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柏树叶

柏树叶

《中药大辞典》:柏树叶

药材名称柏树叶

拼音Bǎi Shù Yè

出处《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枝叶。全年可采,剪取枝叶,阴干。

原形态柏木,又名:香柏(《三辅旧事》),香扁柏、垂丝柏、扫帚柏、白木树、密密松、扁柏、垂柏、柏青树、宋柏。

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直径可达1米。树皮平滑,灰褐色,枝条下垂。叶鳞片状,交互对生,紧贴枝上,呈卵状三角形,生于幼树或老树壮枝上的呈线形或锥形,3或4枚轮生而广展,先端长尖稍开展。花小,单性,同株,顶生;雄花序黄色,对生成椭圆形,雄蕊通常8。球果木质,球形,具短柄,直径8~12毫米,褐色,鳞片8,盾状,镊合状排列,背面有短尖的小凸体,每鳞片具种子3。种子卵形,稍有翅。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公路旁、古墓和庙宇等处常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状枝叶呈树枝状。叶细小鳞片形,先端锐尖,紧密贴生于小枝上,但在较大的枝上,叶尖不紧贴而成刺状突出;叶面黄绿色或灰绿色;小枝棕褐色。质脆,易断。气淡,味涩。

性味①《分类草药性》:"苦涩。"

②《重庆草药》:"味苦辛,性温,无毒。"

功能主治治吐血,血痢,痔疮,烫伤。

①《分类草药性》:"和血。治肠风痔肿,痢疾,吐血;兼涂小儿肥疮。"

②《重庆草药》:"止血生肌,治刀伤。"

③《广西药植名录》:"治咳血,心气痛,筋缩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吐血:柏树子、柏树叶。打粉,兑酒吃,每次四钱。

②治小儿肥疮:柏树嫩叶打粉(或煅打粉),调油涂(洗净后涂)。

③治刀伤:柏树嫩叶,嚼烂敷。(①方以下出《重庆草药》)

④治蛇伤(目光复视):柏树叶二两,香附全草二两。米泔水煎洗伤口。(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烫伤:柏叶捣汁搽。(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柏树叶

药材名称柏树叶

拼音Bǎi Shù Yè

出处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pressus funebris End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剪取枝叶,阴干。

原形态乔木,高达35m,胸围达2m。树皮淡褐色;大枝开展;小枝细长、下垂,生鳞叶的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绿色,宽约1mm;较老的小枝圆柱形,暗褐色紫色,略有光泽。叶二型;鳞叶长1-1.5mm,先端锐尖,中央之叶的背面有条状腺点,两侧之叶背部有棱脊。雄球花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3mm;雌球花长3-6mm,近球形,径约3.5mm。球果圆球形,径8-12mm,熟时暗褐色;种鳞4对,先端为不规则五角形或方形,宽5-7mm,中央有尖头或无,能育种鳞有5-6粒种子;种子宽倒卵状菱形或近圆形,扁,长约2.5mm,淡褐色,有光泽,边缘具窄翅。花期3-5月,球果翌年5-6月成熟。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我国特产树种。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等地。以四川、湖北西部和贵州栽部最多,江苏南部也有栽培。

性状1.性状鉴别 小枝扁平,棕褐色。叶细小,鳞片形,交互对生在小枝上,叶片先端锐尖,不紧贴生于枝上,而成刺状突起,手触时有刺感,叶面黄绿色或灰绿色。质脆,易断。气淡,味涩。以枝叶嫩、色深绿者为佳。

2.显微鉴别 柏树叶与侧柏叶主要区别为,表皮和皮层有较多的含棕色物质的细胞,转输管胞的具缘孔少、草酸钙结晶主要少砂晶,偶见片状或柱状结晶。

3.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3g,加甲醇30ml,置水浴上回流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5%碳酸钠15ml溶解,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10ml,再用稀盐酸调节Ph至3-4,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醚液挥干,残渣用甲醇2ml溶解,作供试液。另取槲皮素适量,以甲醇溶解作对照液用。分别取上液10μl,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四苯:乙酸乙酯:甲酸(5:4:1)展开,置紫外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色斑。

化学成分柏树叶含穗花杉双黄(amentoflavone),单甲基穗花杉双黄酮(monomethylamentoflavone),扁柏双黄酮(hi-nokiflavone),7″-单甲基扁柏双黄酮(7″-monomethylhinokifla-vone),柏木双黄酮(cupressuflavone)及其衍生物,脱镁叶绿素(pheophytin)a,10S和10R-羟基脱镁叶绿二酸二甲酯(methylpheophorbide)a,α-柏木萜烯(α-funebrene)。

性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敛疮生肌。主吐血;血痢;痔疮;癞疮;烫伤;刀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刀伤:柏树嫩叶,嚼烂敷。(《重庆草药》) ②治蛇伤(目光复视):柏树叶二两,香附全草二两,米泔水煎洗伤口。(江西《草药手册》)③治烫伤:柏叶捣汁搽。(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和血。治肠风痔肿,痢疾,吐血;兼涂小儿肥疮。

2.《重庆草药》:止血生肌,治刀伤。

3.《广西药植名录》:治咳血,心气痛,筋缩症。

临床应用1.治吐血:柏树子、柏树叶。打粉,兑酒吃,每次四钱。

2.治小儿肥疮:柏树嫩叶打粉(或煅打粉),调油涂(洗净后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角螺厣

    药材名称角螺厣拼音Jiǎo Luó Yǎn英文名angle snail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盔螺科动物管角螺和天狗角螺等的厣。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emifusus tub

  • 鹅掌楸根

    药材名称鹅掌楸根拼音é Zhǎnɡ Qiū Gēn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鹅掌楸的根。秋季采收。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驱风除湿,强筋壮骨。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泡酒服

  • 万年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万年青药材名称万年青拼音Wàn Nián Qīnɡ别名斩蛇剑、冬不调草、铁扁担、九节连来源为百合科万年青属植物万年青Rohdea japonica (Thunb.)Roth.,以根

  • 白芍

    《中国药典》:白芍药材名称白芍拼音Bái Sháo英文名RADIX PAEONIAE ALBA别名芍药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

  • 羊外肾

    《中药大辞典》:羊外肾药材名称羊外肾拼音Yánɡ Wài Shèn别名羊石子(《本事方》),羊肾(《四川中药志》)。出处《纲目》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睾丸。宰羊时,割

  • 树五加

    《中药大辞典》:树五加药材名称树五加拼音Shù Wǔ Jiā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五加种植物异叶梁王茶的树皮。原形态异叶梁王茶,又名:梁王茶。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有时可达13米,无

  • 半边旗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边旗药材名称半边旗拼音Bàn Biān Qí别名半边蕨、单片锯、半边牙、半边梳、半边风药来源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 蓼实

    《中药大辞典》:蓼实药材名称蓼实拼音Liǎo Shí别名蓼子(《补缺肘后方》),水蓼子(《东医宝鉴》)。出处《本经》来源为蓼科植物水蓼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置通风干燥处。原形

  • 油炸木

    药材名称油炸木拼音Yóu Zhà Mù别名牛瘦鞭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海南荚蒾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hainanense Merr.et Chu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

  • 牛尾泡

    《中药大辞典》:牛尾泡药材名称牛尾泡拼音Niú Wěi Pào别名山泡刺藤、黄泡叶(《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黄泡子的叶和根。叶夏、秋采,根全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