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调痈

猜你喜欢

  • 吸筒疗法

    即拔罐法,亦称吸筒法。详拔罐法条。

  • 产后类伤寒二阳症

    指产后出现类似伤寒太阳、少阳二阳经的症候。由气血两虚,阴阳不和所致,与外感的病症不同。赵贞观《绛血丹书》:“产后七日内外,有发热头痛恶寒,勿专作太阳证治之以麻黄汤;发热头痛胁痛,勿专做少阳证治之以柴胡

  • 跖骨

    解剖学同名骨。每足五根,与趾骨构成跖趾关节。

  • 疿子

    出《太平圣惠方》第九十一卷。亦称痱子,即疿疮。见该条。

  • 屁巴虫

    见《中药志》。为九香虫之别名,详该条。

  • 手厥阴标本

    十二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三寸也。”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当内关穴;标在腋下三寸,即天池。

  • 平肝熄风

    熄风法之一种,与镇肝熄风同义。是治疗由于肝阳上亢而引动内风的方法。病人头部掣痛、头晕目眩、口眼歪斜、肢体发麻或震颤、舌头发硬、舌体偏斜抖动、语言不清,甚至突然昏倒、手足拘急或抽搐,苔薄质红,脉弦。可用

  • 莺翁

    病名。悬痈别名,鹅聚之俗称。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悬痈在上腭,俗谓之莺翁,又谓之鹅聚。”即悬痈。详该条。

  • 乌鲗骨

    出《黄帝内经素问》。为海螵蛸之别名,详该条。

  • 嘉庆子

    出《两京记》。为李子之别名,详该条。