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沙芥

沙芥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芥

药材名称沙芥

拼音Shā Jiè

别名沙芥菜、山萝卜

来源十字花科沙芥Pugionium cornutum Gaertn ,以全草、根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西北。

性味全草:辛,温。

根:辛,凉。

功能主治全草:行气止痛,消食,解毒。主治胃肠胀气,消化不良。用量1两,水煎服。

根:止咳,清肺热。蒙医用根配其它药治气管炎。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沙芥

药材名称沙芥

拼音Shā Jiè

别名沙萝卜、沙白菜(《内蒙古中草药》),色拉格老(蒙名)。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沙芥菜全草。夏、秋采,切段,阴干或放入开水内微烫后,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多汁液。根深长。茎直立,基部多分枝。单叶互生;基生叶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不规则,先端尖;茎生叶倒披针形或线形,全缘或有波状齿。总状花序组成圆锥形;花白色或淡黄色;萼片4,倒披针形;花瓣4,线状披针形;雄蕊6,4强。角果卵圆形,不开裂,两侧上方有2个短剑状的长翅,角果上还有多数细长渐尖的附属物,翅长4~5厘米,宽2~3.5毫米。花期6~8月。

生境分部生于沙丘间和半固定沙丘上。分布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地。

性味《内蒙古中草药》:"辛,温。"

功能主治《内蒙古中草药》:"行气,止痛,消食,解毒。治消化不良,胸胁胀满,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研末,1~1.5钱

复方①治胃肠胀气,消化不良:鲜沙芥二两(干品一两),水煎服,一日二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②治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沙芥菜、葶苈子、山川柳、诃子、山野豌豆各等分。共为细末,每日二至三次,每次-钱至一钱五分,煎汤服。(《内蒙古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沙芥

药材名称沙芥

拼音Shā Jiè

英文名Herb of Cornuted Pugionium

别名沙萝卜、沙白菜、沙芥菜、山萝沙卜。

出处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蒙医用沙芥根配其他药治气管炎。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沙芥、斧翅少芥的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ugionium cornutum(L.)Gaertn.[Bunias cornuta L.]2.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阴干。或放入开水内微烫后,晒干。

原形态l.沙芥 一年生或二年生高大草本,植株高0.5-2m。根肉质,圆柱形,粗壮。茎直立,多分枝,光滑无毛,微具纵棱。叶肉质,基生叶莲座状,具长柄;叶片羽状全裂,长10-25。,宽3-4.5cm,有裂片3-6对;茎生叶羽状全裂,但较小,裂片少,常呈条状披外形,茎上部叶条状披针形或披针状线形,长2-3cm,宽2-3mm。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多数,在茎的上端组成圆锥状;萼片4,外侧2枚呈倒披针形,内侧2枚则呈长椭圆形。花瓣4,黄色,条形或披针状条形,长约15mm,先端渐尖;雄蕊6,一个长雄蕊与邻近的一个短雄蕊合生达顶端,其他雄蕊离生;雌蕊1,无花往,柱头具长乳头状突起。短角果,革质,横卵形,长约1.5cm,采瓣表面具突起网纹,两侧各具1枚披针形翅,对称,长4-5cm,宽3-5mm,上举起成钝角,有4个或更多的角状刺。花期6-7月,果期8-9月。

2.斧翅沙芥 一年牛草本,高60-100cm。全株无毛。茎直立,多数缠结成球形,直径50-100cm。茎下部叶二回羽状全裂至深裂,长7-12cm,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5cm,先端急尖;茎中部叶一回羽状全裂,长5-12cm,裂片5-7窄线形,长l-4cm,宽l-3mm,边缘稍内卷,下部叶及中部叶在花期枯萎;茎上部叶丝状线形,长3-5cm,宽约1mm,全缘,稍内卷,无柄。总状花序顶生,有时成圆锥花序;萼片4,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6mm;花瓣浅紫色,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2-15mm,上部内弯,雄蕊6;雌蕊1,与沙芥相同。短角果近扁椭圆形,连翅长3-5cm,宽4-8mm,两侧的翅长l-2cm,宽6-10mm,两侧翅大小不等,先端会数个不整齐圆齿或尖齿,心室两面有齿状突起,并有数个长短不等的刺。花、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系沙漠植物,生于草原地区的沙地或半固定与流动的沙丘上。

2.生长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2.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1)沙芥菜 全草缠绕成团。根呈长圆柱形,黄棕色。茎多分枝,表面黄绿色,微具纵棱。基生叶较大,具长柄,完整的叶片长10-25cm,宽3-4cm,羽状全裂,先端裂片较大,全缘或1-2齿,侧裂片长圆形,具2-3齿;茎生叶较小,羽状全裂,茎上部叶呈条状披针形。总状花序。短角果横肾形,两侧具2枚细剑状翅,上翘起成钝角状;果皮革质,不易开裂,表面具网纹和6-8尖刺,种子长圆形,长约1mm,黄棕色,富油性。具辛辣味。

(2)斧翅沙芥 根圆柱形。茎细长多分枝,常缠绕成团。叶多卷缩破碎,完整的基生叶与茎下部叶为二回羽状深裂至全裂,茎中部叶为一回现状全裂,易脱落,茎上部叶线形,全缘,叶片质稍厚。短角果椭圆形而扁,两侧具扁而宽的不等长的膜质翅,翅长l-2cm,宽6-10mm,可见平行脉纹,翅先端具不整齐齿,果皮表面具齿状突起和数枚长短不等的细刺。种子1粒,扁卵形,直径约1cm,富油性。具辛辣味。

性味辛;温

归经心;肺;胃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消食;解毒。主胸胁胀满;消化不良;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g,鲜品60g;研末,3-5g。

各家论述《内蒙古中草药》:行气,止痛,消食,解毒,治消化不良,胸胁胀满,食物中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野蘑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蘑菇药材名称野蘑菇别名杂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野蘑菇Agaricus arvensis Schaeff. ex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草原或旷野草丛中。

  • 金刚口摆

    《中药大辞典》:金刚口摆药材名称金刚口摆拼音Jīn Gānɡ Kǒu Bǎi别名黄栀子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海桐科植物狭叶海桐的果实或全草。秋季采收。原形态常绿灌木,高1~2米,全体无毛。叶散生或聚生

  • 百解藤

    药材名称百解藤拼音Bǎi Jiě Ténɡ别名金线风、凉粉藤、寄山龙、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锁匙、独脚乌柏。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粉叶轮环藤的根或藤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lea hyp

  • 东莨菪

    药材名称东莨菪拼音Dōnɡ Lànɡ Dànɡ别名唐充(藏名)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茄科植物东莨菪的根茎。春、秋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结节状。茎高30~6

  • 枸橘核

    《中药大辞典》:枸橘核药材名称枸橘核拼音Gōu Jú Hé出处《纲目》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种子。化学成分含柠檬烯0.09% 、欧芹属素乙0.02%和少量佛手柑内酯,以及蔗糖、β-

  • 建神曲

    药材名称建神曲拼音Jiàn Shén Qū别名泉州神曲(《药性考》),范志曲、百草曲(《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麦粉、麸皮和多种药物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制法①取枳

  • 刺藜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藜药材名称刺藜拼音Cì Lí别名红小扫帚苗、铁扫帚苗、鸡冠冠草、刺穗藜来源藜科藜属植物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 L.[Teloxys a

  • 香蕉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蕉药材名称香蕉拼音Xiānɡ Jiāo别名弓蕉、香牙蕉、甘蕉来源芭蕉科芭蕉属植物香蕉Musa paradisiaca L. var. sapientum O. Kuntze,以全

  • 椿白皮

    《中药大辞典》:椿白皮药材名称椿白皮拼音Chūn Bái Pí别名香椿皮(《经验方》),春颠皮(《分类草药性》)。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全年均可采收

  • 槲叶

    《中药大辞典》:槲叶药材名称槲叶拼音Hú Yè别名槲若(《唐本草》)。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叶。炮制《本草图经》:"微炙令焦。"性味《唐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