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湿郁化火而伤脾胃之阴。症见口渴不饥、大便坚结,苔先灰滑,后反黄燥。《温病条辨·中焦篇》:“湿久生热,热必伤阴,古称湿火者是也。”
书名。见《宋史·艺文志》。4卷。唐·肖炳撰。据《补注神农本草》称此书“取本草药名,每上一字,以四声相从,以便讨阅。”原书已佚,部分佚文见《证类本草》等书中。
病名。《喉科金钥》上卷:“痰火虚痨,咳损肺金而喉痛者。乃水竭于下,火浮于上。治主滋阴润燥。”相当于结核性咽炎、喉炎。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协助医博士的教学活动。官阶从九品上参见太医署、医博士条。
出《医心方》。为猕猴桃之别名,详该条。
指沿经络路线出现的一种感觉传导现象。参见经络感传条。
见《本草纲目》。为蝮蛇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三叶青之别名,详该条。
见针灸集成条。
民族药学著作。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编。3册。第一二册载植物药309种,原植物378种。第三册载动物药77种。附图较多。重点叙述每种药物的生长分布、采集加工、药味及药用部分。分别于1972年、19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