

原形态黍,一年生栽培草本。秆粗壮,直立,单生或少数丛生,高60-120cm,有时有分枝,节密被髭毛,节下具疣毛。叶鞘松弛,被疣基毛;叶舌长约1mm,具长约2mm的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30cm,宽达1.5cm,具柔毛或无毛,边缘常粗糙。圆锥花序开展或国交紧密,成熟后下垂,长约30cm,分枝具角棱,边缘具糙刺毛,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小枝与小穗;小穗卵状椭圆形,长4-5mm;颖纸质,无毛,第1颖长为小穗的1/2-2/3,先端尖,具5-7脉,第2颖与小穗等长,通常具11脉,其脉先端渐汇合成喙状;第1外稃形似第2颖,具11-13脉,内稃薄膜质,较短小,长1.5-2mm,先端微凹。谷粒圆形或椭圆形,长约3mm,乳白色或褐色。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南、西南以及华东等地山区都有栽培。

资源分布: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南、西南以及华东等地山区都有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寒冷干燥气候。耐旱,耐盐碱。宜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每殖。2-3月播种。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30-40cm开沟,沟深3-4cm,条播,播后覆土。 田间管理 苗期注意拔除杂草,收获前中耕除草2-3次,追肥1-2次。

化学成分去壳黍米含灰分(ash)2.86%,精纤维(crudefiber)0.25%,粗蛋白(crude protein)15.86%,淀粉(starch)59.65%,含油5.07%,其中饱和脂肪酸生为棕榈酸(palmiticacid),二十四烷酸(carnaubic acid),十七烷酸(daturic acid),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异亚油酸(isolinoleic aced)等。蛋白质(protein)主要有:白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谷蛋白(glutelin),醇溶谷蛋白(prolamine)等种类。黍米又含黍素(miliacin),鞣质(tannin)及肌醇六磷酸(phytate)等。

性味甘;微温

归经大肠;肺;胃;脾经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除烦止渴;解毒。主烦渴;泻痢;吐逆;咳嗽;胃痛;小儿鹅口疮;疮痈;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90g;煮粥或淘取泔汁。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小儿鹅口,不能饮乳: 黍米汁涂之。 (《千金方》)②治汤火所灼未成疮者: 黍米、女曲等分。各熬令黑如炭,捣末,以鸡子白和涂之。 (《肘后方》)

各家论述1.《吴普本草》:益气补中。

2.《别录》:丹黍米,主咳逆,霍乱,止泄,除热,止烦渴。

3.孟诜:患鳖瘕者, 以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光风轮菜

    药材名称光风轮菜别名节节花、剪刀草、野仙草、叶底红、红熏草、野香草、铁箍散、泛红草、四季秋、鲤鱼草、野草莳、四季青[浙江]来源唇形科风轮菜属植物光风轮菜Clinopodium confine (Han

  • 柳枝

    《中药大辞典》:柳枝药材名称柳枝拼音Liǔ Zhī别名杨柳条(《摘元方》),柳条(《芷园臆草》)。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全年可采。原形态垂柳,又名:小杨(《说文》),杨柳(《本草

  • 珠兰根

    药材名称珠兰根拼音Zhū Lán Gēn出处《药性考》来源为金粟兰科植物金粟兰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珠兰"条。化学成分根、花含挥发油。性味《药性考》:"味辛,

  • 野麦子

    《中药大辞典》:野麦子药材名称野麦子拼音Yě Mài Zi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野燕麦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燕麦草"条。性味甘,温,无毒。功能主治温补,治虚

  • 羽叶山蚂蝗

    药材名称羽叶山蚂蝗拼音Yǔ Yè Shān Mǎ Huánɡ英文名Oldham Podocarpium别名羽叶山绿豆。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羽叶山蚂蝗的全株。拉

  • 井边草

    药材名称井边草拼音Jǐnɡ Biān Cǎo别名黑枸杞、凤尾草、井口边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粗糙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cretica L.var.laeta(W

  • 耧斗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耧斗菜药材名称耧斗菜拼音Lóu Dòu Cài别名血见愁、猫爪花来源毛茛科耧斗菜属植物小花耧斗菜Aquilegia parviflora Ledeb.

  • 风气草

    《中药大辞典》:风气草药材名称风气草拼音Fēnɡ Qì Cǎo别名汗苏麻(《贵州民间药物》),仁皂刺、乳痈药(《广西药植名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菊科植物下田菊的全草。秋季采收。原

  • 凉喉茶

    药材名称凉喉茶拼音Liánɡ Hóu Chá别名理肺散、接骨丹来源茜草科耳草属植物攀援耳草Hedyotis scandens Roxb.[Oldenlandia scan

  • 郁李仁

    《中国药典》:郁李仁药材名称郁李仁拼音Yù Lǐ Rén英文名SEMEN PRUNI别名小李仁、大李仁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酸丁、小李红)Prunus humilis B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