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和合草

和合草

药材名称和合草

拼音Hé Hé Cǎo

别名合情草、合掌草、合叶草、土蛇床、午时合、对叶接骨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远志科植物排钱金不换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ala subopposita S.K.Chen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排钱金不换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0-40cm。主根较粗,橘黄色,须根较少。茎较粗壮,圆柱形,被白色平展长柔毛。叶近对生;几无柄;叶纸质,阔卵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1.5-3cm,宽1-2cm,先端钝,具短尖头,基部圆形至心形,全缘,具缘毛,两面均被长柔毛。花两性,总状花序腋上生,长约0.5-1cm,花序轴被柔毛;花长约5mm,具短梗,基部具钻形苞片3枚,脱落或有时宿存;萼片5,外面3枚小,不等大,长2-3mm,里面2枚大,绿色,镰刀状斜卵形,长达5mm,宽约2.5mm,基部具爪,5脉,具缘毛;花瓣3枚,白色或黄色,侧生花瓣长约4mm,1/4以下与龙骨瓣合生,中部内侧具:束白色柔毛,先端背部具1有柄的流苏状鸡冠状附属物,长约2mm;雄蕊8,长4mm,1/2以下合生成鞘,并与花瓣贴生,花丝丝状,花药椭圆形;子房倒卵形,基部具花盘,有狭翅,具缘毛,尤以顶部更密而长,花柱稍弧曲,顶端蹄铁状,柱头嵌入其内。蒴果略四方状圆形,直径约4mm,绿黄色,先端具缺刻,被白色柔毛,有翅,具缘毛。种子卵状椭圆形,侧扁,灰黑色,直径约1.5mm,被白色柔毛。花、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60-1400m的河边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主根较粗,橘黄色,须根较少,茎较粗壮,圆柱形,被长柔毛。叶近对生,纸质,多皱缩,完整叶呈阔卵状至长圆状椭圆形,长1.5-3cm,宽1-2cm,先端钝,具短尖头,基部圆形至心形,全缘,具缘毛,两面均被长柔毛,主脉在上表面微凹,在背面稍突起,被长柔毛,侧脉3-4条,上表面不明显,背面稍隆起,无细脉。气微,味淡。

性味苦;微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痈肿疮疡;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猪胆粉

    药材名称猪胆粉拼音Zhū Dǎn Fěn来源本品为猪科动物猪Sus scrofa dommestica Brisson.胆汁的干燥品。性状本品为黄色、灰黄色粉末。气微腥,味苦,易吸潮。鉴别照薄层色谱法

  • 矩叶酸藤果

    药材名称矩叶酸藤果拼音Jǔ Yè Suān Ténɡ Guǒ别名多脉信筒子、马桂花来源紫金牛科矩叶酸藤果Embelia oblongifolia Hemsl.,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

  • 紫珠叶

    药材名称紫珠叶拼音Zǐ Zhū Yè英文名Bigleaf Beautyberry Leaf别名大风叶、白狗肠、大叶紫珠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hylla

  • 牛鼻栓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鼻栓药材名称牛鼻栓拼音Niú Bí Shuān别名千斤力来源金缕梅科牛鼻栓Fortunearia sinensis Rehd. et Wils.,以枝、叶入药

  • 山蓼

    药材名称山蓼拼音Shān Liǎo别名酸浆菜、肾叶山蓼来源蓼科山蓼Oxyria digyna (L.)Hi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南、西北等地区。性味酸,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肝气不舒,肝炎,

  • 披散糖荠

    药材名称披散糖荠别名冈托巴[西藏]来源十字花科糖荠属植物披散糖荠Erysimum diffusum Ehrh.,以种子入药。功能主治润肺止咳,强心,解毒。用于肺结核咳嗽,心力衰竭,肉类中毒。用法用量3

  • 《中药大辞典》:蚶药材名称蚶拼音Hān别名魁陆(《尔雅》),魁蛤、复累、瓦屋子(《说文》),蚶子(《岭表录异》),伏老(《本草图经》),血蚶、毛蛤(《山东中药》)。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蚶科动物魁蚶、

  • 郁李根

    《中药大辞典》:郁李根药材名称郁李根拼音Yù Lǐ Gēn出处《本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郁李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郁李仁"条。性味苦酸,凉。①《日华子本草》:"

  • 九层风

    药材名称九层风拼音Jiǔ Cénɡ Fēnɡ别名川牛膝、苋菜藤、地苓苋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浆果苋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adostachys amaranthoides(Lam.)Kuan

  • 马鬐膏

    《中药大辞典》:马鬐膏药材名称马鬐膏拼音Mǎ Qí Gāo别名马膏(《灵枢》),马鬐头膏(《别录》),马脂(《丹房鉴源》)。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马科动物马项上的皮下脂肪。性味①《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