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竹砂仁

竹砂仁

药材名称竹砂仁

拼音Zhú Shā Rén

别名竹果、竹红菌、竹花、竹生小肉座菌

来源药材基源:为肉座菌科真菌竹小肉座菌的子座。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pocrella bambusae(Berk.et Br.)Sacc.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采摘后晒干,备用。

原形态子座近半球形。新鲜时粉红色或浅肉色,较松柔,干后变为灰黄色或红褐色,较坚硬,表面有不规则的喙状突起,内部粉红色至深红色,直径0.7-1.5(-2)cm。子囊壳单列,埋生于子座的外围,壳壁透明无色,子囊壳(620-700)μm×(520-680)μm。子囊细长,(350-430)μm×(16-20)μm。子囊孢子蠕虫形,8个,右旋扭曲,(270-310)μm×(8-10)μm,透明无色至微黄色,成熟后断裂成段,每段长20-30μm。侧丝稍长于子囊,顶端略膨大。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箭竹的节间或近节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子座近半球形,直径0.7-1.8cm,灰黄色或红褐色,表面有不规则的喙状突起。质较坚硬。断面棕褐色。

2.显微鉴别 子座横切面略呈扇形。子囊壳单列,瓶形,直径500-700μm,壳壁无色,内有多数子囊及侧丝。子囊长300-450μm,直径15-20μm;子囊孢子蠕虫形,8个,扭曲成麻花状,约与子囊等长,成熟后断裂成段。侧丝略长于子囊。子座其他部位为棕褐色菌丝。

化学成分竹砂仁含5%D-甘露醇(D-mannitol),竹红菌素(hypocrellin)A、B,过氧竹红菌素(peroxyhpocrellin),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和十八烷酸(octadecanoic acid)。

鉴别(1)取子座横切面,置紫外灯下观察,子囊壳部位显蓝色荧光,其余部位显棕红色荧光,滴加稀碱液后,菌丝变为绿色,荧光消失。

(2)本品乙醇浸出液显鲜红色,在465nm处有最大吸收峰。

性味辛;涩;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止痒。主风湿性关节炎;外阴白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兔毛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兔毛蒿药材名称兔毛蒿拼音Tù Máo Hāo别名线叶菊、西伯利亚艾菊、兔子毛、疔毒花、惊草、荆草来源菊科兔毛蒿Filifolium sibiricum (L.)

  • 黄花木

    《中药大辞典》:黄花木药材名称黄花木拼音Huánɡ Huā Mù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黄花木的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种子。原形态灌木,高1~3米。茎圆柱形,

  • 徐长卿

    《中国药典》:徐长卿药材名称徐长卿拼音Xú Chánɡ Qīnɡ英文名RADIX CYNANCHI PANICULATI别名寮刁竹、逍遥竹、遥竹逍、瑶山竹、了刁竹、对节莲、竹叶细辛

  • 杜鹃花

    《中药大辞典》:杜鹃花药材名称杜鹃花拼音Dù Juān Huā别名红踯躅(《洛阳花木记》),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纲目》),艳山红(《分类草药性》),艳山花、山归来(《贵州民间方药集》)

  • 海人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人草药材名称海人草拼音Hǎi Rén Cǎo别名鹧鸪菜、海仁草来源藻类红藻门海人草Digenia simplex C. Ag.,以叶状体入药。化学成分有效成分为一种含氮

  • 白叶刺根

    药材名称白叶刺根拼音Bái Yè Cì Gēn出处福建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根。原形态福建胡颓子,又名:椬梧。常绿直立灌木,高1~2米。枝具长棘刺,幼枝被褐色鳞片

  • 白珠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珠树药材名称白珠树拼音Bái Zhū Shù别名滇白珠树、小透骨草、透骨香、钻骨风、火炭子、透骨草[云南、贵州]、满山香、满天香、洗澡叶、冬绿树来源为杜鹃花科

  • 藏绵芪

    药材名称藏绵芪别名滇绵芪、春黄芪来源豆科藏绵芪Astragalus tibetanus Benth ex Bunge,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西藏。性味甘、温。功能主治强壮补气,排脓生肌,利尿止汗。治

  • 蔓胡颓子根

    《中药大辞典》:蔓胡颓子根药材名称蔓胡颓子根拼音Màn Hú Tuí Zǐ Gēn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蔓胡颓子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性味《贵州

  • 白毛委陵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毛委陵菜药材名称白毛委陵菜别名热干巴[蒙名]来源蔷薇科白毛委陵菜Potentilla conferta Bunge,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性味苦、酸,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