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多由病延日久,或郁火伤阴所致。《医宗己任篇·四明心法》:“又有一种胃脘痛,是阴虚症将成,须认明白。”症见脘痛时作,缠绵难愈,舌红口干,时或嘈杂,大便干结等。治宜养阴和胃,佐以泄肝,切忌香燥疏气,
见《中药通报》5(1):27,1959。为连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4卷。严鸿志辑于1920年。严氏鉴于六淫所致感证散见于各家著作,遂纂辑其精要编成本书。卷1名医通论,主要选录明、清伤寒、温病家有关辨证、治法等多方面的论述;卷2以伤寒为主,卷3以温病为主,详述各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骨名。又名玉柱骨、天柱骨、颈骨、大椎骨。即第4、5、6颈椎的合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旋台骨,即头后颈骨三节也。”
证名。指饮酒后身体发冷颤抖。《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酒苦性热,养于心火,故饮之过多,则心火热甚,而为战栗,俗谓之酒禁也。”参见战栗、振寒条。
外治方法。即敷药之俗称。详该条。
书名。10卷。明·李中梓撰于1637年。卷1医论及图说。医论共14篇,以介绍医学源流、指导学医门径为主;图说部分根据《内经》列述人体骨度部位及脏腑、生理等。卷2为新著四言脉决、脉法心参及色诊三篇,提纲
①呃逆之古称。《灵枢·杂病》:“哕,以草刺鼻,嚏而已。”《证治准绳·杂病》:“呃逆即《内经》所谓哕也。”参见呃逆条。②指干呕。《此事难知·呕吐哕胃所主各有治平》:“哕属少阳,无物有声,乃气病也。”《医
见《金匮要略》。即乌头煎,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