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异叶鳞始蕨

异叶鳞始蕨

药材名称异叶鳞始蕨

拼音Yì Yè Lín Shǐ Jué

英文名Different-leaf Lindsaea

出处始载于《蕨类名同及名乐》。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始蕨科植物异叶鳞始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saea heterophylla Dry.[Schizoloma heterophyllum(Dry.)J.Smit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取全草,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约35cm。根茎短而横走,密被赤褐色的钻形鳞片。叶近生;叶柄暗栗色,长10-20cm,四棱形,光滑;叶片草质,阔披形或长圆状三角形;羽片约11对,基部近对生,上部互生,远离而斜展,披针形,长3-5cm,宽约1cm,基部对称,不分裂或羽状,边缘有不整齐的短尖锯齿;叶脉羽状二叉分枝,沿中脉两侧各有1行不整齐的多边形斜长网眼。孢子囊群线形,生于小脉先端的联结脉上,除基部两侧外,近叶缘连续分布;囊群盖线形,灰棕色,连续不断,全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600m的林下溪边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状茎圆柱形,粗约2mm,表面密生赤褐色钻形鳞片。上方近生多数叶,下方有众多褐色的须根。叶柄四棱形,暗栗色,光滑;叶片阔披针形或矩圆三角形,长15-30cm,宽5-15cm,一至二回羽状,草质,淡灰绿色;叶轴有四棱,禾秆色,光滑,羽片披针形,长3-5cm,不分裂或网状,叶缘有不整齐的短尖锯齿,沿主脉两侧各有1行不整齐的多边形斜长网眼,网眼外的小脉分离,单一或分叉。孢子囊群线形,生于小脉先端的联结脉上,孢子囊盖线形,棕灰色,全缘。气微,味淡。

性味淡;苦;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利水;活血止痛。主小便不畅;瘀滞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利水、止痛,活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银花

    《中国药典》:金银花药材名称金银花拼音Jīn Yín Huā英文名FLOS LONICERAE别名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来源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

  • 鹿藿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藿药材名称鹿藿拼音Lù Huò别名老鼠眼、饿蚂蝗[湖南]、痰切豆来源豆科鹿藿属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以根及全草入药。夏

  • 白杜鹃花

    药材名称白杜鹃花拼音Bái Dù Juān Huā别名白花杜鹃、白映山红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白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atum G. Don,以根及花入药。秋

  • 鹿角

    《中国药典》:鹿角药材名称鹿角拼音Lù Jiǎo英文名CORNU CERVI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

  • 白背叶根

    《中药大辞典》:白背叶根药材名称白背叶根拼音Bái Bèi Yè Gēn别名白膜根、白朴根(《岭南草药志》),野桐根(《闽南民间草药》)。出处《岭南草药志》来源为大戟种植

  • 山大黄

    药材名称山大黄拼音Shān Dài Huánɡ别名唐大黄、台黄、土大黄、峪黄、籽黄、北大黄、大黄、格西古讷、野大黄、酸酸草、黄古卵子、苦大黄、华北大黄、祁黄、庄黄出处出自《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药材

  • 甘蓝

    《中药大辞典》:甘蓝药材名称甘蓝拼音Gān Lán别名蓝菜(《千金·食治》),西土蓝(《本草拾遗》),包心菜、洋白菜(《中国蔬菜栽培学》),卷心菜、莲花白、葵花白菜(《中国药植图鉴

  • 粗糙凤尾蕨

    药材名称粗糙凤尾蕨拼音Cū Cāo Fènɡ Wěi Jué别名井口边草[云南]来源蕨类凤尾蕨科粗糙凤尾蕨Pteris laeta W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南地区。性味微

  • 羊耳菊

    药材名称羊耳菊拼音Yánɡ ěr Jú别名白牛胆、大力王、毛柴胡[湖南]、叶下白、山白芷[广东、福建]、冲天白、小茅香、大茅香、牛耳风、羊耳风、白面风、白背风、绵毛旋覆花、天鹅绒、

  • 独椒

    《中药大辞典》:独椒药材名称独椒拼音Dú Jiāo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爪瓣花楸的根皮。原形态落叶小灌木,高2~5米。小枝灰色或褐棕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顶端,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