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红半边莲

红半边莲

《中药大辞典》:红半边莲

药材名称红半边莲

拼音Hónɡ Bàn Biān Lián

别名半边风山蚂蝗、红莲(《广西药植名录》),鬼边榜、大半边莲(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肉半边莲(《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秋海棠科植物粗喙秋海棠全草。全年可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肉质草本,高1~1.5米。根茎肥大,横走。茎直立,或下部倾斜,无毛,粉红色,有膨大的节。叶互生,膜质,阔卵形至长圆形,不对称,长11~27厘米,宽3.5~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歪斜,心形,边缘稍有小齿,两面无毛;叶柄纤细。托叶早落。聚伞花序腋生;花4~6朵,白色;雄花萼片2,阔倒卵形或卵圆形,花瓣2,阔卵形;雌花萼片与花瓣6,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子房近球形,被锈色微柔毛,顶部收缩成一短喙,无翅。蒴果近球形,无翅亦无毛,顶冠有长约3毫米而稍粗的喙。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于林下岩石上。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酸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温热病下血,咽喉肿痛,疮肿疥癣。

①《广西药植名录》:"全株:消肿,止痛,治疥疮。根:治温热病,病血,疮疖,贫血,蛇伤。"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收敛,消肿止痛。治咽喉急性炎症,牙痛,毒蛇咬伤,汤火伤。"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疥癣,无名肿毒,淋巴结核,食道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半边莲

药材名称红半边莲

拼音Hónɡ Bàn Biān Lián

英文名Herb of Thickrostrate Begonia

别名半边风山蚂蝗、鬼边榜、大半边莲、肉半边莲、红叶子。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粗喙秋海棠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crassirostris Irmsch.[B.aptera sensu Merr.]

采收和储藏:全草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根秋、冬季挖取,洗净泥沙,切碎,鲜用或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多年生肉质草本,高1-1.5m。根茎粗壮,横走;茎直立或下部倾斜,无毛,粉红色,有膨大的节。叶互生;叶柄纤细,下部的长约10cm,上部的长约2cm;托叶早落,叶片膜质,阔卵形至长圆形,不对称,长11-27cm,宽3.5-10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歪斜,外侧有一大耳片,长1.5-6cm,两面无毛,边缘有小齿。聚伞花序腋生,长约3cm,总花梗长约1cm;花4-6朵,白色;雄花被片4,阔倒卵形或卵圆形,花瓣2,阔卵形;雌花被片6,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子房3室,近球形,被犭色微柔毛,顶部收缩成一短喙,无翅。蒴果近球形,无翅也无毛,顶冠有长约3mm粗短的喙。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m左右的林下湿处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不特性 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忌垣及强光。要求在含腐殖质多的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扦插或种子繁殖。选择荫蔽良好而有一定坡度的林地作繁殖场地,如缺乏荫蔽条件应颈先搭好荫棚。扦插繁殖:选二年生健壮茎杆,截成15-20cm长的枝条,每个带2-3节,按行株距10cm×4cm,斜插到沙床上,入沙深度为枝条的1/2,插后稍压紧和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30-40d生根,生根后10d左右即可定植。按行株距30cm×30cm开穴栽种。种子繁殖:播种育苗,随采随播。种子拌入草木灰后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0.5cm,浇水保湿。当苗高10cm左右移栽。

田间管理 定植后,每年松土除草3-4次,于春夏季间和秋科季间分别各追施腐殖质土、堆肥、熏土等1次。生长前期荫蔽度在50%左右,中后期应逐渐增加光度,调节荫蔽度在30%-40%。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干燥皱缩,长90-150cm,茎直径2-8mm表皮显棕褐色,无毛,有膨大的节。叶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长圆形,长8-15cm,宽3-5cm,暗绿色,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无毛,边缘疏生小齿。聚伞花序生叶腋间,花黄色。气微,味酸涩。

根茎略呈圆形,弯曲,有分枝,长5-12cm,直径0.4-1.5cm。表面红棕以或棕褐色,粗糙,有纵皱纹和明显的结节。有时可见有薄片状的栓皮和残留的须根。有的表面具有点关突起的根痕和黄褐色绒毛。节间长0.5-1cm,每节有一凹陷的茎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折色至棕红色,可见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气微,味酸涩。

性味味酸;涩;性凉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主急性咽喉炎,牙龈肿痛,疮疖肿毒,热病便血,瘰疬,疥癣,毒蛇咬伤,烧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全株:消肿,止痛,治疥疮。根:治温热病,屙血,疮疖,贫血,蛇伤。

2.《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收敛,消肿止痛。治咽喉急性炎症,牙痛,毒蛇咬伤,汤火伤。

3.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疥癣,无名肿毒,淋巴结核,食道癌。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四里麻

    药材名称四里麻拼音Sì Lǐ Má英文名Hamate Calanthe别名千斤桩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钩距虾脊兰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anthe hama

  • 砂茴香

    药材名称砂茴香拼音Shā Huí Xiānɡ别名刚前胡、牛叫磨、沙茴香、沙前胡、赛防风、假防风、野茴香、沙椒、花条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硬阿魏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erula bung

  • 刺黄芩

    药材名称刺黄芩拼音Cì Huánɡ Qín别名十大功劳、老鼠刺、刺黄连。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大叶刺黄柏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honiafargesiiTakeda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

  • 尖尾风

    《中药大辞典》:尖尾风药材名称尖尾风拼音Jiān Wěi Fēnɡ别名尖尾峰、起疯晒(《生草药性备要》),赶风晒、赶风帅(《本草求原》),赤药子(《植物名实图考》),赶风柴(《岭南采药录》),大风药(

  • 蛇婆

    《中药大辞典》:蛇婆药材名称蛇婆拼音Shé Pó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海蛇科动物半环扁尾蛇的全体。原形态半环扁尾蛇,又名:海蛇。全长63~150厘米。头部短,尾侧扁,躯干略呈圆筒形

  • 豹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豹骨药材名称豹骨拼音Bào Gǔ别名川四腿、金钱豹骨来源猫科动物金钱豹Panfhera pardus L.及其他豹的骨骼。性味甘、辛,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通络

  • 刮筋板

    《全国中草药汇编》:刮筋板药材名称刮筋板拼音Guā Jīn Bǎn别名刮金板来源大戟科土沉香属植物草沉香Excoecaria acerifclia F. Didr.,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苦

  • 可爱花

    药材名称可爱花拼音Kě ài Huā英文名all-grass of Veined Eranthemum别名对节菜、牛七出处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喜花单的根、叶。拉丁

  • 水皂角子

    药材名称水皂角子拼音Shuǐ Zào Jiǎo Zǐ出处四川来源为豆科植物豆茶决明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皂角"条。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疾,夜盲,目翳。(四川)用法用量内

  • 岩山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山枝药材名称岩山枝拼音Yán Shān Zhī来源夹竹桃科岩山枝Melodinus henryi Craib,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甘、微辛,寒。功能主治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