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疟

阳疟

病名。①指三阳疟。见《类证治裁·阴疟》。详见三阳疟条。②泛指在表、在阳、在气、在腑之疟。《医学入门·疟》:“疟疾先要阴阳定。阳为外感邪气,其间阳为风暑,有汗;阴为寒湿无汗。阴为内伤气虚,其间阳为气虚,阴为血虚。阳为升,发在春夏;阴为降,发在秋冬。阳为腑,邪浅与荣卫并行,一日一发;阴为脏,邪深横连募原,不能与正气并行,故间日蓄积乃发,或三四日一发,久则必有疟母。阳为日发,邪浅,荣卫昼行背与脊故也;阴为夜发,邪深,荣卫夜行胸与腹故也。又有二日连发住一日者,及日夜各一发者,乃气血俱受病也。阳为子时至巳,阴为午时至亥,如发寅卯而退于申未,或发未申而退于子丑,皆谓之阴阳不分,须随症用药,趱卑或移时分定阴阳,然后阳疟截住,阴疟升散。”参见疟疾条。

猜你喜欢

  • 趾骨伤

    病名。《疡科选粹》卷八。因跌扑、压扎所伤。局部肿胀、疼痛,可有畸形及骨声,功能受限。治宜在麻醉下手法复位,夹缚固定。内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肿消痛减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或接骨丸;后期服展筋丸、小活络丹及

  • 乌鱼

    见《滇南本草》。即鳢鱼,详该条。

  • 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

    妇科著作。裘笑梅撰。此书系作者50余年妇科临床经验总结。分医论、医案、医话三部分。书中于妇科理论、临证治则等方面较能吸取诸家之长,兼收并蓄,探究病因病理,并结合当代医学科研成果及中西医诊治之法,阐述己

  • 手锐

    掌后小指侧的高骨处,即手的锐骨部。《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其病实则手锐掌热。”

  • 气散腹胀

    病证名。指真气耗散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气散腹胀之症,时胀时退,气怯,言微,目慢神清,静则稍减,动则胀急。”多因劳累太过,中气受伤,或久病缠绵,元气受损,真气散乱所致。治宜补气敛气为主。气怯

  • 龈宣

    即牙宣。详该条。

  • 幼科集要

    见医述条。

  • 经水不行

    见《寿世保元》卷七。即经闭。详该条。

  • 郑宁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七潭。安徽人。郑氏认为古今方书中常用药不过二、三百味,但关于药的性味说法不一,因而参考过去各书,编成《药性纂略》一书。

  • 雪里青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白毛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