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牛舌头

牛舌头

药材名称牛舌头

拼音Niú Shé Tou

别名苣荬菜(《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荬(《广州植物志》),山苦荬(《广西中草药》),牛舌片(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菊科植物匍茎苦菜全草。3~4月间采取。鲜用或晒干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有乳汁,具匍匐茎。地上茎直立,高30~80厘米。叶互生,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0~20匣米,宽2~5厘米,先端钝圆,具稀疏的缺刻或三角状浅裂,边缘有小尖齿,基部渐狭成柄;茎生叶无柄,基部成耳廓状抱茎。头状花序顶生,呈伞房或圆锥状排列,直径2~4厘米,花序梗与总苞片均具腺毛;总苞钟状,苞片数层,最内层苞片长而薄,边缘具膜质,披针形,先端钝,最外层苞片短;花黄色,全部呈舌状;雄蕊5,花药基部相连,尾端渐尖;雌蕊为2心皮所组成,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边缘狭窄,有纵纹数条,微粗糙;冠毛白色,细软。花期秋末至翌年初夏。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路边及田野间。我国大部地区均疗分布。

性味苦,寒。

①《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涩,无毒。"

②《广西中草药》:"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阑尾炎,痢疾,痔疮,遗精,白浊,乳腺炎,疮疖种毒,汤火伤。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白浊,遗精,痔疮。"

②《四川中药志》:"解毒除热。治汤火伤及无名种毒。"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阑尾炎,痢疾,乳腺炎,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两。外用:捣敷或捣汁搽。

复方①治肠痈:山苦荬四两,古羊藤一两,甘草一两,银花藤二两。水煎服。(《旷西中草药》)

②治痢疾:山苦荬二两,凤尾草二两,枫木叶一两,古羊藤一两。水煎冲白糖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乳腺炎:㈠苣荬菜五钱。水煎服,或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㈡山苦荬、雷公根各适量,加酒糟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④治疔疮:苣荬菜茎叶捣汁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绛梨木子

    《中药大辞典》:绛梨木子药材名称绛梨木子拼音Jiànɡ Lí Mù Zǐ别名打枪子(《分类草药性》),叫梨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叫耳母子,叫铃子(《四川中药志》),

  • 白芥子

    《中药大辞典》:白芥子药材名称白芥子拼音Bái Jiè Zǐ别名辣菜子(《中药志》)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

  • 光慈姑

    《中药大辞典》:光慈姑药材名称光慈姑拼音Guānɡ Cí Gū出处《河南中药手册》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老鸦瓣的鳞茎。春、秋、冬三季均可采收。挖取鳞茎,洗净,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放置干燥处保存。

  • 小茜草

    药材名称小茜草拼音Xiǎo Qiàn Cǎo别名滇茜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云南希草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iayunnanensis(Franch.)Dlels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集

  • 白带草

    药材名称白带草拼音Bái Dài Cǎo别名雀儿菜、野养菜、米花香荠菜。出处本品系地方性草药,其原植物碎米荠之名始见于《野菜谱》,云:"碎米荠,如布谷,想为民饥天雨粟,官仓一日一开放,造物生生无尽藏,

  • 辽东栎皮

    药材名称辽东栎皮拼音Liáo Dōnɡ Lì Pí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辽东栎的根皮和树皮。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收敛,止泻。治久痢,水泻,恶疮,痈肿。复方

  • 芦茎

    《中药大辞典》:芦茎药材名称芦茎拼音Lú Jīnɡ别名苇茎(《千金方》),嫩芦梗(《现代实用中药》)。出处《唐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茎。夏、秋采取。化学成分含纤维素38.64~40.

  • 石鮅鱼

    《中药大辞典》:石鮅鱼药材名称石鮅鱼拼音Shí Bì Yú别名桃花鱼(《脊椎动物分类学》),宽鳍鱲鱼(《鱼类分类学》)。出处《本草抬遗》来源为鲤科动物宽鳍鱲鱼的全体。原形

  • 冬菇

    药材名称冬菇拼音Dōnɡ Gū别名构菌、金钱菌、毛脚金钱菌、冻菌、朴菰、冬蘑、金针菇、朗夏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冬菇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lammulina velutips (Curt

  • 扁担杆

    药材名称扁担杆拼音Biǎn Dɑn Gǎn别名娃娃拳、麻糖果、月亮皮、葛荆麻来源椴树科扁担杆属植物扁担杆Grewia biloba G. Don,以根或全株入药。夏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辛、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