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小柿子叶

小柿子叶

《中药大辞典》:小柿子叶

药材名称小柿子叶

拼音Xiǎo Shì Zi Yè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大戟科植物小叶黑面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柿子"条。

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药》:"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烧伤。"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外伤出血,疮疡湿疹。"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捣汁涂或研末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柿子叶

药材名称小柿子叶

拼音Xiǎo Shì Zi Yè

英文名leaf of Littleleaf Breynia

别名黑面叶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钝叶黑面神Breynia retusa (Dennst.)Alston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eynia retusa (Dennst.)Alston[phyllanthus retusa Dennst.;B.patens(Roxb.)Bent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钝叶黑面神 落叶灌木,高1-2m。全株平滑无毛。茎皮灰褐色。小枝四棱,带绿色。单叶互生;叶柄长约3mm;叶片椭圆形、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4cm,宽2-3cm,光瑞钝或近急尖,全缘,干后变黑褐色。花小,黄绿色,2-4朵生于叶腋;单性异株,花瓣和花盘缺;雄花萼片6,陀螺状;雄蓝3,花丝合生成柱,生于短丝状花梗上,雄蕊柱伸出于花药之上;雌花径2.5-4mm,花萼盘状,先端6裂,具较短花梗,花柱粗大,具3叉;子房3室。蒴果近圆球状,直径8-10mm,果皮肉质不开裂,橙红色,无毛,有种子10-12颗。基部有宿存花萼。花期4-9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路坎及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涩;性凉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燥湿止痒;收敛止血。主湿疹;皮炎;外伤出血;疮疖;烫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煎水洗;或晒干研粉撒包。

各家论述1.《云南中草药》: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烧伤。

2.《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外伤出血,疮疡湿疹。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海底柏

    药材名称海底柏拼音Hái Dǐ Bǎi别名红珊瑚来源药材基源:为海底柏科动物赫色海底柏和鳞海底柏的群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elitodes ochracea(Linnaeus)2.Melito

  • 窝儿七

    《中药大辞典》:窝儿七药材名称窝儿七拼音Wō ér Qī别名阿儿七、窝儿参、山荷叶(《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中华山荷叶的根茎。秋季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50

  • 长萼猪屎豆

    药材名称长萼猪屎豆拼音Chánɡ è Zhū Shǐ Dòu英文名all-grass of Longsepaled Crotalaria别名大叶毛铃、狗铃豆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来源药

  • 花杜仲藤

    药材名称花杜仲藤拼音Huā Dù Zhònɡ Ténɡ别名有用花皮胶藤、刺耳南、刺耳蓝、花喉崩、喉崩癞、头钳模、眼角蓝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花皮胶藤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cdysanth

  • 百草霜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草霜药材名称百草霜拼音Bǎi Cǎo Shuānɡ别名锅底灰、锅烟子来源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筒中所存的烟墨。刮下或扫下,过细筛,除净杂质。性状为乌黑色粉末或结成小颗粒,手捻

  • 月见草油

    药材名称月见草油拼音Yuè Jiàn Cǎo Yóu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月见草、黄花月见草等种子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emnothera glaziouiana Mich采收和储藏:

  • 蠮螉

    《中药大辞典》:蠮螉药材名称蠮螉拼音Yē Wēnɡ别名细腰蜂(《庄子》),蒲卢(《毛诗传》),土蜂(《广雅》),缸瓦蜂(《本草求原》)。出处《本经》来源为蜾臝科昆虫蜾臝的全虫。原形态蜾臝(《诗经》)体

  • 峨眉香科

    药材名称峨眉香科拼音é Méi Xiānɡ Kē别名峨眉石蚕、野烟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峨眉香科科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ucrium omeiense Sun ex S.Chow采收和储

  • 剪红纱花

    《中药大辞典》:剪红纱花药材名称剪红纱花拼音Jiǎn Hónɡ Shā Huā别名汉宫秋、地黄连(《群芳谱》),散血沙(《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剪秋罗的带根全草。夏

  • 獭肉

    《中药大辞典》:獭肉药材名称獭肉拼音Tǎ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肉。性味甘咸,寒。①《食疗本草》:"性寒,无毒。"②《饮膳正要》:"味咸,平,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