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漏下血夹有黑色之液体。参见经漏条。
出《素问·刺禁论》。其义有二:①谓肝气主升。根据左升右降的理论,故肝的行气部位在左。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肝之为脏……其治在左。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②《素问》原文“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
对外感挟湿型痢疾的治法。本证除有痢疾主症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表证。用人参败毒散治疗。本方疏表除湿,寓通于散,使表解而里滞亦除。亦即前人所谓从表陷里者仍当由里出表,如逆水中挽船上行之意
【介绍】:见余梦塘条。
《华佗神医秘传》卷三方。蟾酥一钱,半夏、羊踯躅各六分,川乌、胡椒、川椒各一钱八分,荜拨三钱。为末,每服半分,陈酒调服。用于痈疽疮疡施刀前的麻醉。
见《安徽中草药》。为铃茵陈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郑承洛条。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方。白蔹、黄芪、芍药、肉桂、干姜、川椒、茱萸(应作吴茱萸)各等分。为末,每服一三指大撮,入一杯酒中,日服五、六次。治疽病。若骨疽,倍白蔹;肉疽,倍黄芪;肾疽,倍芍药。
《素问》篇名。吴崑注:“天地之阴阳,一人身之血气;应象者,应乎天地,而配乎阴阳五行也。”本篇阐发事物的阴阳属性及其运动,并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论述阴阳五行的道理及其运用于有关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
见《草药手册》。即泥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