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刺黄柏

刺黄柏

《中药大辞典》:刺黄柏

药材名称刺黄柏

拼音Cì Huánɡ Bò

别名安徽小檗黄柏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小檗科植物刺黄柏树皮。秋季采收。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米左右。小枝稍有棱角,二年生枝带黄或暗棕色,枝上具有变态叶的针刺,刺单一或分3叉,长1.5~3厘米。单叶互生,或簇生在短枝上;椭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6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短芒状锯齿,下面灰白色,网纹凸出。花10~12朵成顶生的总状花序,长约6厘米,花两性,径约1厘米,具柄;萼片6,黄色,呈花瓣状,倒卵形,基部有2~3个苞片:花瓣6,通常较萼片小,基部具2蜜腺;雄蕊6,与花瓣对生,药2瓣裂;心皮1枚,子房上位,椭圆形,柱头无柄。浆果椭圆形,血红色,微被粉状物。花期5月。果期11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石隙间或溪边林下、山地灌丛中。分布安徽、江西、浙江等地。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利尿,杀虫。治黄疸,目疾,热痢下血,淋浊带下,疮疡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复方治热结小便不畅及无名毒疮:安徽小檗树皮三钱。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刺黄柏

药材名称刺黄柏

拼音Cì Huánɡ Bò

英文名root of Slenderstalk Mahonia, root of Chinese Mahonia,Slender-stalk Mahonia

别名老鼠刺、木黄连、刺黄芩、山黄芩、野黄芩

出处出自《四川省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密叶十大功劳、细梗十大功劳、滇刺黄柏和长阳十大功劳的根和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honia ganpinensis(Levl)Fedde[M.comfusa Sprague]2.Mahonia gracilipes(Oliv.)Fedde3.Mahonia mairei Takeda4.Mahonia sheridaniana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1.密叶十大功劳常绿灌木,高达2m,老芭灰色,断面呈淡黄绿色。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叶柄 短,扁阔;托叶线开,长约1cm;叶革质,小4-7对,叶片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4-7cm,宽1-1.5cm,先端长尖,基部楔形或稍偏斜,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边缘具刺状2-7对,叶脉在下面不明显。总状花序长6-12cm,3-7个簇生茎顶,花梗长约3mm,小苞片卵形,长约2mm;萼片9,排成3轮,呈花瓣状,外轮萼片卵形,中轮及内轮萼片卵状椭圆形;花瓣6,卵状长椭圆形,较花萼为短;雄蕊6;雌蕊1,几无花柱,柱头头状;子房1室,内含2粒胚珠。浆果卵圆形,长约7mm,蓝色,有白粉。花期8-9月,果期10-12月。

2.细梗十大功劳常绿灌木,高1-2m。茎直立,断面呈黄色。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5-7片,厚革制裁;叶片椭圆形、椭圆状倒卵形,基部小叶较小,向上渐大,长4-15cm,宽1.5-5cm,先端渐尖,呈刺状,基部楔形,每边有2-5个疏锯齿,齿端呈刺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被蜡状白粉,侧生小叶无柄,顶生小叶有柄,长3-7cm。总状花序长约20mm,2-3个簇生,由芽鳞的腋内抽出;花梗细,丝状,长约1cm,小苞片1;萼片9,排成3轮,卵形;化工深紫色,较稀疏,花瓣6,椭圆形,基部有1对蜜腺;雄蕊6,离生;子房卵开,柱头扁平,中间微凹,无花柱。浆果卵形,暗蓝色。花期8-9月,果期10-12月。

3.滇刺黄柏 常绿灌木,m。茎直立,树皮粗糙,褐色,断面黄色。叶互生;羽状复叶,长25-50cm,小叶通常9-16对,多时有21对;叶片卵圆状披针形,长达8cm,先端长尖,具刺,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边缘有2-3个刺状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共同绿色,网脉不明显。总状花序长达20cm,3-5枝簇生于茎顶;萼片9,每轮3片,花黄色,直径约5mm,花瓣6,基部有1对蜜腺。浆果圆球形,熟时蓝黑色,被白粉。花期3-4月,果期6-8月。

4.长阳十大功劳常绿灌木,高约1m。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7-11片;叶片卵形,长1.5-5cm,宽1-3cm,先端短渐尖,基部宽圆形或近楔形,边缘有针刺齿3-4;顶生小叶柄长1.5-2.5cm,椭圆状披针形,长可达10cm,宽3-3.5cm。总状花序长5-7cm,常3个簇生花序巷片长1cm;花梗长4mm;外萼处长圆状卵形,中萼片卵形,内萼片椭圆形;花瓣倒卵形,长6mm,宽3mm,基部有2枚蜜腺;雄蕊6,长3.5mm;子房有2个胚珠。浆果椭圆形,长约1.5cm,直径约1cm,被粉,无宿存花柱。花期7-8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林下灌丛中。

2.生于山地林边或灌从中。

3.生于向阳山地、山区村寨附近。

4.生海拔2500m的山地杂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

2.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

3.分布于云南。

4.分布于湖北。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直径约1.5cm,表面棕黄色,有纵纹。断面鲜黄色,木质部黄白色。质坚硬。气微香,味苦。

性味苦;性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痢疾;腹泻;目赤肿痛;除;劳热骨蒸;咯血;头晕;风湿痹痛;痈肿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通利二便,清利头目,除风热。治疯狗咬伤,杀虫。

2.《天宝本草》:清火退热。治目内翳症,颠狂。

3.《福建民间草药》:解热,除骨蒸。治耳鸣,头晕。

4.《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湿热痢疾,目赤肿痛,痈肿疮毒及风湿红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马蔺子

    《中药大辞典》:马蔺子药材名称马蔺子拼音Mǎ Lìn Zǐ别名蠡实(《本经》),荔实(《别录》),马楝子(《本草图经》),马莲子(《河北中药手册》)。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鸢尾科植物马蔺的种子

  • 伤寒草根

    药材名称伤寒草根拼音Shānɡ Hán Cǎo Gēn出处《广东中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夜香牛的根。药理作用可作驱虫剂。功能主治《广东中药》Ⅱ:"治风毒流注。"用法用量内服:

  • 圆果罗伞

    药材名称圆果罗伞拼音Yuán Guǒ Luó Sǎn别名拟罗伞树、开展紫金牛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圆果罗伞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depressa C

  • 山麻黄

    《中药大辞典》:山麻黄药材名称山麻黄拼音Shān Má Huánɡ别名臭草(《植物名实图考》),裸芸香(《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蛇皮草(《植物分类学报》6(1):140,195

  • 梅露

    药材名称梅露拼音Méi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白梅花)的蒸馏液。功能主治①《百草镜》:"蒸露点茶,止渴生津,解暑涤烦。"②《纲目拾遗》:

  • 鳆鱼

    《中药大辞典》:鳆鱼药材名称鳆鱼拼音Fù Yú别名鲍鱼(《素问》),石决明肉(《本草衍义》),镜面鱼、明目鱼(《医林纂要》)。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的肉。春

  • 茅草叶

    《中药大辞典》:茅草叶药材名称茅草叶拼音Máo Cǎo Yè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叶片,全年可采。化学成分叶和茎中得到无羁萜、山小桔萜醇及其甲醚、羊齿烯醇及其甲醚、

  • 苞蔷薇根

    《中药大辞典》:苞蔷薇根药材名称苞蔷薇根拼音Bāo Qiánɡ Wēi Gēn别名猴局根、金柿根(《闽东本草》)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硕苞蔷薇的根。原形态硕苞蔷薇,又名:苞蔷薇

  • 锯齿王根

    药材名称锯齿王根拼音Jù Chǐ Wánɡ Gēn英文名Carallia diplopetala Hand.-Mazz.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锯叶竹节树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allia

  • 土大香

    药材名称土大香拼音Tǔ Dà Xiānɡ别名云南茴香来源药材基源:为八角科植物云南八角的成熟果实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licium simonsii Maxim.[I.yunna-n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