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竹头草

竹头草

药材名称竹头草

拼音Zhú Tóu Cǎo

英文名herb of Palmgrass

别名芩草、箬叶莩、棕茅、棕叶草、涩船草、皱茅

出处始载于《李衍竹谱、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竹头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taria palmifolia (koenis) Stapf[Panicum palmifolia Koen]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棕叶狗尾草,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须根较坚韧。秆直立或基部稍膝曲,高0.75-2m,直径为3-7mm,基部可达1cm,具有支柱根。叶鞘松驰,具密或疏疣毛,少数无毛,上部边缘具较宇航局而长的疣其纤毛,毛易脱落,下部边缘薄纸质,无纤毛;叶舌长约1mm,具长约2-3mm的纤毛;叶片纺锤状宽披针形,长20-59cm,宽2-7cm,先端渐尖,具纵深皱折。圆锥花序主轴延伸甚长,呈塔形,长20-60cm,宽2-10cm,主轴具棱角,分枝排列疏松;小穗卵状披针形,长2.5-4mm,紧密或稀疏排列于小枝的一侧,部分小穗下有1枚刚毛;第1颖三角状卵形,长为小穗的1/3-1/2,具3-5脉,第2颖长为小穗的1/2-3/4,或略短于小穗,具5-7脉;第1小花雄性或中性,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或略长,内稃膜质,长为外稃的2/3,第2小花两性,第2外稃等长或略短于第1外稃;鳞被2,楔形;雄蕊3,成熟时由各粒先端伸出;花柱2,基部联合。颖果椭圆状球形或卵状球形,稍扁,种脐点状。花、果期8-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或各地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甘;温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益气固脱。。主脱肛;子宫下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植物名实图考》竹头草,在处有之,枝如莠,叶长5-7寸,宽1寸许,有细勒道,望之如簝丛,秋生白花,如菰蒋状或之无竹处,卒放煮药,取此药代之,其性与淡竹同,今东阳洒匠真呼为此淡竹叶,每年夏伏采之,按陆疏,芩草茎如钗股,叶如竹蔓,生泽中下地咸处为草真实,牛马皆善食之。《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治疗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花树

    药材名称金花树拼音Jīn Huā Shù英文名Dunn Blastus别名山暗赤、谷皱草出处始载于《广西药植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金花树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astus du

  • 屏风草

    药材名称屏风草拼音Pínɡ Fēnɡ Cǎo别名蓝花地丁、紫花地丁[云南]、小黄芩、半枝莲[云南]来源唇形科直萼黄芩Scutellaria orthocalyx Hand.-Mazz.,以全

  • 老虎耳根

    药材名称老虎耳根拼音Láo Hǔ ěr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植物中华锥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omphostemma chinense Oliv.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中

  • 鸟不宿

    药材名称鸟不宿拼音Niǎo Bú Sù别名鸟不踏、刺根白皮(汪连仕《采药书》),鸟不停(《周益生家宝方》),老虎草、昏树(《纲目拾遗》)。出处汪连仕《采药书》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或

  • 鄂豆根

    药材名称鄂豆根别名山豆根、豆根、黄结来源豆科鄂豆根Euchresta tubulosa Dun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功能主治利咽喉。治腹痛,腹胀。用法用量3~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山风

    药材名称山风别名香艾纳、香艾来源菊科山风Blumea aromatica (Wall.) DC.,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辛、微苦,温。功能主治祛

  • 拔毒草

    药材名称拔毒草拼音Bá Dú Cǎo别名筋骨草、散血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大籽筋骨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uga macrosperma Wall. Ex Benth.采收和储藏:2-

  • 紫花苣苔

    药材名称紫花苣苔别名石豇豆、岩参、斜柱苣苔、石参来源苦苣苔科紫花苣苔Loxostigma griffithii (Wight) C. B. Clark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性

  • 铁扫竹

    《中药大辞典》:铁扫竹药材名称铁扫竹拼音Tiě Sǎo Zhú别名野蓝枝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金银花、野绿豆、木蓝乔、鸡骨柴、女儿红(《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

  • 樱桃叶

    《中药大辞典》:樱桃叶药材名称樱桃叶拼音Yīnɡ Táo Yè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樱桃"条。性味甘苦,温。①《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