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陈良佐

陈良佐

【介绍】:

清代医家。字三锡。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与杨璿一起编撰有《伤寒辨摘要》(1784刊行)、《寒温条辨》(1784刊行)等书。

猜你喜欢

  • 大黄药

    见《云南中草药》。又名一号黄药、大黑头草、垂花香薷。为唇形科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W.Smith的地上部分。分布云南。辛,凉。清热解毒,止咳。①治炭疽病,流行

  • 蛔厥

    厥证之一。指因蛔而痛厥者。《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蛔厥者,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

  • 与囟、顖通。详囟条。

  • 蜴蜥蛊

    病名。蛊毒病之一。《诸病源候论·蛊毒病诸候》:“其面赤黄者,是蜴蜥蛊。其脉浮滑而短,病发之时,腰背微满,手脚唇口,悉皆习习,而喉脉急,舌上生疮,……乱下脓血,羸瘦,颜色枯黑而死。”参见蛊、蛊毒病条。

  • 山田薯

    见《泉州本草》。为萆薢之别名,详该条。

  • 下极俞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后正中线,第三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腹痛,泄泻,腰痛;以及膀胱炎,肠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妇科秘传

    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

  • 行针

    ①《灵枢经》篇名。行针,即运针。本文专论针刺反应,故名。主要论述针刺治病由于人的体质不同,血气阴阳有盛衰,所以针感也不一致。但针后产生不良反应或病情更趋严重者,是医者乱行针刺的过失。②针刺运针手法,目

  • 雨水

    二十四节气之一。《素问·刺法论》:“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

  • 本池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廉泉,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