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素问·五脏生成》:“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相当于脱发病。
出《本草拾遗》。又名痱子草、热痱草、紫花草、野香茹。为唇形科植物粗糙荠苧Mosla scabra(Thunb.)C.Y.Wu et H.W.Li的全草。分布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及华东、中
药物学著作。8卷。明·王纶撰。约刊于1500年。本书将古本草加以集要整理,共分三部。第一部(卷1)总论药性,多引用《神农本草经》、《内经》之说;第二部(卷2~6)将药物分为草、木、菜、果、谷、石、兽、
练功方法。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足并拢,足跟略向外,屈膝下蹲,臀部后坐不可着地,两手握拳前举,肘微屈,拳心相对,两目平视。
①见《闽东本草》。为螺厣草之别名。②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向天盏之别名。各详该条。
书名。2卷。明·秦昌遇约撰于十七世纪中期。作者鉴于幼科诸书中的论治,或偏寒,或偏热,或喜补,或喜泻,遂取各家之长,以“折衷”为书名。书中对小儿杂病的证治立论凡五十余篇,每病首载七言歌及脉法,其次节引《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编。本书着重指出四诊和“八纲”在临证中的重要性,二者的密切关系及其具体运用的灵活性。1958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出《伤寒论》。①指冲脉。《女科经纶》:“王太仆曰:冲为血海,诸经朝会,男子则运而行之,女子则停而止之,谓之血室。”②指肝。《伤寒来苏集·阳明脉证上》:“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③指子宫
《内经》所论述的十二种脉象。即鼓、搏、坚、横、急、喘、躁、疏、格、关、溢、覆。《诊家正眼》:“《内经》十二,仲景十二,凡得二十四脉,未尝非辨证之旨诀,而世皆置若罔闻,则有慙于司命之职矣。”
【生卒】:约1268~1370【介绍】:元养生家。字文鼎,号华山老人。海昌(今浙江海宁)人。资雄海上,好宾客,能赈人急。尝官万户。入明已百岁。明太祖召问颐养之法,曰“要在慎饮食”,以所著《饮食须知》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