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石蚕

石蚕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蚕

药材名称石蚕

别名石上藕

来源兰科斑叶兰属植物偏花斑叶兰Goodyera secundiflora Lind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淡、微涩,凉。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凉血。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百日咳,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

备注(1)本品还可治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筋骨疼痛等症。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石蚕

药材名称石蚕

拼音Shí Cán

别名沙虱(《本经》),石蠹虫(《别录》),石下新妇(《本草拾遗》)。

出处《本经》

来源为石蚕科昆虫石蛾或其近缘昆虫的幼虫

原形态体形如蛾,黄褐色,长约2厘米,展翅阔6匣米。头部略星卵形,黄色,头顶密被黄色及白色刚毛。复眼1对,单眼3个。口器退化,小颚与下唇形成短吻管,适于啜吸。触角1对,基节及末端均黄色,其中央则呈黑褐色。前胸短小,前胸背密生黄色及白色刚毛。中胸背大,两侧各有1黑褐纹。翅2对,密生短毛,不透明,后翅大于前翅;前翅的前缘黄褐色,散布有小形的褐纹,中央有1黑色大纵条,内缘及后缘皆灰褐色,有褐色棱纹,后翅深黄色,外缘暗黑色。足3对,黄色,腿节及跗节的大部为黑褐色。尾端有突出的长刺2条。幼虫略似蚕,有胸足3对,腹部有原足1对,并有腮。

成虫多出现于水边的草木上。卵产于水边的石上或草根上,幼虫孵化后入水中,用丝腺的分泌物缀合叶片、木片、砂石等造成各种管状的栖管而藏身其中,露出头,胸及足匍行于水底,食水草或小虫,渐次化蛹而为成虫。

性味咸,寒。

①《本经》:"味咸,寒。"

②《吴普本草》:"雷公:咸,无毒。"

③李当之《药录》:"味咸微辛。"

④《别录》:"有毒。"

功能主治①《本经》:"主五癃,破石淋,堕胎。内解结气,利水道,除热。"

②《别录》:"主石癃,小便不利。"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黄锁梅根

    《中药大辞典》:黄锁梅根药材名称黄锁梅根拼音Huánɡ Suǒ Méi Gēn别名锁梅根、钻地风(《滇南本草》),锁地风(《滇南本草》整理本),黄泡刺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红

  • 粘山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粘山药药材名称粘山药拼音Nián Shān Yɑo别名牛尾参、粘狗苕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粘山药Dioscorea subcalva Prain et Burk.,以块茎入

  • 青粱米

    《中药大辞典》:青粱米药材名称青粱米拼音Qīnɡ Liánɡ Mǐ出处《别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青粱的种仁。性味《别录》:"甘,微寒,无毒。"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治烦

  • 扭子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扭子菜药材名称扭子菜拼音Niǔ Zǐ Cài来源桔梗科扭子菜Heterocodon brevipes (Hemsl.)Hand.-Mazz. et Nannf.,以全草入

  • 雷公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雷公藤药材名称雷公藤拼音Léi Gōnɡ Ténɡ别名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来源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 小大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大黄药材名称小大黄别名矮大黄来源蓼科小大黄Rheum pumilum Maxim.,以根入药。生境分部青海。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泻肠胃积滞,实热,下瘀血,消痈肿。主治食积停滞,脘

  • 浆包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浆包藤药材名称浆包藤别名大果链珠藤来源夹竹桃科浆包藤Alyxia siamensis Craib,以根、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涩,平。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疟疾。用

  • 番石榴叶

    《中药大辞典》:番石榴叶药材名称番石榴叶拼音Fān Shí Liu Yè别名鸡矢茶(《广西中药志》)。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叶。采嫩叶晒干。化学成分叶含β-

  • 佩兰

    《中国药典》:佩兰药材名称佩兰拼音Pèi Lán英文名HERBA EUPATORII别名兰草、泽兰、圆梗泽兰、省头草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

  • 水茄冬叶

    药材名称水茄冬叶拼音Shuǐ Qié Dō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玉蕊科植物玉蕊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rringtoniaracemosa(L.)Spre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