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阴不足,津血亏损而致阳气浮越于上的病机。症见头目眩晕、面色潮红、目赤、咽干、喉痛、牙痛等。治宜滋阴降火。
人体部位名。指脊柱两旁的肌肉。约当解剖学上所称之骶棘肌分布处。《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入循膂。”张介宾曰:“膂:吕同,脊骨曰吕,象形也。又曰夹脊两旁肉也。”
指处女膜。出《洞玄子》。
证名。指因痰火而失神乱语。《万病回春·痰饮》:“痰话者,痰火作热,惊惕不安,错语失神者也。”治宜清火、豁痰、宁神。方用加减温胆汤等。参见痰证条。
出《神药经》。为白术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山东益都人。善长针术,曾以针刺治愈患牙槽风而日久颔穿脓血不止的病者。
指不应泻下的病证误用泻下的方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
病名。《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勇疽发起股太阴若伏兔,二十五日不泻死……。”又《疡医准绳》卷三:“或问两太阳生疽如何?曰此名勇疽。亦名脑发疽、太阳疽。属足阳明胃经。状如伏鼠,寒热并作,面目浮肿。宜活命饮
病名。羊踯躅一名闹羊花。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因药用或误服羊踯躅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初见恶心呕吐,腹泻,继则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动作失调,严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治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文献有用
病证名。徐大椿《女科指要》:“产后冲任虚热,膀胱气不施化,故小便涩痛,滴沥难出谓之溺淋。”相当于五淋中的热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