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隋代医家,撰有《食经》三卷,已佚。《医心方》卷三十引用其内容十多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古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指口腔病。①即满口疳蚀。详该条;②又名糜疳。见《外科启玄》卷八。多由阳明湿火薰蒸而发,常见于小儿。症见口内腐溃,或连及咽喉,疼痛不适,饮食有碍,或形瘦,腹胀泄泻,手心热等。治法初宜清泻湿热,用
指痰饮证的病机。脾主健运,若脾虚健运失职,则水湿停滞,淤而成痰。《医宗必读·痰饮》:“按痰之为病,十常六七,而内经叙痰饮四条,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生卒】:1844~1926【介绍】:清末至民国初期医学家。字耕霞。江苏江阴人。对临证各科均有心得,著有医案、医话,并辑录《王旭高医案》四卷行世,包括内、外、妇、幼各科,有一定的见解和发挥。另撰《新编
体内储存的水液。①为阴精的组成部分。《素问·解精微论》:“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②体内病理性水液的储留。
正骨器械。《世医得效方》卷十八:“肩胛上出臼……须用舂杵一枚,小凳一个。令患者立凳上,用杵撑在下出臼之处;或低,用物簟起;杵长则簟凳起。令一人把住手尾,拽去凳,一人把住舂杵,令一人助患人放身从上坐落,
病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丹毒。见该条。
解剖部位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眼弦。详该条。
病名。出《治疔大全》。因中指生疔,连及旁指而得名。证治见指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