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臭灵丹

臭灵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灵丹

药材名称臭灵丹

拼音Chòu Línɡ Dān

别名鹿耳林、大黑药

来源菊科臭灵丹属植物臭灵丹Laggera pterodonta (DC.) Bent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中暑,口腔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疟疾;外用治疮疖肿毒,烧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敷患处,或水煎浓汁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臭灵丹

药材名称臭灵丹

拼音Chòu Línɡ Dān

别名狮子草(《滇南本草》),臭叶子(《滇南本草》整理本),六棱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大黑药、臭树、归经草、山林丹、野腊烟(《云南中草药》)。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臭灵丹。6~7月采收,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5~2米,全体密被绿色头状腺毛,有强烈臭气。茎圆柱形,具5~8列不规则缺刻的翅。叶互生,椭圆形至长卵形,长10~2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尖,边缘有不规则波状锯齿,基部宽楔形或截形,沿叶柄渐狭窄,复沿茎下延成翅;侧脉12~15对。聚伞状圆锥形复花序,每分枝顶端为头状花序;总苞有5~6苞片,苞片线状披针形,色绿而带紫晕;花冠筒状,白色带紫彩,先端5裂;周花数极多,单性,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2裂;中央为两性花,15~20,长约8毫米,雄蕊5,花丝贴于花冠上,雌蕊1,柱头玫瑰红色。瘦果长椭圆形,长1.5毫米,顶平截,棕褐色,外具短柔毛;冠毛1列,白色。花期1~5月。

生境分部生于荒地。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地。

药理作用①祛痰作用

家兔吸入0.9%氨水2小时以产生上呼吸道急性炎症,口服臭灵丹液(先提取其挥发油,再将药渣做成煎剂,并将挥发油加入煎剂中,每毫升含生药5克)3毫升/公斤;能显着减少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可能是本品所含挥发油部分由呼吸道粘膜排泄,对其有温和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痊愈,减少过多的痰量。

②对实验性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麻醉兔气管内注入巴豆油2~3滴,则出现流涎、支气管分泌增多、气喘、呼吸困难等急性支气管炎症状,于2小时内死亡;如口服臭灵丹液10毫升/公斤,每1.5小时1次共2次,则动物延迟至12小时内死亡。

③抗肿瘤作用

应用美蓝脱色法在试管内测定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的活性,臭灵丹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的血细胞脱氢酶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于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瓦勃氏呼吸器测定法)。

④其他作用

臭灵丹对人工发热家兔无解热作用,对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乙型链球菌无抑制作用。

性味苦辛,寒。

①《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性寒,味苦。"

②《云南中草药》:"辛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口腔炎,支气管炎,疟疾,痈肿疮疖。

①《滇南本草》:"治风热积毒,痈疽,疮疖,疥癞,血风癣疮。"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消肿拔脓。治咽喉炎,口腔炎,支气管炎,疟疾,跌打损伤,烫烧伤,疮疖肿毒,蛇咬伤。"

③《云南中草药》:"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口腔炎,防治流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腮腺炎:鲜臭灵丹,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②治小儿痘后痘毒不收口:臭灵丹叶贴之。(《滇南本草》)

③截疟:臭灵丹尖七个。捣汁点烧酒服。(《滇南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臭灵丹

药材名称臭灵丹

拼音Chòu Línɡ Dān

英文名Wingedtooth Laggera Herb

别名狮子草、臭叶子、六棱菊大黑药、臭树、归经草、山林丹、鱼富有、野腊烟、鹿耳林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翼齿六棱菊的根及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gera pterodonta (DC.) Benth. [Blumea pterodonta DC.; Laggera purpurascens Sch.-Bip. Ex Hochsit.]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翼齿六棱菊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全株有强烈臭气。主根长柱形,有少数分枝,侧根多而细长。茎圆柱形,上部稍有分枝,茎枝均有羽状齿裂的翅,全株密被淡黄绿色腺毛和柔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状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7-10(-15)cm,宽2-3.5(-7)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楔形下延成翅,边缘有细锯齿或不规则波状锯齿;上部叶片较窄小,条状披针形、倒卵形或长圆形,长2-3cm,宽5-10mm。头状花序多数,径约10mm,在茎枝顶端排列成总状或近伞房状的大型圆锥花序,花序梗长约2cm,无翅,密被腺状短柔毛;总苞近钟状;苞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短尖,内层上部有时紫红色,干膜质,线形,最内层极狭,通常丝状;雌花多数,花冠丝状长约7mm;两性花约与雌花等长,花管状,向上渐扩大,檐部通常5裂,背面有乳头状突起。瘦果近纺锤形,有10棱,长约10mm,被白色长柔毛,冠毛白色,易脱落,长约6mm。花期4-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空旷草地或山谷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西部、广西西南部等地。

药理作用1.祛痰作用:家兔吸入0.9%氨水2小时以产生上呼吸道急性炎症,口服臭灵丹液(先提取其挥发油,再将药渣做成煎剂,并将挥发油加入煎剂中,每毫升含生药5g)3ml/kg,能显着减少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可能是本品所含挥发油部分由呼吸道粘膜排泄,对其有温和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痊愈,减少过多的痰量。

2.对实验性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麻醉兔气管内注入巴豆油2-3滴,则出现流涎、支气管分泌增多、气喘、呼吸困难等急性支气管炎症状,于2小时内死亡;如口服臭灵丹液10ml/kg,每1.5小时1次共2次,则动物延迟至12小时内死亡。

3.抗肿瘤作用:应用美蓝脱色法在试管内测定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的活性,臭灵丹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的血细胞脱氢酶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于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瓦勃氏呼吸器测定法)。

4.其他作用:臭灵丹对人工发热家兔无解热作用,对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乙型链球菌无抑制作用。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肋腺炎;口腔炎;气管炎;痈肿疮疖;烧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①治腮腺炎:鲜臭灵丹,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②治小儿痘后痘毒不收口:臭灵丹叶贴之。(《滇南本草》)③截疟:臭灵丹尖七个。捣汁点烧酒服。(《滇南本草》)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风热积毒,痈疽,疮疔,疥癞,血风癣疮。

2.《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消肿拔脓。治咽喉炎,口腔炎,支气管炎,疟疾,跌打损伤,烫烧伤,疮疔肿毒,蛇咬伤。

3.《云南中草药》: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口腔炎,防治流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牛尾蒿

    药材名称牛尾蒿拼音Niú Wěi Hāo别名野蒿、茶绒、紫杆蒿、指叶蒿、水蒿、艾蒿、米蒿出处牛尾蒿见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十二卷,云"牛尾蒿,初生时与蒌蒿同。唯一茎旁生横枝,秋时枝上发短叶横斜欹舞,如短

  • 土羌活

    药材名称土羌活拼音Tǔ Qiānɡ Huó别名山羌活(《分类草药性》),路边姜(《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姜科植物姜花的根茎。原形态姜花,又名:蝴蝶花。多年生草本,高1~2米

  • 莽草根

    药材名称莽草根拼音Mǎnɡ Cǎo Gēn别名红茴香根、老根、八角脚根、披针叶茴香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八角科植物狭叶茴香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licium lanceolatum A.C.

  • 海南蒟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南蒟药材名称海南蒟拼音Hǎi Nán Jǔ别名山胡椒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海南蒟Piper hainanense Hemsl.,以全株入药,但以根为最好。全年可采,洗净切

  • 鮧鱼鳔

    药材名称鮧鱼鳔拼音Yí Yú Biào别名鲶鱼鳔来源药材基源:为鲇科动物鲇鱼的鱼鳔。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lurus asotus (Linnaeus)[Parasilurus asotus (Li

  • 柞树叶

    药材名称阿尔太多榔菊拼音ā ěr Tài Duō Lánɡ Jú别名太白菊、太白小紫菀来源菊科阿尔太多榔菊Doronicum altaicum Pallas [Crema

  • 毒蛆草

    药材名称毒蛆草别名透骨草、一马光、接生草、老婆子针线来源毒蛆草科(透骨草科)毒蛆草Phryma leptostachya L. var. asiatica Hara,以全草、叶入药。生境分部黑龙江、陕

  • 细辛

    《中国药典》:细辛药材名称细辛拼音Xì Xīn英文名HERBA ASARI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mands

  • 鸡爪乌

    药材名称鸡爪乌拼音Jī Zhuǎ Wū别名细草乌来源药材基源:为志茛科植物康定翠雀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lphinium tatsienense Franch.[D.soonmingense

  • 胡芦巴

    药材名称胡芦巴拼音Hú Lú Bā别名葫芦巴(侯宁极《药谱》),苦豆(《饮膳正要》),芦巴(《本草原始》),胡巴(《本草求真》),季豆(《东北药植志》),小木夏、香豆子(《新疆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