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马槟榔

马槟榔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槟榔

药材名称马槟榔

拼音Mǎ Bīnɡ Lɑnɡ

别名屈头鸡、水槟榔、马大白、紫槟榔、太极子

来源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马槟榔Capparis masaikaii Levl.,以种仁入药。秋季果实呈褐色时采收,剖开取出种子,洗去假种皮,晒干。

性味苦、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渴,催产。用于热病口渴,咽喉炎,恶疮肿毒,难产。

用法用量1~2枚。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马槟榔

药材名称马槟榔

拼音Mǎ Bīnɡ Lɑnɡ

别名马金南(《记事珠》),马金囊(《云南志》),紫槟榔(《纲目》),水槟榔、太极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屈头鸡(《广西中药志》)。

出处《品汇精要》

来源白花菜科植物槟榔马槟榔种子。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击破硬壳,取出种子,晒干。

原形态①水槟榔

藤状灌木,高达3米以上。老枝光滑,幼枝先端密被黄褐色毛。单叶互生;叶片矩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8~20厘米,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至黄褐色,两面均无毛,唯嫩叶常密被棕褐色毡样毛;叶柄有凹槽,刺状托叶2枚,质硬,下弯。花黄色,顶生或腋生,由多个伞形或伞房状花序组成硕大的圆锥花序;总花柄长1~4厘米,小花柄长1~2.5厘米,密被咖啡色短茸毛;萼片4,2轮,阔倒卵形,长1~2厘米,两面均被咖啡色短毛;花瓣4,长倒卵形,长1.3~1.7厘米,被白色柔毛;雄蕊多数;子房卵形,子房柄长4厘米,花柱不明显。果实球形,径约4~8厘米,黄红色,表面有不规则纵皱。种子数枚,黄白色或猩红色。花期4月。果期11月。

生山谷密林中或山涧旁。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②马槟榔

攀援灌木。老枝褐色,幼枝密被褐色毛。单叶互生成对生;有短柄;叶片椭圆形,长7~12厘米,宽4~7厘米,先端钝尖,基部阔楔形,全缘,表面绿色光亮,背面灰绿色,有细毛,叶脉羽状,两面突起,叶片干后为褐色;托叶有时变为钩刺。花白色;花萼4,两轮排列;花瓣4,覆瓦状排列;雄蕊多数;子房柄粗,长达3厘米,木质。果实卵形或近球形,长达2厘米,外果皮皱缩,有不规则棱及粗短的棘状突起。种子黑褐色或灰褐色。花期3~6、月。果期8~12月。

生于山谷密林中。分布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地

生境分部主产广西、云南。广东亦产。

性状①水槟榔的干燥种子,呈肾形或圆形而扁,一端常呈鸟喙状,径1~1.8厘米。外表光滑或略粗糙,黄白色、红棕色或青灰色不等。种子中央有一半环状痕迹,一端与种脐相遇。种脐明显,种脊通常不明显。种皮坚脆,厚约1毫米,种皮内面灰白色至黄白色,有纵纹理,并有薄膜紧贴于种皮上。胚白色至微黄色,部分有紫晕。子叶弯生成卷旋状。味先略苦而后甜。

②马槟榔的干燥种子,与上种相似,唯种子外表灰褐色或黑褐色。均以新鲜。饱满、种仁黄白色者为佳。

性味甘,寒。

①《品汇精要》:"味苦甘,性寒,无毒。"

②《纲目》:"实:甘,寒,无毒。核仁:苦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止渴。治伤寒热病暑热口渴,麻疹,喉痛,食滞胀满,肿毒。

①《品汇精要》:"主催生,若难产临死者用仁细嚼,井华水送下。""生产繁者,久服则子宫冷,自然绝矣。"

②《纲目》:"伤寒热病,食数枚,冷水下。又治恶疮肿毒,内食一枚,冷水下,外嚼涂之,即无所伤。"

③《广西中药志》:"清肺、生津止渴。治麻疹、喉痛。"

用法用量内服:生嚼或煎汤,1~2钱。外用:捣涂。

复方①治食滞胀满:水槟榔一至三钱,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喉头炎,暑热口渴:水槟榔二至三粒嚼烂,含咽药液。(《广西中草药》)

备注同属植物锡朋槌果藤(分布广东、广西)的种子,在广东亦作马槟榔使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马槟榔

药材名称马槟榔

拼音Mǎ Bīnɡ Lɑnɡ

英文名Seed of Masaikai Caper

别名马金南、马金囊、紫槟榔、山槟榔、太极子、屈头鸡

出处出自《品汇精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马槟榔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pparis masaikai Levl.

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击破硬壳,取出种子晒干。

原形态槟榔灌木或攀援植物。枝略扁平,带红色,密被诱色短绒毛;刺粗壮,花枝上常无刺。叶柄粗壮,长12-21mm,被毛与技相同;叶片椭图形或长圆形,有时椭圆状披针形,长7-20cm,宽3.5-9cm,先端圆形或钝形,有时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近革质,背面密被脱落较迟的诱色短绒毛;中脉稍宽阔,表面微凹,背面淡紫色,凸起。亚伞形花序腋生及在枝端再组成10-20cm长的圆锥花序,花序中常有不正常发育的小叶,各部均被锈色短绒毛,亚伞形花序有花3-8朵,总花使长1-5cm;花白色或粉红色;萼片长8-12mm,宽5-8mm,外面密被锈色短绒毛,花瓣长12-15mm,两面均被绒毛,上面2个较宽,长圆状倒卵形,基部包着花盘,下面2个较狭,长圆形;雄蕊40-50;雌蕊柄长2-3mm;子房卵球形,表面有数条纵行的棱与沟。果球形或近椭圆形,长4-6cm,直径4-5cm,成熟及干后紫红褐色,表面有4-8条纵行鸡冠状高3-6mm的肋棱,先端有数至15mm长的喙;花梗及雌蕊柄果时木化增粗,果皮硬革质,厚约5mm,紫红色;种子数至10余粒,长约1.8cm,宽约1.5cm,高约1cm,种皮紫红褐色。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沟谷或山坡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不规则扁圆形,直径l-2cm。表面棕褐色,常有黑褐色果肉残留,边缘有鸟嘴状突出,其凹人处可见类三角形的种脐;胚乳膜质,内表面及膜质胚乳表面均可见紫棕色弯月形的种脊斑痕。种仁黄白色,胚轴长,子叶折叠,盘旋弯曲如蜗牛状。气微,味微涩、腥、甜。以个大、饱满、种仁色黄白、味甜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种皮厚壁细胞3-4列,细胞类圆形、卵形式多角形.直径15-45μm,壁厚5-15μm,孔沟及层 纹明显,分枝状石细胞长163-450m,直径30-45μm,胞腔明个散在或成,长吏900-300μm,直径25-40μm,壁厚10-15μmu。

径7-20μm。薄壁组织层细胞8-10列,有一具偏光性的带。胚乳细胞2-7列,多角形,壁增厚,内含糊粉粒及油滴。

化学成分马槟榔成熟种子中含有2种甜味蛋白,分别命名为马槟榔甜蛋白(mabinlin)Ⅰ及Ⅱ。甜蛋白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 600,等电点为11.8;甜蛋白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400,等电点为 11.3。种子吸胀或浸泡水中并保温一段时间,会产生一种苦味物质:(口恶)唑烷硫酮(oxazolidine-2-thione),它是由于种子中所含的2-羟乙基芥子油甙(2-hydroxyethylglucosi-nolate)酶解时所产生的,可将甜味掩盖。

药理作用同属植物Capparisdecidua的果壳和种子的醇提取物(挥发性含硫的有机化合物)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霍乱弧菌等均有抗菌作用,但无抗真菌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 ( l)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水浴中温湿1-2h,滤过。取滤液2ml,置试管中,用力振摇1min,产生大量蜂窝状泡沫,放置10min,无明显消失。(检查皂式)(2)取本品粉末10g,置带塞锥形瓶中,加乙醚50ml,浸泡2h,滤过。取滤液2ml,置表面皿中挥发干,加无水硫酸钠少量共热,产生气泡,并有白色、具刺激性臭气。(检查油脂类化合物)

性味甘;寒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催生断片。主伤寒热病;暑热口渴;喉炎喉痛;食滞胀满;麻疹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生嚼1-2枚;或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未婚未育女性慎久服,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1.《品汇精要》:主催生,若难产临死者用仁细嚼,并华水送下。生产繁者,久服则子宫冷,自然绝矣。

2.《纲目》:伤寒热病,食数枚,冷水下。又治恶疮肿毒,内食一枚,冷水下,外爵涂之,即无所伤。

3.《广西中药志》:清肺、生津止渴。治麻疹、喉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斑杖

    药材名称斑杖来源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细齿天南星Arisaema serratum (Thunb.) Schott,以球茎入药。秋冬采收,晒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解毒。用于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外用适量,

  • 芦花

    《中药大辞典》:芦花药材名称芦花拼音Lú Huā别名葭花(《尔雅》),芦蓬茸(《小品方》),蓬茨(《唐本草》),蓬茸(《本草图经》)。出处《唐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花。秋后采取。化学成

  • 地瓜

    药材名称地瓜拼音Dì Guā别名土瓜、凉瓜、凉薯、葛瓜、葛薯、土萝卜(《中国药植志》),草瓜茹(《陆川本草》),沙葛、地萝卜(江西《草药手册》)。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豆科植物豆薯的块根。

  • 黔桂醉魂藤

    药材名称黔桂醉魂藤拼音Qián Guì Zuì Hún Ténɡ别名野豇豆、老鸦花(《贵州民间药物》)。出处《广西植物名录》来源为萝藦科植物黔桂醉魂藤

  • 菠菜子

    《中药大辞典》:菠菜子药材名称菠菜子拼音Bō Cài Zǐ别名刺蒺藜(《滇南本草》)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藜科植物菠菜的果实。化学成分含蔗糖、棉子糖,水苏糖。性味性微温,味微辛甜。归经入脾、

  • 红毛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毛草药材名称红毛草拼音Hónɡ Máo Cǎo别名竹叶草、百日晒、肉草、七日一枝花、鸭舌头、小号鸡舌癀、细竹壳菜、血见愁[广西]来源鸭跖草科水竹草属植物裸花水

  • 刺玫花

    《中药大辞典》:刺玫花药材名称刺玫花拼音Cì Méi Huā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功能主治治月经过多。用法用量刺玫花3~6朵,煎水服。摘录《中药大辞

  • 红厚壳

    药材名称红厚壳拼音Hónɡ Hòu Ké英文名Kalofilum Kathing,root of Kalofium别名琼崖海棠。出处始载于《唐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红厚壳的根、叶。拉丁植物

  • 紫苏

    药材名称紫苏拼音Zǐ Sū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来源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带枝嫩叶。9月上旬花序将长出时,割下全株,倒挂通风处阴干备用

  • 莲座蓟

    《全国中草药汇编》:莲座蓟药材名称莲座蓟拼音Lián Zuò Jì别名食用蓟来源菊科莲座蓟Cirsium esculentum (Sievers)C. A. Mey.,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