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蓬蘽

蓬蘽

《中药大辞典》:蓬蘽

药材名称蓬蘽

拼音Pénɡ Lěi

别名陵蘽、阴蘽(《别录》),割田藨(《纲目,),寒藨(《医林纂要》)。

出处《本经》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果实。秋季果熟时采收。

性味甘酸,温。

①《本经》:"酸,平。"

②《别录》:"咸,无毒。"

③《食性本草》:"甘酸,微热。"

功能主治补肝肾,缩小便。治多尿,头目眩晕。

①《本经》:"主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

②《别录》:"疗暴中风,身热大惊。"

③《唐本草》:,"耐寒湿,好颜色。"

④《日用本草》:"缩小便,黑白发。"

⑤《医林纂要》:"补肺,去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复方①治阴火动眩晕者:蓬蘽(炒)、人参白术当归黄耆各二钱,怀熟地二两。水煎,频频服之。(《方脉正宗》)

②治虚极欲倒,如坐舟车,是真阳不足,上气喘急,气短自汗而眩晕,手足冷,脉沉细:蓬蘽(炒)、人参、大附子(童便制)各三钱,肉桂二钱,甘草一钱。煎服。(《方脉正宗》)

各家论述《本草汇言》:"蓬蘽,养五脏,益精气之药也。此药虽养五脏,充足在肝,但肝主发生,又主疏泄,倘服食过多,性味有偏,发生急而疏泄多,未免有反激之患,而肝木自戕其体矣,慎之慎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蓬蘽

药材名称蓬蘽

拼音Pénɡ Lěi

英文名Fruit of Greywhitehair Raspberry

别名覆盆、陵蘽、阴蘽、割田藨、寒莓、寒藨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本草拾遗》:蓬蘽,其类有三种,四月熟,甘美如霞盆子者是也,余不堪八药。今人取茅莓当覆盆误矣。

2.《食性本草》:诸家本草皆说蓬蘽是覆盆子根,今观采取之家核草木类所说,自有蓬蘽似蚕葛,子红色,其叶似野蔷戳,有刺,食之酸甘愿',恐诸家不识,误说是覆盆子也。

3.《本草会编》:蓬,微人谓之寒萄,沿堑作丛,蔓生。茎小叶密,多刺,其实四、五十颗作一朵,一朵大如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tephrodes Hance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灰白毛莓 落叶灌木,高3-4m。小枝及老叶柄具针状刺和灰白色绒毛,杂生腺毛。单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5-3cm;托叶三角状,深条裂;叶片近圆形或广卵形,长宽各约4.5-8(-11)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边缘有浅缺刻和不整齐的细锯齿,上面主脉上具疏短毛,下面密生灰白色茸毛,侧脉3-4对。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及花梗密被茸毛;花萼5裂;花瓣5,白色;雄蕊多数;雌蕊多数。聚合果近圆形,直径达1.4cm,紫褐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的山坡、路旁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甘酸;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缩尿。主多尿,阳痿,不育,须发早白,痈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复方①治阴火动眩晕者: 蓬蘽(炒)、人参白术当归黄耆各二钱,怀熟地二两。水煎,频频服之。(《方脉正宗》)②治虚极欲倒,如坐舟车,是真阳不足,上气喘急,气短自汗而眩晕,手足冷,脉沉细:蓬蘽(炒)、人参、大柑子<童便制)各三钱,肉桂二钱,甘草一钱。煎服。(方脉正宗)

各家论述1.《本经》:主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

2.《别录》:疗暴中风,身热大惊。

3.《唐本草》:耐寒湿,好颜色。

4.《日用本草》:缩小便,黑白发。

5.《医林纂要》:补肺,去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地沙

    《中药大辞典》:地沙药材名称地沙拼音Dì Shā别名米洋参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水玉簪科植物三品一枝花的根茎及根。秋季采收。原形态三品一枝花,又名:蛆儿草。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20厘米。

  • 圆叶乌头

    药材名称圆叶乌头拼音Yuán Yè Wū Tóu英文名Rotundleaf Monkshood别名草乌、准噶尔乌头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圆叶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九节菖蒲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节菖蒲药材名称九节菖蒲拼音Jiǔ Jié Chānɡ Pú别名菊形双瓶梅、太原菖、京菖蒲、陕西菖、节菖蒲、小菖蒲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taica

  • 粉瘤菌

    药材名称粉瘤菌拼音Fěn Liú 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假丝菌科真菌粉瘤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ogala epidendrum(L.)Fr.[Lycoperdon epidendrum

  • 竹蠹虫

    《中药大辞典》:竹蠹虫药材名称竹蠹虫拼音Zhú Dù Chónɡ出处《纲目》来源为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的幼虫。原形态体形小而细长,长约5毫米,亦褐色。头部隐于前胸下,触角1

  • 麻妹条叶

    《中药大辞典》:麻妹条叶药材名称麻妹条叶拼音Má Mèi Tiáo Y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卫矛科植物粉背南蛇藤的叶。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止血生肌,治刀伤。麻

  • 雪山一支蒿

    药材名称雪山一支蒿拼音Xuě Shān Yì Zhī Hāo别名朋阿那布罗玛查瓦(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工布乌头的块根。9~10月挖根,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原

  • 松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松蒿药材名称松蒿拼音Sōnɡ Hāo别名小盐灶菜来源玄参科松蒿属植物松蒿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 (Thunb.)Kanitz [P. chinense

  • 昏鸡头

    药材名称昏鸡头拼音Hūn Jī Tóu别名鸡脑壳(《草木便方》),鸡公头、鸡头枣、鸡老盖(《分类草药性》),铁狼鸡、小贯众(《贵州民间方药集》),鸡头风尾、乌鸡儿、鸱头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地骨皮

    《中国药典》:地骨皮药材名称地骨皮拼音Dì Gǔ Pí英文名CORTEX LYCII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