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亦名月经涩少、月经滞涩、经水否涩、经水涩少、经乍来乍少等。指月经周期虽准,但血量少于正常,或经行时间过短,量亦过少,甚至点滴一、二日即净。有血虚月经过少、血寒月经过少、血瘀月经过少、肾虚月经过少
见《太平圣惠方》。即松节,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大明一统志》。为琥珀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通瘛。详该条。
即捻子。详该条。
见《医学入门》卷七。即四乌鲗骨一芦茹九,见该条。
见《河北药材》。为拳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感受风寒湿邪,肺气壅塞所致。本病发于咽喉,“形似粟米之小而密,黄皰成板,外托红盘,痛亦异常,初起发热恶寒,头疼身痛,以人参败毒散发表”(《喉科种福》卷四)。大便结,以防风通圣散表里兼行。
脚趾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臭田螺疮最缠绵,脚丫搔痒起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