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地苏木

地苏木

药材名称地苏木

拼音Dì Sū Mù

别名过山龙蕨萁钻石黄、鸡血莲(《四川常用中草药》),散血莲凤尾七(《贵州药植目录》)。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披针新月蕨根茎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70~13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壮,坚硬,径达1厘米,黑褐色,有纵槽沟。纤维根黑褐色,密被棕色柔毛。羽状复叶,远生;叶柄粗壮,长15~25厘米,稻秆色;叶片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40~80厘米,宽18~30厘米,纸质;羽片6~9对,互生,长线形至狭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先端渐尖,边缘有浅锯齿,基部广楔形,有短柄,侧脉羽状,细脉7~9对。孢子囊群圆形,近侧脉着生排成两行;无囊群盖;孢子两面形。

生境分部生于中山以下的沟中阴湿地或山林下。分布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及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苦涩,凉。"

功能主治①《四川常用中草药》:"散瘀血,除湿。治跌打腰痛,血凝气滞。"

②《贵州药植目录》:"治劳伤,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浸酒。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八目鳗

    药材名称八目鳗拼音Bá Mù Mán别名七鳃鳗(薛德熵《系统动物学》),七星子鱼(《吉林中草药》)。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全体。原形态全体近圆筒形,

  • 大膜盖蕨

    药材名称大膜盖蕨拼音Dà Mó Gài Jué英文名Immersed Leucostegia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植物大膜盖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ucosteg

  • 罗甸沟瓣

    药材名称罗甸沟瓣拼音Luó Diàn Gōu Bàn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罗甸沟瓣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ptopetalum feddei(Levl.) Hou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切片

  • 桑沥

    《中药大辞典》:桑沥药材名称桑沥拼音Sānɡ Lì别名桑油(《万氏家抄方》)。出处《纲目》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枝条,经烧灼后沥出的汁液。制法《万氏家抄方》:"取桑油法,鲜桑木捶碎,装

  • 根辣

    药材名称根辣拼音Gēn Là别名大树甘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当娜(傣名)。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裂果金花的根、茎或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小乔木,高3米。树皮灰色,枝被毛,皮

  • 茸草

    药材名称茸草拼音Rónɡ Cǎo别名菱登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钟萼草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nbergia philippensis(Cham.)Benth.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

  • 葫芦叶

    药材名称葫芦叶别名水葫芦、水马蹄草、和尚菜来源菊科和尚菜属植物腺梗菜Adenocaulon himalaicum Edgew.[A. adhaerescens Maxim.;A. bicolor Ho

  • 辣椒茎

    《中药大辞典》:辣椒茎药材名称辣椒茎拼音Là Jiāo Jīnɡ别名海椒梗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辣椒的茎。9~10月采。性味味辛,性热,无毒。功能主治除寒湿,逐冷痹,散瘀血凝滞。治风

  • 蔓草虫豆

    药材名称蔓草虫豆别名止血草、水风草、地豆草、山地豆草、假地豆草来源豆科蔓草虫豆Atylosia scarabacoides (L.) Benth.[Catharospermum scarabaeoid

  • 白荷花露

    药材名称白荷花露拼音Bái Hé Huā Lù别名白莲花露(《随息居饮食谱》)。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花蕾蒸馏所得的芳香水。功能主治清暑,凉营。治感受暑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